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怡雯专利>正文

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498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耳前方轮廓进行清洁及完成作业标准流程;采用三轴斜切面线形的原理划分耳前方轮廓;配置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通过斜切插入针头方式对左耳前方轮廓及右耳前方轮廓的治疗位置进行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的注射;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注射时,以预设方向的两侧每一轴线点并使针头斜切30至40度角将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均匀推入人体肌肤的皮下组织,且针头使用钝针方式。有益效果:立即性的改善法令纹与木偶纹与改变松弛的拉提效果,安全有效,疗效约可维持1年半至2年时间。时间。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整形美容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辅以三轴斜切面线形的原理,从耳前方轮廓的治疗位置以预设方向的两侧每一轴线点进行均匀注射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从而实现改善肤质皱褶,增加肌肤的弹性效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年龄增长,对耳前方轮廓肌肤的牵拉作用也将导致相应部位的皱褶外观。碍于术后疼痛的恐惧及术后恢复期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人民需要一种伤口小、恢复快以及效果有效期长的美容手法。当前,绝大多数整形机构采用的美容方法都选择从拉皮入手的传统手术操作模式,传统手术操作结果对会产生颜面神经受伤引起永久性的神经麻痹,另外,伤口大容易造成血肿、伤口感染,对耳前方轮廓肌肤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也因此,如何改善耳前方轮廓重塑是治疗的美容重点之一。
[0003]现今,采用注射物质于人体局部的美容手法,已经由临床证实其安全性之疗法,可以通过注射对于人类脸部软性组织之皱折、凹陷及疤痕的矫正有显而易见的效果,可使爱美人士新的一种美容方法。注射美容的关键是“注射材料”及“美容注射方法”,通过组织填充剂以指定部位刺激胶原蛋白增生,逐步达到除皱、丰颊、全脸拉提的美容再生效果,而且此组织填充剂在人体代谢成为中性无毒的水与二氧化碳。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对耳前方轮廓进行清洁及完成作业标准流程;
[0009]S2、采用三轴斜切面线形的原理划分耳前方轮廓;
[0010]S3、配置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
[0011]S4、通过斜切插入针头方式对左耳前方轮廓及右耳前方轮廓的治疗位置进行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的注射;
[0012]其中,S4中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注射时,以预设方向的两侧每一轴线点并使针头斜切30至40度角将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均匀推入人体肌肤的皮下组织,且针头使用钝针方式。
[0013]进一步的,所述S1中对耳前方轮廓进行清洁及完成作业标准流程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1、对面部轮廓肌肤使用清水进行清洁;
[0015]S12、面部轮廓肌肤进行按摩;
[0016]S13、清洁完成后将面部轮廓分为左右对称并进行无菌消毒;
[0017]S14、注射前对注射部位使用医用酒精载体进行消毒处理。
[0018]进一步的,所述S2中采用三轴斜切面线形的原理划分耳前方轮廓时,将耳前方轮廓分为左右对称的A区、B区、C区、D区、E区及F区的六个区轴位点。
[0019]进一步的,所述S3中配置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时,所述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包括聚合式组织填充剂成分及增效剂,且采用分散介质液将聚合式组织填充剂成分及增效剂均匀混合配方比。
[0020]进一步的,所述聚合式组织填充剂成分包括透明质酸钠及聚左旋乳酸。
[0021]进一步的,所述增效剂包括羟甲基纤维素钠、甘露醇、芦荟多糖、甘油、胺基酸、胜肽、维生素及生长因子。
[0022]进一步的,所述S4中通过斜切插入针头方式对左耳前方轮廓的治疗位置进行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的注射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3]沿着A区的位置端,且位置端于眼睛外眦水平向外延伸两公分为入针点,并对A区以预设方向均匀注射0.2ml至0.4ml的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
[0024]顺着A区向下沿着B区的位置端,且位置端于发际线下1公分与耳前缘分为入针点,并对B区以预设方向均匀注射0.3ml至0.5ml的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
[0025]顺着B区向下沿着C区的位置端,且位置端于耳屏为入针点,并对C区以预设方向均匀注射0.2ml至0.4ml的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
[0026]进一步的,S4中通过斜切插入针头方式对右耳前方轮廓的治疗位置进行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的注射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7]沿着D区的位置端,且位置端于眼睛外眦水平向外延伸两公分为入针点,并对D区以预设方向均匀注射0.2ml至0.4ml的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
[0028]顺着D区向下沿着E区的位置端,且位置端于发际线下1公分与耳前缘分为入针点,并对E区以预设方向均匀注射0.3ml至0.5ml的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
[0029]顺着E区向下沿着F区的位置端,且位置端于耳屏为入针点,并对F区以预设方向均匀注射0.2ml至0.4ml的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
[0030]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以凝胶介质的型态存在于人体肌肤的皮下组织中。
[0031]进一步的,S4中通过斜切插入针头方式对左耳前方轮廓及右耳前方轮廓的治疗位置进行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的注射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2]在治疗位置的区域内,注意注入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时是否有血管内注射的情况出现,若有,立即注射透明质酸降解酶,并启动住院程序紧急状况观察。
[00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4](1)本专利技术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辅以三轴斜切面线形的原理,经执业医师有技巧性的安全注射到耳前方轮廓的皮下组织中,每个点位都均匀给予复合式高分子聚合物载体,可达到立即性的改善法令纹与木偶纹与改变松弛的拉提效果,无须更多的创伤破口。
[0035](2)本专利技术针对性地提出了现有技术难以实现对耳前方轮廓肌肤的深层保养护理
的解决举措,通过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相对其他填充针剂更为温和,不会有过敏和淤青的任何反应,除了能够给予有效地拉提以外,还可以填补因为老化而萎缩的脸侧颊凹陷,给外观上的美化,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是具有100%生物兼容性与生物可分解性,更安全有效,而且此组织填充剂在人体代谢成为中性无毒的水与二氧化碳,这对于实现社会医疗美容安全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针头注入在皮下组织,达到耳前方轮廓拉提紧致的持久支撑效果,疗效约可维持1年半至2年时间。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8]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耳前方轮廓进行清洁及完成作业标准流程;S2、采用三轴斜切面线形的原理划分耳前方轮廓;S3、配置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S4、通过斜切插入针头方式对左耳前方轮廓及右耳前方轮廓的治疗位置进行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的注射;其中,S4中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注射时,以预设方向的两侧每一轴线点并使针头斜切30至40度角将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均匀推入人体肌肤的皮下组织,且针头使用钝针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对耳前方轮廓进行清洁及完成作业标准流程还包括以下步骤:S11、对面部轮廓肌肤使用清水进行清洁;S12、面部轮廓肌肤进行按摩;S13、清洁完成后将面部轮廓分为左右对称并进行无菌消毒;S14、注射前对注射部位使用医用酒精载体进行消毒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采用三轴斜切面线形的原理划分耳前方轮廓时,将耳前方轮廓分为左右对称的A区、B区、C区、D区、E区及F区的六个区轴位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配置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时,所述复合式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体包括聚合式组织填充剂成分及增效剂,且采用分散介质液将聚合式组织填充剂成分及增效剂均匀混合配方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式组织填充剂成分包括透明质酸钠及聚左旋乳酸。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剂包括羟甲基纤维素钠、甘露醇、芦荟多糖、甘油、胺基酸、胜肽、维生素及生长因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耳前方注射拉提的美容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通过斜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于宾林怡雯
申请(专利权)人:林怡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