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394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锻造模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包括:动模板,所述动模板上设有顶针过孔;顶针组件,其活动设置在所述动模板内,所述顶针组件上设有相互抵靠的第一顶出杆与第二顶出杆,所述第一顶出杆与第二顶出杆均活动设置在所述顶针过孔内;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二顶出杆活动抵靠,当所述推板推动所述第二顶出杆在所述顶针过孔内移动时,能够推动所述第一顶出杆在所述顶针过孔内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第一顶出杆与第二顶出杆来代替传统的细长的顶杆,减小了顶出杆的长度降低了维修成本与难易程度,并且端盖的设置方便了顶针组件的拆装。针组件的拆装。针组件的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锻造模具
,具体为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模具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顶出机构是模具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出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将型腔内或者粘连在型芯上的成型产品顶出模具,一般情况下,产品的大小以及出模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到顶出机构的复杂程度。
[0003]如已经处于公开状态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1310005543.8)公开了一种顶出机构,该机构包括:一顶出板,其置于所述下固定板一侧;一导柱衬套,其置于所述顶出板内,且该导柱衬套与顶出板相连,该导柱衬套内设有一导柱,该导柱一端与下固定板相连,另一端置于公模板内;至少一第一顶针;至少一第二顶针,该第二顶针一端置于所述顶出板内,且第二顶针置于顶出板内的该端与所述顶出板相连;以一回位销,该回位销一端置于所述顶出板内,另一端置于所述公模板内,且回位销置于公模板内的该端与所述母模板相接触,该专利技术的顶出机构,通过设置一顶出板,并将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回位销固定于该顶出板内,于模具开模时,该顶出板带动顶针将产品顺利脱模,该顶出机构不仅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但是,该专利技术的顶出机构上设置的顶针是要穿透公模板的,当产品结构较为复杂且公模板厚度较大,顶针也就会更加的细长,在模具生产过一段时间之后细长的顶针很容易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损耗甚至断裂,顶针损耗到一定程度后需将整根顶针进行更换,维修成本较高,并且当细长的顶针断裂在公模板内时,也比较难将公模板内断裂的部分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包括:动模板,所述动模板上设有顶针过孔;
[0007]顶针组件,其活动设置在所述动模板内,所述顶针组件上设有相互抵靠的第一顶出杆与第二顶出杆,所述第一顶出杆与第二顶出杆均活动设置在所述顶针过孔内;
[0008]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二顶出杆活动抵靠,当所述推板推动所述第二顶出杆在所述顶针过孔内移动时,能够推动所述第一顶出杆在所述顶针过孔内移动。
[0009]在上述的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所述第一顶出杆与第二顶出杆均包括主体杆与导向端,两个所述导向端的直径是两个所述主体杆的直径的两倍以上,且两个所述导向端活动设置在所述顶针过孔内。
[0010]在上述的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所述顶针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顶针过孔内并套设在所述第一顶出杆的外侧壁上。
[0011]在上述的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所述顶针组件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中
间位置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顶出杆穿过所述通孔活动设置在所述顶针过孔内,所述通孔的圆周方向上设有若干个螺栓过孔,所述顶针过孔的圆周方向上设有与所述螺栓过孔数量一致的螺纹孔,螺栓穿过所述螺栓过孔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第一顶出杆与第二顶出杆来代替传统的细长的顶杆,减小了顶出杆的长度降低了维修成本与难易程度,并且端盖的设置方便了顶针组件的拆装。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的立体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的剖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顶针组件的爆炸图;
[0016]图中,1、动模板;2、顶针过孔;3、顶针组件;4、第一顶出杆;5、第二顶出杆;6、推板;7、主体杆;8、导向端;9、复位弹簧;10、端盖;11、通孔;12、螺栓过孔;13、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8]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包括:动模板1,动模板1上设有顶针过孔2;顶针组件3,其活动设置在动模板1内,顶针组件3上设有相互抵靠的第一顶出杆4与第二顶出杆5,第一顶出杆4与第二顶出杆5均活动设置在顶针过孔2内;推板6,推板6与第二顶出杆5活动抵靠,当推板6推动第二顶出杆5在顶针过孔2内移动时,能够推动第一顶出杆4在顶针过孔2内移动,由于只有第一顶出杆4与模具型腔有直接的关联,第一顶出杆4损坏时可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模具生产到一定的时间之后,可以只更换第一顶出杆4即可,与模腔没有直接关联的第二顶出杆5在没有较大程度上的损坏的情况下无需更换,只更换第一顶出杆4可以降低模具的维修成本,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细长的顶杆,单个的第一顶出杆4与第二顶出杆5长度更短,在有损坏的情况下更加的不容易卡死在模具内,且更加的容易更换。
[0019]第一顶出杆4与第二顶出杆5均包括主体杆7与导向端8,两个导向端8的直径是两个主体杆7的直径的两倍以上,且两个导向端8活动设置在顶针过孔2内,导向端8用于贴合顶针过孔2的内壁,在推板6推动第二顶出杆5的主体杆7移动时,第一顶出杆4与第二顶出杆5的导向端8在顶针过孔2内移动时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导向端8的直径是主体杆7的直径的两倍以上,可以使得顶针过孔2的直径是主体杆7的两倍以上,这样可以保证顶针组件3在拆装时更加的方便。
[0020]顶针组件3还包括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设置在顶针过孔2内并套设在第一顶出杆4的外侧壁上。
[0021]当本技术的顶出机构工作时,推板6通过推动第二顶出杆5而推动整个顶针组件3移动,顶针组件3移动到预设位置时产品被推出动模板1且复位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当推板6移回初始位置时,复位弹簧9回弹到伸展状态,第一顶出杆4与第二顶出杆5移动到初始位置。
[0022]顶针组件3还包括端盖10,端盖10中间位置设有通孔11,第二顶出杆5穿过通孔11活动设置在顶针过孔2内,通孔11的圆周方向上设有若干个螺栓过孔12,顶针过孔2的圆周方向上设有与螺栓过孔12数量一致的螺纹孔13,螺栓穿过螺栓过孔12连接在螺纹孔13内。
[0023]本技术的顶出机构在安装时,先将复位弹簧9放置到顶针过孔2当中,然后在安装第一顶出杆4和第二顶出杆5,最后在将端盖10通过螺栓固定在动模板1上,更换时只需松掉端盖10与动模板1之间的螺栓即可,端盖10的设置能够更加方便顶针组件3的拆装。
[0024]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板,所述动模板上设有顶针过孔;顶针组件,其活动设置在所述动模板内,所述顶针组件上设有相互抵靠的第一顶出杆与第二顶出杆,所述第一顶出杆与第二顶出杆均活动设置在所述顶针过孔内;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二顶出杆活动抵靠,当所述推板推动所述第二顶出杆在所述顶针过孔内移动时,能够推动所述第一顶出杆在所述顶针过孔内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锻造模具的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出杆与第二顶出杆均包括主体杆与导向端,两个所述导向端的直径是两个所述主体杆的直径的两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标徐银龙张奇峰郭成强李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