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组件和发热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加热
,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和一种发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对于电热毯、电热座垫、发热护腰带等与人体接触的发热设备,通常将金属电热丝作为发热源,并将电热丝设置为盘蛇状结构,形成发热区,由于金属电热丝排布间隔比较大,为了使发热区的平均温度达到目标温度范围,需要金属电热丝的本体温度远远超出该目标温度范围,因此这种方式不但使发热区的温度分布不均,也不利于对发热区进行精确控温,从而导致用户体验效果不佳。
[000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和发热设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发热组件所处发热区的温度分布不均,以及不利于对发热区进行精确控温的问题。
[0005]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000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带和导电体,其中,所述加热带包括多条,所述加热带包括带状的柔性合金片和包裹所述柔性合金片的耐热绝缘层;所述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条所述加热带中的所述柔性合金片电连接,以使相邻的两条所述柔性合金片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加热带沿宽度方向并排呈平面设置;或多条所述加热带绕周向并排呈立体设置;或多条所述加热带依次首尾相对设置,以构造出多边形的加热区轮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合金片包括非晶合金片、镍铬合金片、铁铬铝合金片以及不锈钢合金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绝缘层包括聚乙烯层、聚酰亚胺层、聚对苯二甲酸层和硅胶层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导线或铜箔;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加热带之间的电连接方式包括电极固定、铆接、焊接和粘接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电极,每个所述加热带的两端固定有所述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并与所述加热带中的所述柔性合金片连接;所述导电电极还与所述导电体连接,以使与同一所述导电电极电连接的所述柔性合金片以及所述导电体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设置有固定部,以及互连的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其中,所述固定部嵌入所述耐热绝缘层以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柔性合金片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导电体的端部接触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适于将多条所述加热带串联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适于将多条所述加热带并联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加热带分为多组,每组所述加热带由所述导电体并联连接,或串联连接;所述导电体还适于将多组所述加热带并联连接,或串联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贴装在所述耐热绝缘层的表面,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耐热绝缘层的表面温度。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控器,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信号采集端,所述温控器的信号采集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多条所述加热带设置有第一外接端和第二外接端;所述温控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多条所述加热带的第一外接端连接;所述温控器的第二输出端与多条所述加热带的第二外接端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还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供电模组,所述供电模组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温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模组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温控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温控器根据设定温度与所述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调节所述供电模组的输出功率。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志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暖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