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菌发酵酶活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5863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0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菌培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复合菌发酵酶活性检测装置,包括载台,载台一侧安装有具有转动结构的装载机构,装载机构中等距地卡持有试管,载台另一侧固定有分光测色仪,对试管中试剂反应后颜色进行连续检测,载台靠近装载机构一侧固定有具有止停结构的添加组件,将反应所需的上清液分批次注入试管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装载机构特殊的圆台式结构,可以一次装夹多根试管,即可以在一套装置上依次独立地进行多组酶活性的测定,不需要反复进行,适用于大批量的酶活性测定,而且测得的结果由于处于相同的变量条件下,十分容易进行比对。易进行比对。易进行比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菌发酵酶活性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菌培养
,具体为一种复合菌发酵酶活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研究发现,在秸秆分解技术中,针对秸秆的主要成分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多种酶对木质纤维素的水解能力远远大于单组分的酶,只有多种酶的协同作用才能更好的水解木质纤维素,也就是说可以产生多种酶的复合菌系在秸秆分解中起到关键作用,复合菌系的产酶需要经过活性检测,检测合格的酶才可用于木质纤维素的分解。
[0003]针对复合菌系产酶的活性检测一般采用DNS法测定,取一定量的底物溶液预热后,再加入等量的酶上清液进行反应,通过对溶液反应后的颜色在特定波长时所测定的吸光值,以此测定还原糖的浓度,通过公式换算成对应的酶活性,木质纤维素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其中纤维素酶包括外切纤维素酶、内切纤维素酶及β

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包括木聚糖酶、葡聚糖酶、乙酰木聚糖酯酶、甘露聚糖酶、β

半乳糖苷酶、α

木糖苷酶等等,现有的检测过程往往比较单一,一次只能检测一种酶活,在进行大批量的酶活性测定时需要多种酶的反复操作,操作繁琐、容易出现较大误差、而且难以进行比对,因此需要做出相应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菌发酵酶活性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菌发酵酶活性检测装置,包括载台;
[0006]所述载台一侧安装有具有转动结构的装载机构,装载机构中等距地卡持有试管,载台另一侧固定有分光测色仪,对试管中试剂反应后颜色进行连续检测;
[0007]所述载台靠近装载机构一侧固定有具有止停结构的添加组件,将反应所需的上清液分批次注入试管中。
[0008]优选的,所述装载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转动安装有输送组件,使试管依次与分光测色仪的拍摄口对准,载台中开设有方形槽,方形槽内固定有电机,电机输出端与输送组件配合,载台底部对称地固定有垫块。
[0009]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下盘体,下盘体上等距地固定有加热柱头,加热柱头顶部卡槽与试管底部挤压接触,下盘体上穿插固定有转柱,转柱与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转柱顶部一侧固定有上盘体,试管滑动卡持在上盘体上环形分布的圆孔中。
[0010]优选的,所述加热柱头上固定有阻隔套,阻隔套与试管挤压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添加组件包括支架,支架远离载台一端固定有料筒,料筒底部固定有输出管,输出管一侧安装有球阀,球阀上固定有转动手柄。
[0012]优选的,所述输出管远离料筒一侧固定有锥形接口。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利用装载机构特殊的圆台式结构,可以一次装夹多根试管,开启电机使得输送组件相对底座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使得处于同一圆周上的各组试管依次在通过添加组件添加上清液,加热柱头加温后再依次经过分光测色仪的拍摄端口,对颜色进行实时测定,添加组件中预先注入足量的上清液,通过转动手柄控制球阀开启,将各个试管中注入等量的上清液,即可以在一套装置上依次独立地进行多组酶活性的测定,不需要反复进行,适用于大批量的酶活性测定,而且测得的结果由于处于相同的变量条件下,十分容易进行比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第一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第二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装载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添加组件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载台;11、方形槽;12、垫块;2、装载机构;21、底座;22、输送组件;221、下盘体;222、加热柱头;223、阻隔套;224、转柱;225、上盘体;23、电机;3、分光测色仪;4、添加组件;41、支架;42、料筒;43、输出管;44、球阀;5、试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一
[0022]请参阅图1

2,图示中一种复合菌发酵酶活性检测装置,包括载台1,载台1一侧安装有具有转动结构的装载机构2,装载机构2中等距地卡持有试管5,载台1另一侧固定有分光测色仪3,对试管5中试剂反应后颜色进行连续检测,载台1靠近装载机构2一侧固定有具有止停结构的添加组件4,将反应所需的上清液分批次注入试管5中。
[0023]进行复合菌系的产酶的活性检测时,只需将多组不同的酶底物溶液注入试管5中,再通过添加组件4加入等量的上清液进行反应再加温,驱动装载机构2使得多组试管5依次与分光测色仪3的观测口对应,在一定波长时测定各组试管5中溶液的吸光值,以此测定还原糖的浓度,即反应酶的活性。
[0024]实施例二
[0025]请参阅图1

4,图示中一种复合菌发酵酶活性检测装置,包括载台1,载台1一侧安装有具有转动结构的装载机构2,装载机构2中等距地卡持有试管5,载台1另一侧固定有分光测色仪3,对试管5中试剂反应后颜色进行连续检测,载台1靠近装载机构2一侧固定有具有止停结构的添加组件4,将反应所需的上清液分批次注入试管5中,装载机构2包括底座21,底座21上转动安装有输送组件22,使试管5依次与分光测色仪3的拍摄口对准,载台1中开设有方形槽11,方形槽11内固定有电机23,电机23输出端与输送组件22配合,载台1底部对称地固定有垫块12,输送组件22包括下盘体221,下盘体221上等距地固定有加热柱头
222,加热柱头222顶部卡槽与试管5底部挤压接触,下盘体221上穿插固定有转柱224,转柱224与电机23输出端固定连接,转柱224顶部一侧固定有上盘体225,试管5滑动卡持在上盘体225上环形分布的圆孔中,加热柱头222上固定有阻隔套223,阻隔套223与试管5挤压接触,添加组件4包括支架41,支架41远离载台1一端固定有料筒42,料筒42底部固定有输出管43,输出管43一侧安装有球阀44,球阀44上固定有转动手柄。
[0026]装载机构2中,开启电机23使得输送组件22相对底座21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使得处于同一圆周上的各组试管5依次在通过添加组件4添加上清液,加热柱头222加温后再依次经过分光测色仪3的拍摄端口,对颜色进行实时测定,添加组件4中预先注入足量的上清液,通过转动手柄控制球阀44开启,将各个试管5中注入等量的上清液,利用装载机构2特殊的圆台式结构,可以一次装夹多根试管5,即可以在一套装置上依次独立地进行多组酶活性的测定,不需要反复进行,适用于大批量的酶活性测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菌发酵酶活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台(1);所述载台(1)一侧安装有具有转动结构的装载机构(2),装载机构(2)中等距地卡持有试管(5),载台(1)另一侧固定有分光测色仪(3),对试管(5)中试剂反应后颜色进行连续检测;所述载台(1)靠近装载机构(2)一侧固定有具有止停结构的添加组件(4),将反应所需的上清液分批次注入试管(5)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菌发酵酶活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机构(2)包括底座(21),底座(21)上转动安装有输送组件(22),使试管(5)依次与分光测色仪(3)的拍摄口对准,载台(1)中开设有方形槽(11),方形槽(11)内固定有电机(23),电机(23)输出端与输送组件(22)配合,载台(1)底部对称地固定有垫块(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菌发酵酶活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22)包括下盘体(221),下盘体(2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宗均温博婷袁旭峰郭铭男
申请(专利权)人:山佳经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