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克重产品层铺用微含浸预浸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05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预浸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克重产品层铺用微含浸预浸料,包括:树脂微浸润层、干纱层和树脂浸润层;树脂微浸润层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上胶膜、上胶层和上纱层,上胶层涂覆在上胶膜的一面上,上纱层含浸在上胶层中;干纱层与树脂微浸润层平行,且一面与上纱层贴合;树脂浸润层与干纱层的另一面贴合,且树脂浸润层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下纱层、下胶层和下胶膜,下纱层与干纱层平行设置,下纱层含浸在下胶层中,下胶层涂覆在下胶膜的一面上;其中,上胶层厚度小于下胶层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干纱层上设置的树脂微浸润层结构,既保留了原先半含浸干纱的气道作用,又克服了原先半含浸结构上表面干纱的移动问题。的移动问题。的移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克重产品层铺用微含浸预浸料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预浸料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大克重产品层铺用微含浸预浸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复合材料在航天、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预浸料层铺工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现有的预浸料均为上下位树脂基中间为纤维层的结构,在对大克重产品成型时,需要先将多层预浸料层铺,再使用真空袋包装后抽真空固化成型,在固化过程中容易出现层间气泡,从而造成了产品的内部质量缺陷。
[0003]相关技术中,对内部气体残留的问题采用的一种方式是半预浸结构,即只在纤维层的下层进行树脂的预浸,在纤维层的上半部留出若干层的干纱线,这些干纱线在多层预浸料层铺时可以形成内部气体的流动通道,从而在抽真空时将内部的残留气体彻底吸出,以克服内部气体残留的缺陷;
[0004]然而上述半预浸的结构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半预浸结构上层为干纱,在多层结构铺设时,上层干纱容易受到外力而产生移动,生产过程中发现,上层干纱会出现例如扭曲、滑移、分散等问题,而这种纱线的变形同样会导致大克重产品的内部质量缺陷。
[0005]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克重产品层铺用微含浸预浸料,以减少半含浸结构中干纱的移动。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克重产品层铺用微含浸预浸料,该预浸料为多层结构,包括:树脂微浸润层、干纱层和树脂浸润层;
[0008]所述树脂微浸润层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上胶膜、上胶层和上纱层,所述上胶层涂覆在所述上胶膜的一面上,所述上纱层含浸在所述上胶层中;
[0009]所述干纱层与所述树脂微浸润层平行,且一面与所述上纱层贴合;
[0010]所述树脂浸润层与所述干纱层的另一面贴合,且所述树脂浸润层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下纱层、下胶层和下胶膜,所述下纱层与所述干纱层平行设置,所述下纱层含浸在所述下胶层中,所述下胶层涂覆在所述下胶膜的一面上;
[0011]其中,所述树脂微浸润层、干纱层和树脂浸润层通过热辊压成型为一体结构,且所述上胶层厚度小于所述下胶层厚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纱层、干纱层与下纱层均为连续纤维材质。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续纤维材质为碳纤维材质、玻璃纤维材质、芳纶纤维材质中的一种、任意两两之间的组合或者三者混合材质。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连续纤维材质为单向纤维或者编织形式。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胶层的厚度占该预浸料总厚度的1/20~1/10。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下胶层的厚度占该预浸料总厚度的50%~80%。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上胶膜为透气胶膜。
[0018]进一步地,涂覆在所述上胶膜上的上胶层经辊压后形成具有透气孔的层状结构。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气层,所述导气层贴附在所述上胶膜的外表面上。
[0020]进一步地,所述导气层为有机纤维或无机纤维网布。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干纱层上设置的树脂微浸润层结构,既保留了原先半含浸干纱的气道作用,使得大克重产品在层铺抽真空固化时减少了层间的孔隙,又克服了原先半含浸结构上表面干纱的移动问题,通过微浸润层实现了对上表层干纱的稳固作用,进一步减少了大克重产品的层间内部质量缺陷,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大克重产品层铺用微含浸预浸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大克重产品的层铺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大克重产品层铺用微含浸预浸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大克重产品层铺用微含浸预浸料的生产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微含浸预浸料结构,其在现有的半含浸预浸料的基础上增加了微浸润层,一方面保留了原先干纱线在多层预浸料层铺固化成型时的气道作用,使得层间裹露的气体被排出,减少了层间孔隙,另一方面微浸润层也对原先的干纱起到了稳固的作用,减少了铺层时干纱线的滑移、扭曲、分散现象,提高了产品的层间可靠性;此外,本技术中的微含浸预浸料结构具有层间透气功能,使得抽真空灌注树脂胶的时候,树脂胶的灌注更加充分,进一步提高了大克重产品层铺结构的结构强度。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所示的大克重产品层铺用微含浸预浸料,该预浸料为多层结构,包括:树脂微浸润层10、干纱层20和树脂浸润层30;请参照图1,当该预浸料水平铺放时,树脂微浸润层10在上方,干纱层20在中间,树脂浸润层30在最底部;
[0033]具体的,树脂微浸润层10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上胶膜11、上胶层12和上纱层13,上胶层12涂覆在上胶膜11的一面上,上纱层13含浸在上胶层12中;这里的一面上是指上胶膜11朝向干纱层20方向的表面;干纱层20与树脂微浸润层10平行,且一面与上纱层13贴合;树脂浸润层30与干纱层20的另一面贴合,且树脂浸润层30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下纱层31、下胶层32和下胶膜33,下纱层31与干纱层20平行设置,下纱层31含浸在下胶层32中,下胶层32涂覆在下胶膜33的一面上;
[0034]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纱层13、干纱层20与下纱层31均为连续的碳纤维层,这里为了描述方便将成型后的产品进行了分层描述,其加工工艺如图4中的实线部分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克重产品层铺用微含浸预浸料,该预浸料为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微浸润层、干纱层和树脂浸润层;所述树脂微浸润层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上胶膜、上胶层和上纱层,所述上胶层涂覆在所述上胶膜的一面上,所述上纱层含浸在所述上胶层中;所述干纱层与所述树脂微浸润层平行,且一面与所述上纱层贴合;所述树脂浸润层与所述干纱层的另一面贴合,且所述树脂浸润层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下纱层、下胶层和下胶膜,所述下纱层与所述干纱层平行设置,所述下纱层含浸在所述下胶层中,所述下胶层涂覆在所述下胶膜的一面上;其中,所述树脂微浸润层、干纱层和树脂浸润层通过热辊压成型为一体结构,且所述上胶层厚度小于所述下胶层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克重产品层铺用微含浸预浸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纱层、干纱层与下纱层均为连续纤维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克重产品层铺用微含浸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源倪湣奚陈龙周培锐吴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