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槽充电器及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401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槽充电器及充电系统,所述多槽充电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电池包容纳部,且每个所述电池包容纳部设置有第一配合界面,所述第一配合界面配合用于与每个所述电池包上的第二配合界面配合安装;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容纳部上;电源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为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槽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充电
,具体涉及了一种多槽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电池材料技术的发展,锂电池的应用范围已被大幅度提升。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产品已大量使用,在现今的园林机械、动力工具行业中,锂电池包作为新兴的动力源取代传统的能源已经势不可挡,锂电池包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锂电池包的续航和充电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但目前的充电器只能一对一进行充电,充电时间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并且较多数量的电池包分别充电,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这对生产加工带来很大的困扰。另外,充电时,目前的电池包通过端子充电只能对相同电压的电气装置供电,输出较为单一,局限性比较大,且端子充电的散热效果较差。
[000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充电器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槽充电器及充电系统,以改善目前的充电器只能一对一进行充电,充电时间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并且目前的电池包通过端子充电只能对相同电压的电气装置供电,输出较为单一,局限性比较大,且端子充电的散热效果较差。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槽充电器,包括:
[0007]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电池包容纳部,且每个所述电池包容纳部设置有第一配合界面,所述第一配合界面配合用于与每个所述电池包上的第二配合界面配合安装;
[0008]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容纳部上;
[0009]电源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电性连接;
[0010]所述充电接口为Type

C接口。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电池包容纳部的顶部边缘均安装有与所述电池包相配合的限位机构。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座、限位件、转轴和扭簧,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电池包容纳部的顶部边缘,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电池包容纳部的底部设置还设置有电池包弹出机构。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弹出结构包括弹簧和底托,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包容纳部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托的底部连接。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弹出机构位于所述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
充电接口位于底部的一侧。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容纳部的底部中间位置向下凹陷形成弹出机构安装腔,且所述电池包弹出机构安装在所述弹出机构安装腔内。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电池包安装在所述电池包容纳部内时,所述电池包弹出机构的底托下降,且弹簧被压缩,直至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包底部的Type

C接口连接,且在所述限位机构的作用下,所述电池包被锁定以进行充电;当按压所述限位机构的限位件后,限位作用消失,所述底托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被顶起,从而将所述电池包顶出的同时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包底部的Type

C接口分离。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充电壳体和充电盒,所述充电盒位于所述充电壳体内,且多个所述电池包容纳部呈矩形分布在所述充电盒上。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槽充电器还包括箱盖,所述箱盖的一侧与所述充电壳体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锁止结构,以将所述充电壳体和所述箱盖锁定在一起。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盒的底部与所述充电壳体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每个电池包容纳部底部的充电接口电性连接。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壳体设置为矩形,且矩形的所述充电壳体的两个短边上均设置自所述充电壳体顶部向底部所形成的缺口,且两个短边上缺口的深度不同。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盒上的多个呈矩形分布的电池包容纳部之间均留有间隙,且沿所述短边方向布置的电池包容纳部之间的间隙正对于所述充电壳体两个短边上的缺口。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壳体相对的两侧上安装均安装有散热窗。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壳体上深度较深的缺口处安装有散热风扇,且所述散热风扇的底部与所述充电壳体的顶部相齐平,且所述散热风扇外罩设有所述散热窗。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接口位于所述散热风扇的下方,且所述电源接口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窗的底部,并外接电源。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矩形的所述充电壳体的两个长边上均设置手持部,以便于搬运。
[0027]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充电系统,包括;
[0028]电池包,其侧面设置有第二配合界面;
[0029]多槽充电装置,包括:
[0030]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电池包容纳部,且每个所述电池包容纳部设置有第一配合界面,所述第一配合界面配合用于与每个所述电池包上的第二配合界面配合安装;
[0031]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容纳部上;
[0032]电源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电性连接;
[0033]所述充电接口为Type

C接口。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界面上包括凸起结构和多条导轨,多条
所述导轨分别位于所述凸起结构的两侧。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界面上包括凹槽结构和多条滑槽,多条所述滑槽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结构的两侧,当所述电池包与安装在所述电池包容纳部内时,所述凹槽结构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配合,所述滑槽与所述导轨相配合。
[003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槽充电器及充电系统,所述多槽充电器包括充电壳体和充电盒,所述充电盒位于所述充电壳体内,且所述充电盒包括多个呈矩形分布的电池包容纳部,以同时容纳多个电池包,从而使其能够实现多个电池包同时充电,同时还可以便携移动和存储电池包,缩短了充电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Type

C接口进行充电,进一步增强了充电器的适配性,并提高了其散热效果。并且通过凸起结构和所述凹槽结构之间相当于滑块与滑轨的相互配合,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能够使得电池包底部的Type

C接口顺利并准确的与电池包容纳部底部的Type

C接头连接,以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电池包容纳部,且每个所述电池包容纳部上设置有第一配合界面,所述第一配合界面配合用于与每个所述电池包上的第二配合界面配合安装;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容纳部上;电源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为Type

C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电池包容纳部的顶部边缘均安装有与所述电池包相配合的限位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座、限位件、转轴和扭簧,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电池包容纳部的顶部边缘,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电池包容纳部的底部设置还设置有电池包弹出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弹出结构包括弹簧和底托,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包容纳部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托的底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弹出机构位于所述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充电接口位于底部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容纳部的底部中间位置向下凹陷形成弹出机构安装腔,且所述电池包弹出机构安装在所述弹出机构安装腔内。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多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池包安装在所述电池包容纳部内时,所述电池包弹出机构的底托下降,且弹簧被压缩,直至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包底部的Type

C接口连接,且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所述电池包被锁定以进行充电;当按压所述限位机构的限位件后,限位作用消失,所述底托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被顶起,从而将所述电池包顶出的同时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包底部的Type

C接口分离。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充电壳体和充电盒,所述充电盒位于所述充电壳体内,且多个所述电池包容纳部呈矩形分布在所述充电盒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槽充电器还包括箱盖,所述箱盖的一侧与所述充电壳体之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君罗明李保安庄宪严安霍晓辉李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