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化工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241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化工节能装置,包括机体组件和换热机构,所述机体组件包括设备底盘、工艺凝液进水管、板式换热器、工艺凝液排水管和储热罐;所述换热机构包括膨胀罐、内循环供水管、内循环泵、输水管、第一导水管、外循环泵和生活热水供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循环泵将煤化工企业生活热水二次网络的回水流导入储热罐的内部,然后通过内循环泵将储热罐内的水抽出至板式换热器的内部,然后通过工艺凝液进水管将煤化工企业生产时产生的工艺凝液导入板式换热器的内部,然后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工作,从而完成了对生活热水的加热工作,节省了电加热器消耗的市电资源,降低了生活热水的供应成本。活热水的供应成本。活热水的供应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化工节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化工
,特别涉及一种煤化工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
[0003]传统的煤化工企业用生活热水,通常采用电加热器独立进行供水,由于电加热器在进行工作时,会消耗大量的市电资源,从而导致生活热水的供应成本增加,进而容易造成市电资源的浪费,为此,提出一种煤化工节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煤化工节能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有益的选择。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煤化工节能装置,包括机体组件和换热机构,所述机体组件包括设备底盘、工艺凝液进水管、板式换热器、工艺凝液排水管和储热罐;
[0006]所述换热机构包括膨胀罐、内循环供水管、内循环泵、输水管、第一导水管、外循环泵和生活热水供水管;
[0007]所述设备底盘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储热罐,所述设备底盘的上表面一侧对称安装有两个外循环泵,所述设备底盘的上表面另一侧对称安装有两个内循环泵,所述设备底盘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上表面一侧连通有工艺凝液进水管,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上表面另一侧连通有工艺凝液排水管,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下表面一侧连通有输水管,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下表面另一侧连通有第一导水管,两个所述内循环泵的排水口均连通于输水管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导水管远离板式换热器的一端连通于储热罐的外侧壁中部。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储热罐的底部连通有内循环供水管,两个所述内循环泵的进水口均连通于内循环供水管的外侧壁;内循环泵通过内循环供水管将储热罐内的水抽出。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工艺凝液进水管的外侧壁一侧连通有蝶阀,所述工艺凝液进水管的外侧壁中部连通有调节阀;通过调节阀对工艺凝液进水管内的流量进行控制。
[0010]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外循环泵的进水口均连通于三通供水管的外侧壁,两个所述外循环泵的排水口均连通于外循环供水管的外侧壁;外循环泵通过三通供水管将生活热水二次网络的回水流或自来水抽出。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循环供水管的外侧壁一侧连通有第二导水管,所述外循环供水管远离外循环泵的一端连通于储热罐的底部;外循环泵通过三通供水管将生活热水二次网络的回水流或自来水抽出。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水管远离外循环供水管的一端连通有膨胀罐,所述膨
胀罐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设备底盘的上表面;通过第二导水管将膨胀罐内的水导入外循环供水管内。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储热罐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有安全阀;通过安全阀对储热罐进行泄压工作。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储热罐的内部设有生活热水供水管,所述生活热水供水管的一端贯穿储热罐的内部底壁,所述设备底盘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控柜;通过生活热水供水管将储热罐内存储的热水导出。
[0015]本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外循环泵将煤化工企业生活热水二次网络的回水流导入储热罐的内部,然后通过内循环泵将储热罐内的水抽出至板式换热器的内部,然后通过工艺凝液进水管将煤化工企业生产时产生的工艺凝液导入板式换热器的内部,然后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工作,从而完成了对生活热水的加热工作,节省了电加热器消耗的市电资源,降低了生活热水的供应成本。
[0016]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板式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机体组件;2、换热机构;101、设备底盘;102、工艺凝液进水管;103、板式换热器;104、工艺凝液排水管;105、储热罐;201、膨胀罐;202、内循环供水管;203、内循环泵;204、输水管;205、第一导水管;206、外循环泵;207、生活热水供水管;41、电控柜;42、连接管;43、安全阀;44、三通供水管;45、调节阀;46、蝶阀;47、第二导水管;48、外循环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化工节能装置,包括机体组件1和换热机构2,机体组件1包括设备底盘101、工艺凝液进水管102、板式换热器103、工艺凝液排水管104和储热罐105;
[0025]换热机构2包括膨胀罐201、内循环供水管202、内循环泵203、输水管204、第一导水管205、外循环泵206和生活热水供水管207;
[0026]设备底盘10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储热罐105,设备底盘101的上表面一侧对称安装有两个外循环泵206,设备底盘101的上表面另一侧对称安装有两个内循环泵203,设备底盘101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板式换热器103,板式换热器103的上表面一侧连通有工艺凝液进水管102,板式换热器103的上表面另一侧连通有工艺凝液排水管104,板式换热器103的下表面一侧连通有输水管204,板式换热器103的下表面另一侧连通有第一导水管205,两个内循环泵203的排水口均连通于输水管204的外侧壁,第一导水管205远离板式换热器103的一端连通于储热罐105的外侧壁中部。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储热罐105的底部连通有内循环供水管202,两个内循环泵203的进水口均连通于内循环供水管202的外侧壁;内循环泵203通过内循环供水管202将储热罐105内的水抽出。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工艺凝液进水管102的外侧壁一侧连通有蝶阀46,工艺凝液进水管102的外侧壁中部连通有调节阀45;通过调节阀45对工艺凝液进水管102内的流量进行控制。
[0029]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外循环泵206的进水口均连通于三通供水管4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化工节能装置,包括机体组件(1)和换热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组件(1)包括设备底盘(101)、工艺凝液进水管(102)、板式换热器(103)、工艺凝液排水管(104)和储热罐(105);所述换热机构(2)包括膨胀罐(201)、内循环供水管(202)、内循环泵(203)、输水管(204)、第一导水管(205)、外循环泵(206)和生活热水供水管(207);所述设备底盘(10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储热罐(105),所述设备底盘(101)的上表面一侧对称安装有两个外循环泵(206),所述设备底盘(101)的上表面另一侧对称安装有两个内循环泵(203),所述设备底盘(101)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板式换热器(103),所述板式换热器(103)的上表面一侧连通有工艺凝液进水管(102),所述板式换热器(103)的上表面另一侧连通有工艺凝液排水管(104),所述板式换热器(103)的下表面一侧连通有输水管(204),所述板式换热器(103)的下表面另一侧连通有第一导水管(205),两个所述内循环泵(203)的排水口均连通于输水管(204)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导水管(205)远离板式换热器(103)的一端连通于储热罐(105)的外侧壁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罐(105)的底部连通有内循环供水管(202),两个所述内循环泵(20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艳娜李玉存汪武平王海社李振刚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榆能化学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