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吊电阻器散热系统,包括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包括固定架和幕布,所述固定架为方形框架结构,固定架的四个侧面与顶面可拆卸连接幕布,所述幕布对应固定架为隔热材质制成的方形结构;所述电阻器设置有水冷散热机构,所述水冷散热机构包括水冷管道、循环泵和储水罐,所述水冷管道通过循环泵和储水罐连通,所述储水罐设置于幕布外部;储水罐为圆台状结构,储水罐设置有上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多组电阻器外侧设置隔热机构,防止电阻器产生的热量外泄保护配电室内其他用电设备正常作业,在电阻器上设置有水冷散热机构,对电阻器进行水冷散热,使电阻器的温度维持在安全范围。持在安全范围。持在安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吊电阻器散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吊控制领域,具体涉及垃圾吊电阻器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垃圾吊在作业时连接有电阻器,电阻器通电放热,由于电阻器的数量较多,且配电室内较为封闭,导致配电室温度较高,受热辐射影响配电室内的其它电控设备长期处于高温环境易出现设备老化,具有严重安全隐患;
[0003]为了降低配电室温度,现有方法为通过空调进行降温,由于电阻器作业时持续发热,尤其在夏季仅通过空调无法实现室内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垃圾吊电阻器散热系统,在多组电阻器外侧设置隔热机构,防止电阻器产生的热量外泄保护配电室内其他用电设备正常作业,在电阻器上设置有水冷散热机构,对电阻器进行水冷散热,使电阻器的温度维持在安全范围。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垃圾吊电阻器散热系统,包括直线阵列的多组电阻器,以及用于降温的空调,所述电阻器设置有机壳,多组所述电阻器外部设置有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包括固定架和幕布,所述固定架为方形框架结构,固定架的四个侧面与顶面可拆卸连接幕布,所述幕布对应固定架为隔热材质制成的方形结构;
[0007]所述电阻器设置有水冷散热机构,所述水冷散热机构包括水冷管道、循环泵和储水罐,所述水冷管道通过循环泵和储水罐连通,所述水冷管道通包括主管道和旁路管道,所述旁路管道的数量与电阻器数量一致,旁路管道呈几字形设置于机壳内部,多个所述旁路管道之间通过主管道连通,所述主管道为口字形管,主管道两端穿出幕布连接循环泵,所述储水罐设置于幕布外部;
[0008]储水罐为圆台状结构,储水罐设置有上水机构。
[0009]使用隔热机构进行隔热保护配电室内其他用电设备正常作业,避免高温受损,同时采用水冷散热机构对电阻器进行降温,设备结构简单便于控制,有效的解决多组电阻器积热问题。
[0010]进一步地,所述幕布为石棉布制成的方形结构,幕布之间通过子母扣固定。在节约成本、成功隔热的同时,便于施工人员进出。所述固定架为钢管焊接制成。
[0011]进一步地, 述旁路管道包括第一输水管、多个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为口字形管,第二输水管为冂字形管,多个第二输水管之间竖直阵列,第一输水管设置于地面,第三输水管设置于顶部,第一输水管、多个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之间通过接头连通,第一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连接主管道。
[0012]电阻器具有一定的高度,为了与电阻器表面贴合,使用第一输水管、多个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进行组合,第一输水管、多个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设置于机壳内壁,并
通过主管道连接,通过循环泵实现旁路管道、主管道和储水罐间的水循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MCU芯片、光电开关,所述光电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电阻器的继电器常开触点,光电开关的输入端连接MCU芯片,所述MCU芯片通过继电器连接循环泵,所述循环泵通过继电器连接电源形成回路。利用现有电阻器作业回路作为触发信号实现循环泵控制,实现随电阻器工作状态进行降温作业。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水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进水阀和排水阀,所述进水阀设置于储水罐上部、排水阀设置于储水罐下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储水罐内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MCU芯片ADC引脚连接,MCU芯片通过驱动器连接进水阀和排水阀的控制端。使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水温,当水温过高时,储水罐对高温水进行外排,并引入冷水对电阻器持续降温。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技术设置有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包括固定架和幕布,所述固定架为方形框架结构,固定架的四个侧面与顶面可拆卸连接幕布,所述幕布对应固定架为隔热材质制成的方形结构,幕布上设置有空调。
[0017]隔热机构有效的对电阻器积热进行隔绝确保配电室不会出现室温过高造成其他用电设备损坏。
[0018]2.本技术设置有水冷散热机构, 包括主管道和旁路管道,旁路管道贴紧电阻器,在水循环是带走电阻器热量,起到降温效果,同时旁路管道相互独立便于维护和更换。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垃圾吊电阻器散热系统的电气原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垃圾吊电阻器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3是本技术垃圾吊电阻器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2]附图中标号为:1为固定架,2为幕布,3为循环泵,4为储水罐,5为主管道,6为旁路管道,7为第一输水管,8为第二输水管,9为第三输水管,10为MCU芯片,12为温度传感器,13为进水阀,14为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图3所示,垃圾吊电阻器散热系统,包括直线阵列的多组电阻器,以及用于降温的空调,所述电阻器设置有机壳,多组所述电阻器外部设置有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包括固定架1和幕布2,所述固定架1为方形框架结构,固定架1的四个侧面与顶面可拆卸连接幕布2,所述幕布2对应固定架1为隔热材质制成的方形结构;
[0026]所述电阻器设置有水冷散热机构,所述水冷散热机构包括水冷管道、循环泵3和储水罐4,所述水冷管道通过循环泵3和储水罐4连通,所述水冷管道通包括主管道5和旁路管道6,所述旁路管道6的数量与电阻器数量一致,旁路管道6呈几字形设置于机壳内部,多个所述旁路管道6之间通过主管道5连通,所述主管道5为口字形管,主管道5两端穿出幕布2连接循环泵3,所述储水罐4设置于幕布2外部;
[0027]储水罐4为圆台状结构,储水罐4设置有上水机构。
[0028]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幕布2为石棉布制成的方形结构,幕布2之间通过子母扣固定。
[0029]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旁路管道6包括第一输水管7、多个第二输水管8和第三输水管9,所述第一输水管7和第三输水管9为口字形管,第二输水管8为冂字形管,多个第二输水管8之间竖直阵列,第一输水管7设置于地面,第三输水管9设置于顶部,第一输水管7、多个第二输水管8和第三输水管9之间通过接头连通,第一输水管7和第三输水管9连接主管道5。
[0030]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循环泵3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MCU芯片10、光电开关,所述光电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电阻器的继电器常开触点,光电开关的输入端连接MCU芯片10,所述MCU芯片10通过继电器连接循环泵3,所述循环泵3通过继电器连接电源形成回路。
[0031]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上水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12、进水阀13和排水阀14,所述进水阀13设置于储水罐4上部、排水阀14设置于储水罐4下部,所述温度传感器12设置于储水罐4内部,温度传感器12的输出端与MCU芯片10ADC引脚连接,MCU芯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垃圾吊电阻器散热系统,包括直线阵列的多组电阻器,以及用于降温的空调,所述电阻器设置有机壳,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电阻器外部设置有隔热机构,所述隔热机构包括固定架(1)和幕布(2),所述固定架(1)为方形框架结构,固定架(1)的四个侧面与顶面可拆卸连接幕布(2),所述幕布(2)对应固定架(1)为隔热材质制成的方形结构;所述电阻器设置有水冷散热机构,所述水冷散热机构包括水冷管道、循环泵(3)和储水罐(4),所述水冷管道通过循环泵(3)和储水罐(4)连通,所述水冷管道通包括主管道(5)和旁路管道(6),所述旁路管道(6)的数量与电阻器数量一致,旁路管道(6)呈几字形设置于机壳内部,多个所述旁路管道(6)之间通过主管道(5)连通,所述主管道(5)为口字形管,主管道(5)两端穿出幕布(2)连接循环泵(3),所述储水罐(4)设置于幕布(2)外部;储水罐(4)为圆台状结构,储水罐(4)设置有上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吊电阻器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布(2)为石棉布制成的方形结构,幕布(2)之间通过子母扣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吊电阻器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管道(6)包括第一输水管(7)、多个第二输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杨波,刘金鹏,王三军,张岭凡,黄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中节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