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70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包括圆形的受力体、位于该受力体外侧的环形传力体以及连接受力体和传力体的连通辐条,该连通辐条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应变片;受力体通过其右侧的受力传力面与中轴连接以承受中轴传递力,且该受力体与中轴之间具有第二预紧内力;传力体通过其左侧的对筒体传力面与筒体连接以将中轴传递的力传递至筒体,且该传力体与筒体之间具有二处的第一预紧内力;所述第二预紧内力≥二倍的第一预紧内力>筒体滑动的摩擦力。本发明专利技术传感器设置在筒体和中轴之间,实现二者之间力的传递,并实时检测传递力数值,结构简单,检测可靠。检测可靠。检测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井提升机设备现场安全运行、维护和监控领域,具体体现在提升机用筒体传感智能闸内置的一种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矿用提升机是金属矿和煤炭井下开采运输的关键设备,提升机的安全运行在于制动系统制动力需要维持在安全限度以内才能保证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制动和安全紧急制动可靠性,而制动系统的关键环节在于制动闸,以往采用的制动闸是不能数字化监视其制动力大小的,迫切解决此技术问题就是将制动闸升级为能够实现力监控型并实现远传数字操控、实时监视、运行和故障情况记录、维护维修报警的智能闸,从而实现对制动闸的远程智能化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置于智能闸内,检测动态制动力并实现对力学量转化成电子模拟信号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包括圆形的受力体、位于该受力体外侧的环形传力体以及连接受力体和传力体的连通辐条,该连通辐条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应变片;受力体通过其右侧的受力传力面与中轴连接以承受中轴传递的力,且该受力体与中轴之间具有第二预紧内力;传力体通过其左侧的对筒体传力面与筒体连接以将中轴传递的力传递至筒体,且该传力体与筒体之间具有第一预紧内力;所述第二预紧内力≥二倍的第一预紧内力>筒体滑动的摩擦力。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06]前述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所述对筒体传力面与筒体内周凸设的环状结构的筒体传力台连接,实现力的传递。
[0007]前述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其中传力体与筒体之间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联动机构连接并提供第一预紧内力,第一联动机构包括传力体上的联动预设孔、位于该联动预设孔内的锁紧内套、前端穿过该锁紧内套并与筒体上的预设螺纹孔锁紧的预压紧螺钉,位于该预压紧螺钉和受力体之间的锁紧碟簧被预压紧螺钉压缩变形为传力体和筒体之间提供第一预紧内力。
[0008]前述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其中所述受力体通过第二联动机构实现与中轴的连接,该第二联动机构包括位于中轴腔体内的联动主螺钉和联动主弹簧,该联动主螺钉前端伸出中轴并与受力体中心处的联动主螺钉连接孔螺纹连接,压紧在联动主螺钉头部和中轴内阶梯面之间的联动主弹簧为中轴和受力体之间提供第二预紧内力。
[0009]前述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所述受力体和中轴之间还通过至少两个定位螺钉连接,以防止中轴转动。
[0010]前述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所述传力体外周面上加工有供传感器内置微型电路布置线路的传感器边缘微电路走线槽,该微电路走线槽的宽度为2

5mm,深度为2

5mm。
[0011]前述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所述传力体在相邻连通辐条之间的位置均加工有一个沿径向延伸的传感器体内走线通道。
[0012]前述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所述传力体和受力体之间还设有中断辐条,相邻连通辐条之间设置一个中断辐条,所述传感器体内走线通道位于与传力体相连的中断辐条实体内。
[0013]前述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所述传力体左右两侧均高出受力体,该传力体左端面的直径为120

136mm,有端面的直径为145

155mm,该传力体左侧架空间隙直径为105

120mm,左侧架空间隙高度为0.1

5mm,右侧架空间隙直径为110

120mm,右侧架空间隙高度为0.1

10mm。
[0014]前述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所述传力体左侧的架空部位还设有沿径向延伸并与架空间隙连通的外引信号电缆通孔77a,该外引信号电缆通孔77a通过左侧架空间隙与筒体上沿径向延伸的信号电缆引线孔道连通。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16]本专利技术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且使用本专利技术传感器的智能闸合闸和开闸过程的实时动态正压力能够实测并远传给分析系统研判安全等级,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快速报警和提供应急依据。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剖视图;
[0018]图2为筒体示意图;
[0019]图3为传感器与传力联动机构总成剖视图;
[0020]图4为图1的部分放大图;
[0021]图5为联动主螺钉示意图;
[0022]图6为联动主弹簧示意图;
[0023]图7为锁紧碟簧剖视图;
[0024]图8为传感器主视图;
[0025]图9为传感器C

C截面剖视图;
[0026]图10为传感器D

D截面剖视图;
[0027]图11为传感器E

E截面剖视图;
[0028]图12是应变片布片方式示意图;
[0029]图13是传感器检测桥路示意图。
[003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1]1‑
外壳体
[0032]2‑
筒体
[0033]3‑
闸瓦
[0034]4‑
调整螺母
[0035]5‑
油缸
[0036]6‑
进油道
[0037]7‑
进油口接头
[0038]8‑
油缸盖
[0039]9‑
端盖
[0040]10

活塞内套
[0041]11

连接螺栓
[0042]12

活塞
[0043]13

密封件
[0044]14

碟簧垫
[0045]15

碟簧
[0046]16

中轴
[0047]17

联动主螺钉
[0048]18

联动主弹簧
[0049]19

传感器
[0050]20

闸瓦压条
[0051]21

闸瓦压紧螺钉
[0052]22

定位螺钉
[0053]23

预压螺钉
[0054]24

锁紧内套
[0055]25

锁紧碟簧
[0056]27

预紧螺纹孔
[0057]28

信号电缆引线孔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受力体、位于该受力体外侧的环形传力体以及连接受力体和传力体的连通辐条,该连通辐条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应变片;受力体右侧具有用于与中轴预压连接的受力传力面,且该受力传力面与中轴之间具有一处第二预紧内力;传力体左侧具有用于与筒体预压连接的对筒体受力面,且该传力体与筒体之间具有对称分布的两处第一预紧内力;其中第二预紧内力≥二倍的第一预紧内力>筒体滑动时的摩擦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筒体传力面搭放且预压在筒体内周凸设的环状筒体传力台右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传力体上对称分布有两个用于实现与筒体之间预压连接的第一联动机构,该第一联动机构包括位于传力体上联动预设孔内的锁紧内套、前端穿过该锁紧内套并与筒体上的预设螺纹孔锁紧的预压紧螺钉,位于该预压紧螺钉和受力体之间的锁紧碟簧被预压紧螺钉压缩变形为传力体和筒体之间提供第一预紧内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受力体上设有用于实现与中轴的预压连接的第二联动机构,该第二联动机构包括位于中轴腔体内的联动主螺钉和联动主弹簧,该联动主螺钉前端伸出中轴并与受力体中心处的联动主螺钉连接孔螺纹连接,压紧在联动主螺钉头部和中轴内阶梯面之间的联动主弹簧为中轴和受力体之间提供第二预紧内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机智能闸筒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体上还固定有至少两个沿圆周分布的定位螺钉,该定位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华江国俊何申中鲍万年王生状许长春史鹏飞张玉杰张洛伟
申请(专利权)人:鲍万年许长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