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颖奇专利>正文

异常保护电子触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29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异常保护电子触发器,在常规电子触发器电路的两电阻分压支路的两端接入延时电路。当点灯回路异常时,灯泡的端压维持在电网电压超过设定的时间后,使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导通,不足以使触发二极管导通,电子触发器停止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设有异常态保护,通电后灯泡不能正常启动,5分钟内停止触发,避免因长期触发对灯泡、电器附件及触发器本身的高压冲击,影响寿命,也避免了对附近用电设备的长期强电磁干扰。(*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紧急保护电路装置。目前高强度气体灯所用的电子触发器是通过在灯泡两端施加高幅度的脉冲电压来点亮灯泡的,由于电网电压波动大,线路故障以及灯泡老化等原因引起的灯泡不能正常工作时,触发器将一直产生脉冲电压,从而产生以下的问题(1)触发器本身及相关电器的加速老化或者绝缘击穿;(2)通过供电网及辐射造成严重的电磁干扰,影响其它用电设备的正常使用;(3)由于每次触发都需要能量,浪费电能。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在点灯回路异常时,使电子触发器停止工作的异常保护电子触发器,能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常规电子触发器电路的两电阻分压支路的两端接入延时电路。附图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在常规电子触发器电路I的电阻R6、R7分压支路的两端接入延时电路II。延时电路II包括电阻R1、R2的公共端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电阻R3,电阻R3分别接电容E1的正极、电阻R4后,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的门极和经电阻R5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接晶体管M的漏极、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接常规电子触发器电路I的电阻R6、R7公共端,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E1的负极、电阻R4的另一端、晶体管M的源极分别接常规电子触发器电路I的电阻R6、R7分压支路的两端。具体的工作过程常规电子触发器电路I由电阻R6、R7分压支路;电阻R8,触发二极管DB3构成的触发支路;电感NP和电容C2及开关管S和反并二极管D4组成的谐振回路及耦合的副边绕组构成。当电阻R7上的电压超过触发二极管DB3的触发电压时,给开关管S的门极一个触发脉冲,从而电容C2和电感NS形成高频谐振,通过磁性材料的耦合,在电感NS上产生高压脉冲(通常大于2500V),电容C2和C3及电感NS上的电压之和加到灯泡两端,点亮灯泡。当点灯回路异常时,在常规电子触发器电路I上增加了延时电路II,将A、B两端的电压经电阻R1、R2分压后,经二极管D1和电阻R3给电容E1充电,当灯泡的端压维持在电网电压超过设定的时间后,电容E1上的电压将超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的阀值电压,使晶体管M导通,再由二极管D2及电阻R5支路将C点的电位钳在接近A的电位上,D点的电位也经二极管D3钳在接近A的电位上,不足以使触发二极管DB3导通,电子触发器停止工作。当点灯回路正常时,延时电路II不起作用,灯泡正常点亮。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除具有常规电子触发器优点外,它还设有异常态保护在通电情况下,若灯泡不能正常启动,5分钟内能停止触发,避免因长期触发对灯泡,电器附件以及触发器本身的高压冲击,影响寿命,同时也避免了对附近用电设备的长期强电磁干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异常保护电子触发器,其特征在于:在常规电子触发器电路[Ⅰ]的电阻[R6]、[R7]分压支路的两端接入延时电路[Ⅱ]。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异常保护电子触发器,其特征在于在常规电子触发器电路[I]的电阻[R6]、[R7]分压支路的两端接入延时电路[I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常保护电子触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时电路[II]包括电阻[R1]、[R2]的公共端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电阻[R3],电阻[R3]分别接电容[E1]的正极、电阻[R4]后,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颖奇杨进
申请(专利权)人:张颖奇杨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