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声波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举升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071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举升杆,包括电机组件、连接头、弹簧以及安装在电机内管中的阻尼机构、螺杆和螺母导管,所述电机组件固定在所述电机内管的一端,所述阻尼机构与所述电机内管固定连接,且所述阻尼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阻尼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杆传动连接,所述螺母导管套与所述螺杆相螺合,所述螺母导管与所述电机内管滑动连接,且所述螺母导管可相对于电机内管伸出或缩回,所述连接头固定在所述螺母导管上相对于所述电机组件的端部,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电机内管外,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内管相抵接,另一端与述连接头相抵接;该单向阻尼机构具有可提高举升杆耐用性和可靠性的优点。具有可提高举升杆耐用性和可靠性的优点。具有可提高举升杆耐用性和可靠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举升杆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举升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汽车电动尾门举升杆,大部分是电机直接通过变速箱传动,驱动多头丝杆伸长与收缩,实现尾门的电动开闭;撑杆上的压簧起到辅助作用,但弹簧由于长期处于最大压缩状态,弹簧衰减严重,导致尾门在打开后支撑力不足,即容易出现尾门往下掉或者举升杆在使用时不易悬停的情况。具体来说,有部分撑杆,是采用离合结构组装撑杆,但是市面上的单向离合为方形不锈钢,有两个弊端,一是方形线与内套为面接触,耐磨性没有圆形的线性接触强,所以使用寿命没有那么好,而且在撑杆伸长和收缩的过程,阻尼器都在做功,所以每开关一次汽车尾门,阻尼器相当于工作了两次,而且电机出力就大,对电机也是有很大损伤的。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举升杆存在着使用可靠性或耐用性不足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电动举升杆。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电动举升杆,包括电机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举升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组件、连接头、弹簧以及安装在电机内管中的阻尼机构、螺杆和螺母导管,所述电机组件固定在所述电机内管的一端,所述阻尼机构与所述电机内管固定连接,且所述阻尼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阻尼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杆传动连接,所述螺母导管套与所述螺杆相螺合,所述螺母导管与所述电机内管滑动连接,且所述螺母导管可相对于电机内管伸出或缩回,所述连接头固定在所述螺母导管上相对于所述电机组件的端部,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电机内管外,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内管相抵接,另一端与述连接头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举升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导管和下导管,所述下导管套设在所述电机内管外,且所述下导管与所述电机内管固定连接,所述上导管套设在所述螺母导管外,且所述上导管的一端位于所述下导管内,并一端与端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举升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离合外套、第一扭簧、离合内套、第二扭簧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离合外套套设于所述第一扭簧外,且所述第一扭簧的外壁与所述离合外套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离合内套套设于所述第二扭簧外,且所述第二扭簧的外壁与所述离合内套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第一扭簧套设于所述离合内套外并与其相连接,所述第二扭簧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外并与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举升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声波
申请(专利权)人:蒋声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