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辆洗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192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车辆洗车装置,包括用于引流并围护管材的基坑槽、用于澄清水质的水池和底部可拆卸地嵌入于基坑槽的洗车机;基坑槽呈网格状,其一端与水池相连通,水池的池底低于基坑槽的槽底;洗车机的底部为由管材拼接形成的与基坑槽形状适配的网格,其嵌入基坑槽内,且朝上开设有喷水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对洗车机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又能对污水进行收集、利用,从而降低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车辆洗车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洗车机
,尤其涉及一种工程车辆洗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程车辆洗车装置又称作洗轮机或洗车台,是依据市政、路政、建委、环委、交通等各部门对工程车辆的要求,为减轻工程车辆对环境污染而设计制造的清洗设备,适用于建筑工地、垃圾处理场、采石场、货物转运场等能对道路产生污染的场所。工程车辆于施工场地内作业后,其表面往往会粘附污染物,为了避免工程车辆驶出施工场地进入城市道路后污染物脱落以致城市环境遭受破坏,需在施工场地出口处设置工程车辆洗车装置用于清除粘附于工程车辆上的污染物。由于工程项目的周期较短,且在施工周期内可能因施工需要而随时更改设备进出场通道的位置,因此工程车辆洗车装置必须非常轻便且易于拆装,以能够跟随项目和进出场通道进行移动,而且对工程车辆的清洗重点在于车轮,以上特性决定了其与普通乘用车或客运车清洗设备有本质区别、不能混用。
[0003]现有的工程车辆用洗车机多设有底部管道用于向上冲洗车轮,该管道直接铺设于道路上,车辆轧于其上,容易造成变形、破损。且现有的工程车辆用洗车机的洗车废水往往无法有效收集并被重复利用,以致用水量大、极大地增加了洗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底部管道为埋藏式的具有水源重复利用功能的工程车辆洗车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工程车辆洗车装置,包括用于引流并围护管材的基坑槽、用于澄清水质的水池和底部可拆卸地嵌入于基坑槽的洗车机;所述基坑槽呈网格状,其一端与水池相连通,所述水池的池底低于基坑槽的槽底;所述洗车机的底部为由管材拼接形成的与基坑槽形状适配的网格,其嵌入基坑槽内,且朝上开设有喷水口。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所述基坑槽包括用于围护管材的网状槽,所述网状槽沿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的中部成型有一与其连通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槽底标高低于所述网状槽的槽底标高。
[0009]所述水池包括若干个依次连通的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池底标高低于集水槽的槽底标高,且位于端部的任一所述沉淀池与集水槽相连通。
[0010]所述水池还包括设于沉淀池与集水槽间的回水沟,所述回水沟分别与集水槽和沉淀池相连通,且所述回水沟的沟底标高介于二者的底面标高之间。
[0011]所述沉淀池的顶部成型有用于连通水路的豁口,所述豁口的底面标高高于回水沟的沟底标高。
[0012]所述洗车机包括由管材拼接形成的与基坑槽形状适配的底框,构成所述底框的管材顶部开设有喷水口;所述底框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由管材拼接形成、用
于朝向车辆侧部喷水的侧框。
[0013]所述底框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半框拼接组成,且拼缝与车辆行驶方向一致;所述侧框可拆卸第安装于底框端部。
[0014]组成底框的半框之间,以及所述侧框与所述底框之间均由法兰相连。
[0015]所述侧框外侧固定有挡水板。
[0016]所述侧框两端设有防撞立柱,面向车辆前进方向的所述防撞立柱上设有用于提示司机操作的警示牌。
[0017]所述侧框两端向上延伸安装有用于显示侧框宽度的警示灯。
[0018]沿车辆行驶方向、于底框的四角均设有防撞栏,所述防撞栏呈直角状,可拆卸地固定于地面。
[0019]所述洗车装置还包括冲泥车,所述冲泥车包括车体和搭载于车体上、经软管连通外部水源的高压水枪。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1]通过设置基坑槽,能够将洗车机的底部管材嵌入其中,以避免进行清洗的车辆在驶过洗车机的过程中碾压管材、造成变形和损坏。不仅如此,基坑槽成网格状且遍布于清洗车辆的底部,洗车的废水能够快速流入基坑槽以进行收集并引入水池待重复利用,能够有效避免污水漫溢。又因为设有水池,污水进入水池后静置澄清,上部的清水能被二次利用,从而极大地节约了用水、降低了洗车成本。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既能对洗车机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又能对污水进行收集、利用,从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洗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基坑槽与水池的位置及水路示意图;
[0024]图3是实施例1中洗车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实施例2中洗车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实施例3中洗车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实施例4中洗车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各标号表示:1、基坑槽;11、网状槽;12、集水槽;2、水池;21、沉淀池;22、回水沟;23、豁口;3、洗车机;31、底框;32、侧框;321、挡水板;322、防撞立柱;323、警示牌;324、警示灯;325、防撞栏;33、法兰;4、冲泥车;41、车体;42、高压水枪。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工程车辆洗车装置,包括用于引流并围护管材的基坑槽1、用于澄清水质的水池2和底部可拆卸地嵌入于基坑槽1的洗车机3;基坑槽1呈网格状,其一端与水池2相连通,水池2的池底低于基坑槽1的槽底;洗车机3的底部为由管材拼接形成的与基坑槽1形状适配的网格,其嵌入基坑槽1内,且朝上开设有喷水口。通过设置基坑槽1,能够将洗车机3的底部管材嵌入其中,以避免进行清洗的车辆在驶过洗车机3的过程中
碾压管材、造成变形和损坏。不仅如此,基坑槽1成网格状且遍布于清洗车辆的底部,洗车的废水能够快速流入基坑槽1以进行收集并引入水池2待重复利用,能够有效避免污水漫溢。又因为设有水池2,污水进入水池后静置澄清,上部的清水能被二次利用,从而极大地节约了用水、降低了洗车成本。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既能对洗车机3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又能对污水进行收集、利用,从而降低成本。
[0032]本实施例中,基坑槽1包括用于围护管材的网状槽11,网状槽11沿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的中部成型有一与其连通的集水槽12,集水槽12的槽底标高低于网状槽11的槽底标高。通过设置集水槽12,将各道与车辆行驶方向一致的水槽连通,缩短了水流汇集的距离,从而能够有效加快排水,避免污水外溢。
[0033]本实施例中,水池2包括若干个依次连通的沉淀池21,沉淀池21的池底标高低于集水槽12的槽底标高,且位于端部的任一沉淀池21与集水槽12相连通。通过设置沉淀池21,能够将污水进行回收存储,污水在其中静置澄清,上部干净的水能被二次利用进行洗车,从而降低成本。
[0034]本实施例中,水池2还包括设于沉淀池21与集水槽12间的回水沟22,回水沟22分别与集水槽12和沉淀池21相连通,且回水沟22的沟底标高介于二者的底面标高之间。由于沉淀池21较深,杂质淤积于池底难以清理。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车辆洗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流并围护管材的基坑槽(1)、用于澄清水质的水池(2)和底部可拆卸地嵌入于基坑槽(1)的洗车机(3);所述基坑槽(1)呈网格状,其一端与水池(2)相连通,所述水池(2)的池底低于基坑槽(1)的槽底;所述洗车机(3)的底部为由管材拼接形成的与基坑槽(1)形状适配的网格,其嵌入基坑槽(1)内,且朝上开设有喷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辆洗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槽(1)包括用于围护管材的网状槽(11),所述网状槽(11)沿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的中部成型有一与其连通的集水槽(12),所述集水槽(12)的槽底标高低于所述网状槽(11)的槽底标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车辆洗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包括若干个依次连通的沉淀池(21),所述沉淀池(21)的池底标高低于集水槽(12)的槽底标高,且位于端部的任一所述沉淀池(21)与集水槽(12)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车辆洗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还包括设于沉淀池(21)与集水槽(12)间的回水沟(22),所述回水沟(22)分别与集水槽(12)和沉淀池(21)相连通,且所述回水沟(22)的沟底标高介于二者的底面标高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车辆洗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1)的顶部成型有用于连通水路的豁口(23),所述豁口(23)的底面标高高于回水沟(22)的沟底标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车辆洗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车机(3)包括由管材拼接形成的与基坑槽(1)形状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望才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翰坤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