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物理双色双密度发泡的鞋底工艺及制成的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底发泡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物理双色双密度发泡的鞋底工艺及制成的鞋。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鞋类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目前发泡鞋底通常只有单色,也就是很多产品时尚度不高;第二:很多鞋子舒适度不高,而且不耐磨,检测通不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物理双色双密度发泡的鞋底工艺及制成的鞋,通过控制双色双密度的发泡过程的时间、温度、模具、发泡的倍率等关键点,保证两种不同密度的材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会出现断裂现象。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新型物理双色双密度发泡的鞋底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发泡倍率测试:将发泡材料放入模具内进行发泡,得到发泡片;测量刚从模具中取出的发泡片的长度作为第一长度;计算模具内部从头到尾的长度作为第二长度;用第一长度除第二长度,计算得出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的比值作为发泡倍率,该发泡倍率一般为1.4倍率:即第一长度除第二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新型物理双色双密度发泡的鞋底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发泡倍率测试:将发泡材料放入模具内进行发泡,得到发泡片;测量刚从模具中取出的发泡片的长度作为第一长度;计算模具内部从头到尾的长度作为第二长度;用第一长度除第二长度,计算得出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的比值作为发泡倍率,该发泡倍率一般为1.4倍率:即第一长度除第二长度等于1.4;第二、材料配置:根据鞋底的重量、大小和尺寸数据将发泡材料调配成各种颜色和各种密度不同的发泡颗粒材料;大料一般为倍率超过1.4倍率的材料,小料为倍率低于1.4倍率的材料;后期常规生产中用已经调试好的大料和小料进行配比成1.4倍率的材料,从而加快生产效率;第三、鞋底发泡成型:A、将模具置于机台之上,模具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的模具与中层的模具能够无缝对接,上层的模具与下层的模具也能够无缝对接,从而使最后两种不同密度的发泡颗粒材料能够非常好的融合;B、分别给中层的模具和下层的模具倒上准备好的材料;C、当三层模具合在一起的时候,进行初次成型,对材料进行加温融化,温度是上温在173℃
‑
178℃之间,下温在170℃
‑
175℃之间,保压时间为20秒;D、20秒保压过程后,三层模具分开,下层模具内的材料还在下层模具内,中层模具内的材料已经融化并依附在上层模具的底部位置;三层模具分开后,中层模具向后退,以方便上层的模具与下层的模具结合实施第二次保压,第二次保压的保压时间为550秒
‑
600秒之间,温度依然是上温在173℃
‑
178℃之间,下温在170℃
‑
175℃之间;第二次保压后形成双色双密度鞋底,再进行500
‑
600秒的保压;E、当经过最后一次保压时间后,上下层模具分开,双色双密度的鞋底在上层模具的底部成型,同时因为材料发泡倍率的关系,由原来模具实际的大小按照开始测试的发泡倍率变成正常的鞋底大小;F、鞋底从模具脱模以后,进入烤箱流程;烤箱的功能作用是定好每只鞋底的码子长度数据;烤箱内分为五段温度,第一段温度为100℃,第二段温度为98℃,第三段温度为90℃,第四段温度为85℃,第五段温度为80℃;鞋底以100cm
ꢀ‑
120cm/分的速度依次经过具有五段温度的烤箱后,发泡的鞋底才能稳定在要求的长度,不会缩也不会再次发泡变长;G、经过了烤箱以后,鞋底进入到压板定型阶段;用塑料底磨压制在成品鞋底上进行对比是否有数据误差,一个鞋底尺码有一个木模对应进行压板定型,木模上面还放有4
‑
技术研发人员:蒋伍虎,林松,严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