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燃料电池用的供氢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00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用的供氢组件,包括供氢模块、开设于供氢模块上的进氢口和出氢口、形成于供氢模块内且分别与进氢口和出氢口相连通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设于供氢模块上的控制模块和减压模块、开设于控制模块内的第三气道、设于第三气道中的控制阀、开设于减压模块内的第四气道、设于第四气道中的减压阀,其中,第一气道与第三气道相连通,第三气道与第四气道相连通,第四气道与第二气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供氢组件,通过供氢模块、控制模块和减压模块的设置,将氢气的输送气道分别内置于供氢模块、控制模块和减压模块中,不仅提高了设备的空间利用率,而且避免了氢气泄漏,保证了供氢效果。保证了供氢效果。保证了供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燃料电池用的供氢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氢燃料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用的供氢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使用时,将氢气和氧气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
[0003]在供给氢气时,通常需要将氢气瓶中的高压氢气转化为低压氢气,随后再输送给氢燃料电池。目前的供氢装置,其通常包括供氢阀、减压阀和多段用于依次连通氢气瓶、供氢阀、减压阀和氢燃料电池的管路,高压氢气依次经过供氢阀和减压阀后转化为低压氢气并进入氢燃料电池。然而,将氢气瓶、供氢阀、减压阀和氢燃料电池分别通过多段管路连通,不仅安装工序繁杂、占用空间大,而且在氢气的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泄漏,影响供氢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用的供氢组件。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氢燃料电池用的供氢组件,包括供氢模块、开设于所述供氢模块上的进氢口和出氢口、形成于所述供氢模块内且分别与所述进氢口和所述出氢口相连通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设于所述供氢模块上的控制模块和减压模块、开设于所述控制模块内的第三气道、设于所述第三气道中的控制阀、开设于所述减压模块内的第四气道、设于所述第四气道中的减压阀,其中,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三气道相连通,所述第三气道与所述第四气道相连通,所述第四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相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三气道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四气道相连通的第三气道A、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条第三气道A相连通的第三气道B,所述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三气道B中。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相互平行,所述第三气道B与所述第一气道相平行且与所述第三气道A相垂直。
[0009]优选地,所述第四气道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分别与所述第三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相连通的第四气道A、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条第四气道A相连通的第四气道B,所述减压阀设于所述第四气道B中。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相互平行,所述第四气道B与所述第二气道相平行且与所述第四气道A相垂直。
[0011]优选地,所述供氢组件还包括开设于所述供氢模块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气道和所述第四气道相连通的第五气道。
[0012]优选地,所述供氢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供氢模块上的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气道中的压力的测压模块。
[0013]优选地,所述供氢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供氢模块侧部的换热模块、形成于所述换热模块内的换热腔、开设于所述换热模块上且与所述换热腔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所述换热腔与所述第二气道相邻设置。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气道包括第二气道腔A、形成于所述第二气道腔A靠近所述换热腔的一侧部的多个第二气道腔B,所述换热腔包括第一换热腔、形成于所述第一换热腔靠近所述第二气道的一侧部的多个第二换热腔,所述的多个第二气道腔B与所述的多个第二换热腔沿着靠近所述出氢口的方向交错排布。
[0015]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气道腔B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换热腔之间且向着靠近所述换热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换热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气道腔B之间且向着靠近所述第二气道的方向延伸。
[00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供氢组件,通过供氢模块、控制模块和减压模块的设置,将氢气的输送气道分别内置于供氢模块、控制模块和减压模块中,不仅提高了设备的空间利用率,而且避免了氢气泄漏,保证了供氢效果。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的供氢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为附图1中的供氢组件沿着竖直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19]附图3为附图1中的供氢组件沿着水平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中:1、供氢模块;2、进氢口;3、出氢口;4、第一气道;
[0021]5、第二气道;5a、第二气道腔A;5b、第二气道腔B;6、控制模块;7、减压模块;8、第三气道;8a、第三气道A;8b、第三气道 B;9、控制阀;10、第四气道;10a、第四气道A;10b、第四气道 B;11、减压阀;12、第五气道;13、测压模块;14、换热模块; 15、换热腔;15a、第一换热腔;15b、第二换热腔;16、进水口; 17、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23]本技术涉及对氢燃料电池的供氢装置的改进,提出了一种供氢组件,该供氢组件通过供氢模块1、控制模块6和减压模块7 的设置,将氢气的输送气道分别内置于供氢模块1、控制模块6和减压模块7中,不仅提高了设备的空间利用率,而且避免了氢气泄漏,保证了供氢效果。
[0024]参见图1

3所示,其中示出了一种氢燃料电池用的供氢组件,包括供氢模块1、开设于供氢模块1上的进氢口2和出氢口3、形成于供氢模块1内且分别与进氢口2和出氢口3相连通的第一气道4和第二气道5、设于供氢模块1上的控制模块6和减压模块7、开设于控制模块6内的第三气道8、设于第三气道8中的控制阀9、开设于减压模块7内的第四气道10、设于第四气道10中的减压阀11,其中,第一气道4与第三气道8相连通,第三气道8与第四气道10相连通,第四气道10与第二气道5相连通。其中,第一气道4和第二气道5 相互平行。
[0025]如此,供氢时,将高压氢气自进氢口2输入第一气道4中,高压氢气通过第一气道4进入第二气道5,打开控制阀9,高压氢气通过第二气道5进入第三气道8,根据输出氢气的具
体压力需求调节好减压阀11的开度,高压氢气通过减压阀11后变为低压氢气,随后进入第二气道5后自出氢口3输出,实现氢气的减压和输送。
[0026]进一步地,结合图2所示,第三气道8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分别与第一气道4和第四气道10相连通的第三气道A8a、两端分别与两条第三气道A8a相连通的第三气道B8b,第三气道B8b与第一气道4 相平行且与第三气道A8a相垂直,控制阀设于第三气道B8b中。
[0027]第四气道10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分别与第三气道8和第二气道 5相连通的第四气道A10a、两端分别与两条第四气道A10a相连通的第四气道B10b,第四气道B10b与第二气道5相平行且与第四气道 A10a相垂直,减压阀11设于第四气道B10b中。
[0028]在本实施例中,供氢组件还包括开设于供氢模块1内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三气道8和第四气道10相连通的第五气道12,该第五气道12 成U型。
[0029]结合图1

2所示,供氢组件还包括设于供氢模块1上的用于测量第一气道4中的压力的测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燃料电池用的供氢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氢模块、开设于所述供氢模块上的进氢口和出氢口、形成于所述供氢模块内且分别与所述进氢口和所述出氢口相连通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设于所述供氢模块上的控制模块和减压模块、开设于所述控制模块内的第三气道、设于所述第三气道中的控制阀、开设于所述减压模块内的第四气道、设于所述第四气道中的减压阀,其中,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三气道相连通,所述第三气道与所述第四气道相连通,所述第四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用的供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道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四气道相连通的第三气道A、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条第三气道A相连通的第三气道B,所述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三气道B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用的供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相互平行,所述第三气道B与所述第一气道相平行且与所述第三气道A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用的供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气道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分别与所述第三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相连通的第四气道A、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条第四气道A相连通的第四气道B,所述减压阀设于所述第四气道B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用的供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相互平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绍景
申请(专利权)人:亿创氢能源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