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箱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170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箱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车箱结构包括:车箱侧围板;车箱端板,所述车箱端板设置在所述车箱侧围板的端部,所述车箱端板和所述车箱侧围板之间合围成载物空间,且所述车箱端板具有翻转打开状态以及升降打开状态,以使所述载物空间在所述车箱端板处敞开。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箱结构,车箱端板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以翻转方式打开或者以升降方式打开,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使用需求。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车箱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车箱结构及具有该车箱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皮卡货箱后板普遍采用后翻打开方式,但后翻打开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0003](1)后板打开后在车辆长度方向会导致整车长度加长,当车辆停止的后部空间不足时,会导致后板无法打开,在车库较短或车辆距离后车的距离较小时,后翻打开方式的使用方便性明显降低;
[0004](2)后板翻转打开会占用后部空间,装卸货物时需要货物越过后板所在的空间,从而增加人员的工作量,货物拿取便利性较差;
[0005](3)后板翻转打开后遮挡后保险杠上的脚踏板,导致人员上下车困难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车箱结构,打开后板时,不占用车辆后部空间。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车辆的车箱结构,包括:车箱侧围板;车箱端板,所述车箱端板设置在所述车箱侧围板的端部,所述车箱端板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车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箱侧围板(1);车箱端板(2),所述车箱端板(2)设置在所述车箱侧围板(1)的端部,所述车箱端板(2)和所述车箱侧围板(1)之间合围成载物空间,且所述车箱端板(2)具有翻转打开状态以及升降打开状态,以使所述载物空间在所述车箱端板(2)处敞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端板(2)的两个相对侧边处均设置有所述车箱侧围板(1),所述车箱端板(2)包括:端板本体(21)以及设置在所述端板本体(21)的两个相对侧边处的导轨(22),所述端板本体(21)的两个相对侧边上设置有导向滑块(23),在所述端板本体(21)升降时,所述导向滑块(23)适于沿所述导轨(22)内的导向槽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24)、拉绳绕线轮(25)、拉绳(26),所述驱动电机(24)用于驱动所述拉绳绕线轮(25)正转或反转,所述拉绳(26)的一端绕设在所述拉绳绕线轮(25)上,所述拉绳(26)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滑块(23)相连,且在所述拉绳绕线轮(25)转动时,所述拉绳(26)牵引所述导向滑块(23)沿所述导向槽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21)的每一侧边上的所述导向滑块(23)包括:第一滑块(231)和第二滑块(232),所述第一滑块(231)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232)的上方,所述拉绳绕线轮(25)包括:直径相等的第一绕线轮(251)和第二绕线轮(252),所述驱动电机(24)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绕线轮(251)和所述第二绕线轮(252)转动,所述拉绳(26)包括:第一拉绳(261)和第二拉绳(262),所述第一拉绳(261)的一端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轮(251)上,所述第一拉绳(2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231)相连,所述第二拉绳(262)的一端绕设在所述第二绕线轮(252)上,所述第二拉绳(26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232)相连;所述导轨(2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定滑轮(271),所述导轨(2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定滑轮(272),所述第一拉绳(261)绕设在所述第一定滑轮(271)上,所述第二拉绳(2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根宋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