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块料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块料的成型装置,以及采用该成型装置改善玻璃液成型过程中空间温场均匀性从而提高玻璃液成型后内在均匀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口径玻璃块料因单体尺寸大、光学性质好、化学稳定性强、膨胀性受控等方面的优势,被应用于大型望远镜、反射镜等天文观测领域中。该类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与普通光学玻璃生产相似,依然需要经历粉料熔化、澄清、均化、成型、冷却等主要热工工艺,从而得到大块玻璃产品,但在以上工艺过程中,工艺条件相对普通玻璃而言更加苛刻,其中大口径玻璃块料的成型工艺就显得至关重要,该工艺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外形及尺寸大小,同时也会影响玻璃的内在质量。因此为了获取满足最终使用需求的大口径玻璃产品,需选择合适的成型方法确保玻璃成型质量及材料利用率。
[0003]目前,生产大口径块料玻璃的成型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沿用光学玻璃条料的方式,将玻璃液通过出料管,堵头、侧模、底模及网带炉等部件构成的成型装置来进行牵引,从而得到连续的条料产品,待玻璃冷却后,将玻璃切割成所需块料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玻璃块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料管(1)、均热罩(2)、成型模具(3)、散热支架(4)、转运装置(5)和升降装置(6),所述出料管(1)穿过均热罩顶部进入均热罩(2)与成型模具(3)所形成的成型空间(7);所述成型模具(3)位于均热罩(2)正下方;所述散热支架(4)放置在成型模具(3)底部下方;所述转运装置(5)位于散热支架(4)下方,支撑并转运散热支架(4)和成型模具(3);所述升降装置(6)位于转运装置(5)下方,支撑并控制成型模具(3)、散热支架(4)和转运装置(5)的上下运动速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块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1)、均热罩(2)、成型模具(3)、散热支架(4)和转运装置(5)的中心线重合,和/或所述出料管(1)、均热罩(2)、成型模具(3)、散热支架(4)和转运装置(5)的重心在一条直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块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1)为三层结构,分别为:内层(11)、外层(12)和中间层(13),所述内层(11)和外层(12)均由金属材质构成,所述中间层(13)为耐火材料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块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1)在竖直方向由2
‑
5段组成,每段出料管由单独的通电回路控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块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料管(1)最下面的1
‑
2段上所控制的出料管内层壁面温度高于出料管入口中心的玻璃温度,其温差为30℃以内,优选温差为5
‑
2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块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空间(7)的最大温差在100℃以内,优选成型空间(7)的最大温差在50℃以内,最优选为20℃以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块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罩(2)由金属架(21)、保温层(22)和加热元件(23)构成,在所述均热罩(2)中心位置设置有圆孔,所述出料管(1)穿过所述圆孔进入成型空间(7),所述加热元件(23)设置在均热罩(2)的顶部及侧壁内侧,所述保温层(22)设置在金属架(21)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块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22)采用多孔轻质耐火材料制成,耐火材料容重为0.2
‑
1.0g/cm3,优选容重为0.2
‑
0.6g/cm3;所述保温层(22)的导热系数在600℃
‑
1450℃时为0.1
‑
2.0W/(m
·
℃),优选导热系数为0.1
‑
1.0W/(m
·
℃);所述保温层(22)厚度控制在50
‑
150mm之间。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块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的加热元件(23)分区为冷端(24)和热端(2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富强,辜健,于天来,胡童,谈建龙,周洪永,刘成,杨天全,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光明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