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荷累积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519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电荷累积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装置,包括筒壳、接电端口、过线端口、接电线、吸引筒、第一引线,筒壳两端轴向连接过线端口,待测高压线缆从过线端口穿入与穿出筒壳,筒壳两端径向向外设置接电端口,接电线从接电端口引入筒壳并与高压线缆电连接,吸引筒设置在筒壳内表面,第一引线一端连接在吸引筒上、另一端连接外部电源正极,筒壳内外表面刷绝缘漆。检测装置还包括屏蔽罩和第二引线,屏蔽罩设置在筒壳内,屏蔽罩位于高压线缆和吸引筒之间,第二引线一端连接屏蔽罩、另一端连接大地,屏蔽罩壁面上具有若干通孔。屏蔽罩壁面上具有若干通孔。屏蔽罩壁面上具有若干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电荷累积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局部放电检测
,具体为一种防电荷累积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导体中通过电流时,会在一些尖端位置、绝缘位置薄弱位置的表面产生电晕,尤其是导体中通过的是高压电,更容易引起表面附近空气的放电。伴随滋滋的声音。
[0003]线缆放电时,电子向外逸散,而正电荷由于较大,会在电晕位置附近被导体吸引而朝向导体运动,长时间的局部放电,会导致导体表面绝缘层损坏,最常发生局部放电的高压线缆上,局部放电会引起线缆过流性能下降、云母发白、线缆发热等等不利影响,所以,高压电缆制造时都需要进行表面清洁、线股去毛刺、表面干燥等等抑制电晕的处理,对于高原地区使用的线缆,还需要设置更好的防晕结构、使用更好的防晕材料。
[0004]线缆制造时,需要进行局部放电特性的测试,在测试时,通以高压电模拟电能传输过程,检测线缆表面的局部放电量来考察放电特性,目前简单的测试方式是通过声学传感器,将检测口对准测量位置,拾取放电过程产生的微量声音来判断是否发生局部放电,这样的方式误差较大,环境因素造成也会在传感器上形成波峰信号。还有些检测装置通过接收电晕位置的发散的电荷来反应放电量,但没有将电荷及时导流走,在放电位置的周围金属部件上会累积很多的电荷,影响操作者后续的一些传感器、开关、线缆的安装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电荷累积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电荷累积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装置,包括筒壳、接电端口、过线端口、接电线、吸引筒、第一引线,筒壳两端轴向连接过线端口,待测高压线缆从过线端口穿入与穿出筒壳,筒壳两端径向向外设置接电端口,接电线从接电端口引入筒壳并与高压线缆电连接,吸引筒设置在筒壳内表面,第一引线一端连接在吸引筒上、另一端连接外部电源正极。本申请使用筒壳将测试位置封闭起来,电晕过程处于密闭空间进行,从放电位置逸散出的电子被吸引筒吸引,检测第一引线上的电流大小即可反应出高压线缆放电过程释放的电量,以获知高压线缆的局部放电情况是否处于安全与预期范围内,电子被吸引筒吸引,不会积累在筒壳内影响高压线缆的持续放电过程,也能够保证测试完毕后,筒壳内不会积累电荷而对测试传感器的安装人员产生影响。
[0008]进一步的,检测装置还包括屏蔽罩和第二引线,屏蔽罩设置在筒壳内,屏蔽罩位于高压线缆和吸引筒之间,第二引线一端连接屏蔽罩、另一端连接大地,屏蔽罩壁面上具有若干通孔。加入屏蔽罩后,屏蔽罩接地,从而让吸引筒的电场只影响到屏蔽罩外围,对于屏蔽罩内的区域没有影响,让内部的电子群处于近似大气环境条件下进行逸散,但是,屏蔽罩表
面需要设置允许电子通过的通道,以便穿过屏蔽罩后被吸引筒影响并吸引产生第一引线内的电流,而屏蔽罩与吸引筒之间的电场会让进入这一区域的电子加速朝吸引筒内表面运动,所以,屏蔽罩到吸引筒路径上电荷浓度快速减小,考虑到电荷浓度在没有更多外力影响下不可能出现断崖式的浓度降低,在屏蔽罩附近的电子浓度被动地进行曲线过渡。
[0009]进一步的,检测装置还包括向心施力组件,向心施力组件设置在筒壳内,向心施力组件以高压线缆为轴线,向心施力组件位于屏蔽罩轴向侧方,向心施力组件为放电路径上的电子提供径向向心的力,该力随径向半径增加而增大,向心施力组件的施力范围为从高压线缆表面到吸引筒内表面距离的1/4~1/2,且施力范围覆盖屏蔽罩。
[0010]进一步的,向心施力组件包括环形永磁体和旋转部件,永磁体通过旋转部件转动安装在屏蔽罩的轴向两侧,永磁体的磁极方向沿筒壳轴向,两个永磁体与屏蔽罩靠近一面磁性相反,从屏蔽罩两侧中的N极朝S极看,永磁体进行逆时针旋转。电子的逸散路径上这一范围内受到向心力,向心力让电子在穿过屏蔽罩前后位置处有一个向内运动的力,使电子在屏蔽罩处的浓度可以具有更大的变化量,向心施力组件为过渡区电子提供径向向内的力,使得电子穿过屏蔽罩后还能有一个抵消电场力的存在,电子不会加速冲向吸引筒,而是缓慢移动向吸引筒,理论上,只要在距离线缆表面较远的位置处设置屏蔽罩即可消除有限长度的电子吸引引起的放电状态与实际不同,但这样会引起整个筒壳的尺寸变大,而本申请设置向心施力组件后,让屏蔽罩附近的电子有目的性受到向心力,从而让电子分布曲线c在屏蔽罩附近处向上拱起,在线缆表面到屏蔽罩路径上的电子分布与实际的c曲线更加接近。
[0011]进一步的,旋转部件包括旋转套、支撑架、旋转驱动,支撑架固定在筒壳内壁上,旋转套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中央位置,旋转套芯部有通孔容纳高压线缆穿过,旋转套端部固定永磁体,旋转套外表面设置受力齿轮,旋转驱动固定在筒壳内壁上,旋转驱动驱动受力齿轮转动。旋转套受到旋转驱动带动进行旋转,永磁体转动构建旋转磁场。
[0012]进一步的,屏蔽罩与吸引筒之间设置连接架。连接架用作屏蔽罩的固定。
[0013]进一步的,屏蔽罩表面镀有绝缘膜。屏蔽罩接地,不期望放电位置逸散的电子从屏蔽罩上导入大地,引起吸引筒上接受的电子量减少,所以,屏蔽罩表面镀绝缘膜,即使电子粘附在屏蔽罩上,也不会被导流走,阻止后续电子粘附到屏蔽罩上,最优状态是电子全部有序地从屏蔽罩穿过。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筒壳将放电位置封闭,吸引筒接受局部放电位置的逸散电荷以电流标示放电量,电荷的产生与导流走均在短时间内完成,防止电荷累积而引起静电危险,有限长度的测试路径与线缆实际使用有所不同,所以,通过屏蔽罩和向心施力组件修正线缆表面到吸引筒路径上的电子浓度分布曲线,使线缆表面附近的电子浓度分布趋向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电子分布,从而获得与实际更为靠近的放电特性检测量。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检测路径上电子分布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的视图A

A;
[0019]图4是图3中的视图B;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向心施力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1

筒壳、12

接电端口、13

过线端口、2

接电线、3

向心施力组件、31

永磁体、32

旋转套、321

受力齿轮、33

支撑架、34

旋转驱动、41

屏蔽罩、42

吸引筒、4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电荷累积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筒壳(11)、接电端口(12)、过线端口(13)、接电线(2)、吸引筒(42)、第一引线(44),所述筒壳(11)两端轴向连接过线端口(13),待测高压线缆(9)从过线端口(13)穿入与穿出筒壳(11),所述筒壳(11)两端径向向外设置接电端口(12),所述接电线(2)从接电端口(12)引入筒壳(11)并与高压线缆(9)电连接,所述吸引筒(42)设置在筒壳(11)内表面,所述第一引线(44)一端连接在吸引筒(42)上、另一端连接外部电源正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电荷累积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屏蔽罩(41)和第二引线(45),所述屏蔽罩(41)设置在筒壳(11)内,屏蔽罩(41)位于高压线缆(9)和吸引筒(42)之间,所述第二引线(45)一端连接屏蔽罩(41)、另一端连接大地,所述屏蔽罩(41)壁面上具有若干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电荷累积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向心施力组件(3),所述向心施力组件(3)设置在筒壳(11)内,向心施力组件(3)以高压线缆(9)为轴线,向心施力组件(3)位于屏蔽罩(41)轴向侧方,向心施力组件(3)为放电路径上的电子提供径向向心的力,该力随径向半径增加而增大,向心施力组件的施力范围为从高压线缆(9)表面到吸引筒(42)内表面距离的1/4~1/2,且施力范围覆盖屏蔽罩(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电荷累积的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义胡勇沈道义干元锋金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格鲁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