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净下水、污水共用调节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21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清净下水、污水共用调节池。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清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污水减量化调节池、污水回用调节池I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上述池的池壁上均设置有搅拌机,其中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和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之间设置有清净下水汇合池,污水回用调节池I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之间设置有污水汇合池,清净下水汇合池通过清净下水管道与清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连接,清净下水管道上安装有清净下水提升泵,污水汇合池通过污水管道与污水减量化调节池连接,污水管道上安装有污水提升泵。污水管道上安装有污水提升泵。污水管道上安装有污水提升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净下水、污水共用调节池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清净下水、污水共用调节池。

技术介绍

[0002]清净下水是指装置区(包括生产区,灌区等)排出的未被污染废水。污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丧失了原来使用功能的水简称为污水。主要是生活上使用后的水,其含有有机物较多,处理较易。原则上清净下水是不能混到污水里进行处理的,两者需要分开进行处理。而水处理的第一步都是送入调节池进行调节处理,然而传统的调节池很少会区分不同水源的污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清净下水、污水共用调节池。
[0004]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清净下水、污水共用调节池,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清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污水减量化调节池、污水回用调节池I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上述池的池壁上均设置有搅拌机,其中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和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之间设置有清净下水汇合池,清净下水汇合池分别与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和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连接的池壁上设置有手动闸门,污水回用调节池I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之间设置有污水汇合池,污水汇合池分别与污水回用调节池I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连接的池壁上设置有手动闸门,清净下水汇合池通过清净下水管道与清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连接,清净下水管道上安装有清净下水提升泵,污水汇合池通过污水管道与污水减量化调节池连接,污水管道上安装有污水提升泵。
[0005]进一步的,清净下水提升泵以及污水提升泵安装在泵室内,所述的泵室设置在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和污水减量化调节池一侧。
[0006]进一步的,搅拌机沿池壁均匀设置,搅拌机间距为12

14米。
[0007]进一步的,清净下水汇合池和污水汇合池中安装有液位计。
[0008]进一步的,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清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污水减量化调节池、污水回用调节池I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中均设置有通风管。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可以同时处理清净下水以及污水的调节,对于某些地区污水来源复杂的水处理,可以起到一池多用的目的。
[0011]2.本技术采用双级调节的方式,同时调节水量以及水质,起到更好的调节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平面图;
[0013]图2为本是用心设备安装平面图;
[0014]图中1

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2

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3

清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4

污水减量化调节池,5

污水回用调节池I,6

污水回用调节池II,7

清净下水汇合池,8

污水汇合池,9

泵室,10

清净下水提升泵,11

污水提升泵,12

搅拌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2所示,一种清净下水、污水共用调节池,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1、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2、清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3、污水减量化调节池4、污水回用调节池I5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6,上述池的池壁上均设置有搅拌机,其中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1和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2之间设置有清净下水汇合池7,清净下水汇合池7分别与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1和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2连接的池壁上设置有手动闸门,污水回用调节池I5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6之间设置有污水汇合池8,污水汇合池8分别与污水回用调节池I5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6连接的池壁上设置有手动闸门,清净下水汇合池7通过清净下水管道与清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3连接,清净下水管道上安装有清净下水提升泵10,污水汇合池8通过污水管道与污水减量化调节池4连接,污水管道上安装有污水提升泵11。
[0017]清净下水提升泵10以及污水提升泵11安装在泵室9内,所述的泵室9设置在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3和污水减量化调节池4一侧。
[0018]搅拌机沿池壁均匀设置,搅拌机间距为12

14米。
[0019]清净下水汇合池7和污水汇合池8中安装有液位计。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1、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2、清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3、污水减量化调节池4、污水回用调节池I5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6中均设置有通风管。
[0020]工作过程: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1和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2用于调节清净下水,污水回用调节池I5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6则用来调节污水。调节后的废水分别通过闸门进入清净下水汇合池7、污水汇合池8以备进行下步工作。清净下水提升泵10和污水提升泵11分别将清净下水汇合池7和污水汇合池8中的废水抽进清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3、污水减量化调节池4中。清净下水以及污水均采用双级调节,第一级(回用调节池)同时调节水量以及水质,第二级(减量化调节池)进一步调节水质。
[00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净下水、污水共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1)、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2)、清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3)、污水减量化调节池(4)、污水回用调节池I(5)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6),上述池的池壁上均设置有搅拌机,其中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1)和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2)之间设置有清净下水汇合池(7),清净下水汇合池(7)分别与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1)和清净下水回用调节池II(2)连接的池壁上设置有手动闸门,污水回用调节池I(5)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6)之间设置有污水汇合池(8),污水汇合池(8)分别与污水回用调节池I(5)以及污水回用调节池II(6)连接的池壁上设置有手动闸门,清净下水汇合池(7)通过清净下水管道与清净下水减量化调节池(3)连接,清净下水管道上安装有清净下水提升泵(10),污水汇合池(8)通过污水管道与污水减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蒙刘晓勇安道尧冀敏刘国冰卫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