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夯边坡强夯边坡施工方法,包括:第一边坡层、至少一个第二边坡层以及第三边坡层,第二边坡层设置于第一边坡层的下方,并经由第一边坡层通过挖方处理所得,第三边坡层设置于第二边坡层的下方,并经由第二边坡层通过挖方处理所得,以形成适用于边坡开挖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的特殊高挖方路段。本发明专利技术能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路堑边坡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无法完全适用的问题。结构及施工方法无法完全适用的问题。结构及施工方法无法完全适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夯边坡及强夯边坡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挖方边坡
,尤其涉及一种强夯边坡及强夯边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对道路建设过程中,为了增加挖方后边坡的稳定性,通常可以采用支护结构的方式对其稳定性进行加强。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1610605383.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名称为:深挖方土质路堑边坡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边坡、路面、防护板和若干个防护组件,防护组件由拉杆和膨胀嘴固定连接而成,边坡上覆盖安装有若干个防护板,防护组件穿过边坡并置于边坡内部;膨胀嘴包括膨胀叶、传力叶和滑管,拉杆一端端部为膨胀端部,拉杆另一端端部为防护板连接端,拉杆的膨胀端部活动铰接连接有膨胀叶,拉杆外部滑动套装有滑管,滑管与膨胀叶之间连接有传力叶,传力叶的一端端部与滑管铰接,传力叶的另一端端部与膨胀叶铰接;拉杆的防护板连接端与防护板对应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加强边坡结构的稳定性,可在恶劣的自然、交通条件下发挥良好的路用性能,本申请在施工时,需要先在边坡的坡面上钻孔,然后将拉杆和膨胀嘴插入孔内,并通过灌浆等处理方式,最后利用张紧力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加强,此类施工方式不仅繁琐,且实际的施工路基结构和施工条件复杂多样,这样的防护结构和施工方法可能无法完全适用。
[0004]因此,亟需一种强夯边坡及强夯边坡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路堑边坡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无法完全适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强夯边坡及强夯边坡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路堑边坡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无法完全适用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强夯边坡,包括:
[0007]第一边坡层、至少一个第二边坡层,所述第二边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边坡层的下方,并经由所述第一边坡层通过挖方处理所得;
[0008]以及第三边坡层,所述第三边坡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边坡层的下方,并经由所述第二边坡层通过挖方处理所得,以形成适用于边坡开挖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的特殊高挖方路段。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挖方处理为强夯处理后再放缓坡的处理方式。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边坡层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坡层、第二边坡层及第三边坡层的坡高均为5m,且其边坡坡率均为1:3。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坡层和所述第二边坡层之间放缓坡处理形成有第一平台,所述第二边坡层和所述第三边坡层之间放缓坡处理形成有第二平台,所述强夯边坡还包括
两个平台截水沟,一所述平台截水沟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另一所述平台截水沟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坡的底部还设置有碎落平台,所述强夯边坡还包括排水边沟,所述排水边沟设于所述碎落平台上。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六边形框格骨架植物护坡,所述六边形框格骨架植物护坡包括多个六边形水泥框格,多个所述六边形框格骨架植物护坡沿所述第一边坡层、第二边坡层及第三边坡层的坡面相互间隔且均匀设置,用于对所述第一边坡层、第二边坡层及第三边坡层的坡体进行加强。
[0015]进一步的,所述六边形框格骨架植物护坡采用湿喷法喷播,用于在所述第一边坡层、第二边坡层及第三边坡层的坡面上铺设草皮。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截水沟,所述截水沟设于所述第三边坡层的上方。
[001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强夯边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通过现场勘查和资料勘查,确定采用强夯处理后再放缓坡处理,每级边坡施工时,先挖至每级边坡设计标高,开挖平面范围内先采用强夯处理,再挖该层边坡,每夯实一层开挖一层,直至坡底道路设计标高;
[0019]S2、采用锤底静接地压力值为35KPa,落距不小于5的强夯参数进行三次夯击,使得强夯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20KPa,前两遍为间隔点夯,夯点布置为5m
×
5m的正方形布置,每遍夯击次数为6次至7次夯击,且单次夯击能力为3000KN.m,最后一遍为满夯,夯点布置为1/4锤,满夯夯击次数为2次夯击,且单次夯击能力为1000KN.m;
[0020]S3、强夯置换处理地基,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0021]S4、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分段设计边坡防护;
[0022]S5、设置所述平台截水沟收集坡面水、然后通过急流槽集中排水至所述排水边沟,同时设置山坡所述截水沟拦截坡顶以上雨水,然后排水至所述排水边沟。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一种强夯边坡包括第一边坡层、至少一个第二边坡层及第三边坡层,第二边坡层设置于第一边坡层的下方,并经由第一边坡层通过挖方处理所得,第三边坡层设置于第二边坡层的下方,并经由第二边坡层通过挖方处理所得,用以适用于开挖土层为杂填土和素填土等新近填土路段的挖方,避免其直接放坡开挖导致的边坡稳定性差,这样的结构,能解决现有技术中路堑边坡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无法完全适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强夯边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六边形框格骨架植物护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六边形框格骨架植物护坡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夯边坡,包括:第一边坡层1、至少一个第二边坡
层2以及第三边坡层3,第二边坡层2设置于第一边坡层1的下方,并经由第一边坡层1通过挖方处理所得,第三边坡层3设置于第二边坡层2的下方,并经由第二边坡层2通过挖方处理所得,以形成适用于边坡开挖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的特殊高挖方路段。
[0029]可以理解,强夯边坡包括第一边坡层1、至少一个第二边坡层2及第三边坡层3,第二边坡层2设置于第一边坡层1的下方,第一边坡层1通过挖方处理以得到第二边坡层2,第三边坡层3设置于第二边坡层2的下方,并经由第二边坡层2通过挖方处理以得到第三边坡层3,用以适用于开挖土层为杂填土和素填土等新近填土路段的挖方,避免其直接放坡开挖导致的边坡稳定性差。
[003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的一种强夯边坡,其在施工前现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判断其施工点边坡开挖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该填土为新近填土,其结构松散、抗剪强度低,且已形成平行与线路走向的较大贯通裂隙,局部边坡已经失稳,并采用强夯处理后再放缓坡处理。
[0031]其中,第一边坡层1、第二边坡层2及第三边坡层3均采用强夯处理后再放缓坡的处理方式来进行挖方处理,以得到结构稳定的边坡结构。
[0032]进一步地,由于本方案中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夯边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边坡层、至少一个第二边坡层,所述第二边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边坡层的下方,并经由所述第一边坡层通过挖方处理所得;以及第三边坡层,所述第三边坡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边坡层的下方,并经由所述第二边坡层通过挖方处理所得,以形成适用于边坡开挖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的特殊高挖方路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方处理为强夯处理后再放缓坡的处理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坡层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坡层、第二边坡层及第三边坡层的坡高均为5m,且其边坡坡率均为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坡层和所述第二边坡层之间放缓坡处理形成有第一平台,所述第二边坡层和所述第三边坡层之间放缓坡处理形成有第二平台,所述强夯边坡还包括两个平台截水沟,一所述平台截水沟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另一所述平台截水沟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坡的底部还设置有碎落平台,所述强夯边坡还包括排水边沟,所述排水边沟设于所述碎落平台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边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六边形框格骨架植物护坡,所述六边形框格骨架植物护坡包括多个六边形水泥框格,多个所述六边形框格骨架植物护坡沿所述第一边坡层、第二边坡层及第三边坡层的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晓华,王攀,张瑜,李跃飞,许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成武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