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裂解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268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原油裂解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原油裂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油进行第一分离得到第一轻质馏分和第一重质馏分;(2)将第一轻质馏分进行第二分离得到第二轻质馏分和第二重质馏分,分别进行第一裂解和第二裂解,得到第一裂解产物和第二裂解产物;(3)第一重质馏分进入结焦反应器,在结焦催化剂和/或焦炭颗粒作用下得到焦炭、第三轻质馏分和第三重质馏分;(4)将第三轻质馏分进行第三裂解得到第三裂解产物,任选地,第三重质馏分进行二次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催化结焦或结焦成核的方法,将重质馏分进行结焦处理后,可获得轻质馏分作为裂解原料,三烯收率大于39%。三烯收率大于39%。三烯收率大于3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油裂解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原油裂解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原油裂解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裂解原料主要来源于千万吨炼厂,主要包括乙烷,丙烷,丁烷,石脑油,加氢尾油等。裂解原料的选择对于裂解装置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裂解原料的选择随着市场变化会产生较大波动。当原油价格比较高时,原料轻质化一度成为首选。当柴油压库发生时,原料效益最大化也成为首选,加氢尾油和加氢柴油也曾经成为优质裂解原料。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ExxonMobil公司开展了原油(脱水脱盐处理后的原油)蒸汽裂解制烯烃技术的研究。该公司最先提出了原油直接进行蒸汽裂解的工艺路线,利用闪蒸的方法对原油进行了切割,将原料送入不同类型的裂解炉中,解决了原油在汽化过程中的结焦问题。该公司采用轻质原油(终馏点不超过593℃)作为裂解原料,建成100万吨/年乙烯装置并启用投产,实现原油裂解制烯烃技术的工业化。
[0004]Saudi Arabian Oil公司也开展了原油制化学品技术的开发,该公司利用加氢工艺对原油进行处理,将各种不饱和的烯烃加氢生成烷烃,之后再将原料送入到蒸汽裂解装置以便于生产烯烃。此项技术的原油转化为化学品的转化率达到50%以上,甚至达到70%以上。
[0005]LyondellBasell公司的原油蒸汽裂解工艺则从节能的角度展开,通过充分利用裂解炉对流段的热量并增加汽液分离器等装置对原油的组分进行切割,轻组分进入裂解炉进行裂解,而重组分则进入加氢裂化或催化裂化装置而生成汽油和柴油等组分。
[0006]Shell和Lummus公司也在考虑充分节能的条件下将原油分成轻重两种馏分,其中重组分进入相应的加氢装置进一步的处理,而轻组分则直接进入裂解炉进行裂解生成各种烯烃。
[0007]现有的原油裂解工艺中,裂解原料多为API较高的轻质馏分,但这部分原料数量有限,不易获取。针对重质馏分裂解原料,首先进行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裂化产物再进行后续的热裂解,但是该流程设备投资较多,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原油裂解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首先利用闪蒸技术对原油中的不同馏分进行分离,得到可直接作为裂解原料的轻质馏分和重质馏分,再通过结焦处理脱除重质馏分中的环烷烃和芳烃,同时分离出可作为裂解原料的轻质馏分进行热裂解,焦炭和重质馏分则进入后续的加氢装置中。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有效提高中质和/或重质原油的利用率,提高乙烯收率,同时可有效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原油裂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油进行第一分离得到第一轻质馏分和第一重质馏分;(2)将第一轻质馏分进行第二分离得到第二轻质馏分和第二重质馏分,分别进行第一裂解和第二裂解,得到第一裂解产
物和第二裂解产物;(3)第一重质馏分进入结焦反应器,在结焦催化剂和/或焦炭颗粒作用下得到焦炭、第三轻质馏分和第三重质馏分;(4)将第三轻质馏分进行第三裂解得到第三裂解产物,任选地,第三重质馏分进行二次加工。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专利技术采用催化结焦或结焦成核的方法,将重质馏分进行结焦处理后,可获得轻质馏分作为裂解原料,三烯收率大于39%;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需要将重质馏分进行加氢或催化裂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降低了设备投资。
[0012](2)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原油,尤其是可以适用于API为10-36的原油,优选为15-36的原油,进一步优选为20-36的原油。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原油裂解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1-闪蒸塔,2-精馏塔,3-第一裂解炉,4-第二裂解炉,5-加热炉,6-固定床结焦反应器,7-第三裂解炉,8-加氢装置,9-原油,10-第一轻质馏分,11-第一重质馏分,12-第二轻质馏分,13-第二重质馏分,14-加热后第一重质馏分,15-第三轻质馏分,16-第三重质馏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原油裂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油进行第一分离得到第一轻质馏分和第一重质馏分;(2)将第一轻质馏分进行第二分离得到第二轻质馏分和第二重质馏分,分别进行第一裂解和第二裂解,得到第一裂解产物和第二裂解产物;(3)第一重质馏分进入结焦反应器,在结焦催化剂和/或焦炭颗粒作用下得到焦炭、第三轻质馏分和第三重质馏分;(4)将第三轻质馏分进行第三裂解得到第三裂解产物,任选地,第三重质馏分进行二次加工。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方法,主要是针对原油中含有的重质馏分不能通过直接裂解的方法制备烯烃产品,需要通过加氢之后才能作为裂解的原料,而加氢装置设备投资高,生产成本高。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中质和/或重质原油进行分离得到轻质馏分和重质馏分,轻质馏分可作为优质的裂解原料进行裂解炉进行裂解,重质馏分则进入结焦反应器,在结焦催化剂和/或焦炭颗粒作用下生成焦炭、轻质馏分和重质馏分,轻质馏分可直接进入裂解炉,重质馏分和焦炭则进入后续的加氢装置;减少了设备的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大大提高了原油的利用率,提高了裂解乙烯收率。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原油的API为10-36,优选为15-36,进一步优选为20-36。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原油为中质原油和/或重质原油;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原油的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大于1wt%,优选为5wt%-25wt%。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分离的方式可以为本领域的常用方法;优选地,所述第一分
离的方式为闪蒸,所述闪蒸的条件包括:闪蒸的压力为0.09-0.11MPa,温度为340-360℃。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为了使第一分离的效果更好,增加第一轻质馏分的含量;优选地,所述第一分离在闪蒸塔中进行,自闪蒸塔塔顶排出的第一轻质馏分为沸点小于350℃的馏分,自闪蒸塔塔底排出的第一重质馏分为沸点高于350℃的馏分。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分离方式为精馏,所述精馏的条件包括:塔顶温度为150-250℃,优选为180-220℃;塔底温度为180-350℃,优选为200-350℃;塔板数30-40个,压力为0.08-0.1MPa。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裂解的方式为热裂解;所述第一裂解的条件可以为本领域的常用条件,优选地,所述第一裂解的条件包括:第一裂解的压力为0.05-0.3MPa,优选为0.07-0.15MPa;第一裂解的温度为8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油裂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油进行第一分离得到第一轻质馏分和第一重质馏分;(2)将第一轻质馏分进行第二分离得到第二轻质馏分和第二重质馏分,分别进行第一裂解和第二裂解,得到第一裂解产物和第二裂解产物;(3)第一重质馏分进入结焦反应器,在结焦催化剂和/或焦炭颗粒作用下得到焦炭、第三轻质馏分和第三重质馏分;(4)将第三轻质馏分进行第三裂解得到第三裂解产物,任选地,第三重质馏分进行二次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原油的API为10-36,优选为15-36,进一步优选为20-36;优选的,所述原油为中质原油和/或重质原油;优选的,所述原油的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大于1wt%,优选为5wt%-25wt%。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分离的方式为闪蒸,所述闪蒸的条件包括:闪蒸的压力为0.09-0.11MPa,温度为340-360℃。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分离的方式为精馏,所述精馏的条件包括:塔顶温度为150-250℃,优选为180-220℃;塔底温度为180-350℃,优选为200-350℃;塔板数30-40个,压力为0.08-0.1MPa。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裂解的方式为热裂解,所述第一裂解的条件包括:第一裂解的压力为0.05-0.3MPa,优选为0.07-0.15MPa;第一裂解的温度为800-850℃,优选为820-830℃;第一裂解的停留时间为0.05-1s,优选为0.1-0.3s;第一裂解的水油质量比为(0.1-2):1,优选为(0.4-1.5):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裂解的方式为热裂解,所述第二裂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清刘俊杰杨士芳张利军石莹李晓锋周丛杜志国张兆斌杨沙沙蒋冰刘同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