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导热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3156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低导热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别制备蚕丝微纳米纤维悬浮液和水性聚氨酯溶液,然后将二者按照特定比例混合,再配制成预定质量分数的混合液,冷冻成型后再进行冷冻干燥,得到了超低导热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蚕丝微纳米纤维在聚氨酯的粘连与包裹作用下,相互交叉缠绕形成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进而在冷冻干燥后得到具有规则的多层级网络孔结构的微纳米纤维气凝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的隔热性能和机械性能,还可以利用聚氨酯的均匀包裹使其在水中也不会分散,有效提高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的稳定性。胶的稳定性。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低导热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隔热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超低导热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隔热材料由于具有质量轻、耐腐蚀、机械强度高和耐高温等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窑炉、能源开发、化工和冶金等多个领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高效保温的需求,近年来,隔热材料开始向着憎水性保温材料、纳米孔保温隔热材料、复合保温隔热材料等方向发展。
[0003]气凝胶就是一种很好的隔热材料,一般是通过溶胶

凝胶技术以及超临界干燥技术相结合而制备。气凝胶的孔隙就是典型的纳米级,这种孔结构使得气凝胶具有很好的绝热性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公开号为CN113480772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纳米纤维素

壳聚糖气凝胶复合材料,该专利以纳米纤维素为原料,通过与壳聚糖进行化学交联,形成了空间三维网状的多孔结构的气凝胶,使所得的气凝胶具有极低的密度、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但该专利在制备气凝胶时使用了化学交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导热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蚕丝微纳米纤维悬浮液;S2、制备预定浓度的水性聚氨酯溶液;S3、将步骤S1制备的所述蚕丝微纳米纤维悬浮液与步骤S2制备的所述水性聚氨酯溶液按照预定的溶质质量比进行混合,充分搅拌后再配制成预定质量分数的混合液;S4、将步骤S3得到的所述混合液冷冻成型后,再进行冷冻干燥,得到超低导热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导热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蚕丝微纳米纤维悬浮液与所述水性聚氨酯溶液混合时,所述预定的溶质质量比为(50~90):(10~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导热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蚕丝微纳米纤维悬浮液和所述水性聚氨酯溶液的溶质总量占所述混合液的质量分数为0.5~2wt%。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导热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水性聚氨酯溶液的浓度为30~50wt%。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导热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蚕丝微纳米纤维悬浮液的浓度为0.5~1wt%。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导热蚕丝微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孙思捷黄傲闫书芹尤仁传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