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1589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内的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和换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均呈螺旋状绕设在筒体内,所述第二散热管套设在第一散热管内,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和出气管连通;所述换热管为多根,多根换热管平行于筒体轴心均布在筒体内,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换热管两端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横截面积小于各换热管的横截面积之和。其可回收尾气中热量用于蒸汽发生器前水的预加热,减少冷却水的使用量的同时,可以降低后续蒸汽发生器的功耗,有助于节能减排。有助于节能减排。有助于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量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臭氧尾气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量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能有效除去水中的许多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降低水的BOD和COD,并对脱色、除臭、杀菌有显著效果。近年来,臭氧氧化技术在废水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废水处理过程中臭氧难以完全吸收和反应,因此,处理后的尾气中仍含有一定浓度的臭氧。如果直接排入大气,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需要进行分解处理。常用的臭氧尾气处理方法,有蒸汽加热分解、催化分解和活性炭吸收法,其中蒸汽加热法由于其安全性高,在臭氧的尾气处理被越来越多的使用。现有技术中,蒸汽加热法处理后的尾气具有很高的热量,需要冷水降温处理后才能排入大气,降温不仅造成尾气中热量的浪费,且耗费大量冷却水,不利于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其可回收尾气中热量用于蒸汽发生器前水的预加热,减少冷却水的使用量的同时,可以降低后续蒸汽发生器的功耗,有助于节能减排。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内的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和换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均呈螺旋状绕设在筒体内,所述第二散热管套设在第一散热管内,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和出气管连通;所述换热管为多根,多根换热管平行于筒体轴心均布在筒体内,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换热管两端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横截面积小于各换热管的横截面积之和。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管的进气端与第二散热管的进气端分别位于筒体的两端。
[0007]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的横截面积之和。
[0008]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横截面积不大于出气管的横截面积。
[0009]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横截面积不大于出水管的横截面积。
[0010]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于换热管设置在筒体内。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由金属材质制得,其上开设有通孔。
[0012]优选的,所述筒体内填充有导热油。
[0013]优选的,所述筒体包括外筒体和套设在外筒体内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内通入高温尾气,换热管通入用于蒸汽发生器的蒸发用水,呈螺旋状绕设在筒体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增加了高温尾气在筒体内的换热行程,从而使热量得到充分交换,达到降低尾气温度的目的;换热管设置在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之间的筒体内,由于进
水管的横截面积小于各换热管的横截面积之和,换热管内流速降低,更有助于蒸发用水得到充分升温,降低后续蒸汽发生器的功耗,有助于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较优实施例中热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筒体的剖视图;
[0017]其中,11为内筒体、12为保温材料、13为外筒体、21为换热管、22为进水管,23为出水管、31为第一散热管、32为第二散热管、33为进气管、34为出气管、4为支撑板、41为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参照图1、2,为本技术较优实施例中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内的第一散热管31、第二散热管32和换热管21,第一散热管31和第二散热管32均呈螺旋状绕设在筒体内,第二散热管32套设在第一散热管31内,即,第二散热管2构成的螺旋体的直径小于第一散热管构成的螺旋体的直径,第一散热管31和第二散热管32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33和出气管34连通;换热管21为多根,多根换热管21平行于筒体轴心均布在筒体内,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换热管21两端连通的进水管22和出水管23,进水管22的横截面积小于各换热管21的横截面积之和。本技术中,第一散热管31、和第二散热管32内通入高温尾气,换热管21通入用于蒸汽发生器的蒸发用水,呈螺旋状绕设在筒体第一散热管31和第二散热管32增加了高温尾气在筒体内的换热行程,从而使热量得到充分交换,达到降低尾气温度的目的;换热管21设置在第一散热管31和第二散热管32之间的筒体内,由于进水管22的横截面积小于各换热管21的横截面积之和,换热管21内流速降低,更有助于蒸发用水得到充分升温,降低后续蒸汽发生器的功耗,有助于节能减排。
[0020]具体的,由于沿气流方向,随着热量的挥发,尾气温度逐渐降低,为了保证筒体内各处温度的相对一致性,第一散热管31的进气端与第二散热管32的进气端分别位于筒体的两端,即二者气流方向相反。
[0021]具体的,进气管33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散热管31和第二散热管32的横截面积之和,第一散热管31和第二散热管32内气流速度降低,更有助于充分换热。
[0022]具体的,为了进一步降低气流速度,增加热交换时间,进气管33的横截面积不大于出气管34的横截面积。
[0023]具体的,为了进一步降低水流速度,增加热交换时间,进水管22的横截面积不大于出水管23的横截面积。
[0024]具体的,本装置还包括支撑板4,支撑板4垂直于换热管21设置在筒体内,其可对第一散热管31、第二散热管32和换热管21起到支撑作用,保证装置内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支撑板4可由金属材质制得,金属导热性能更好,提高换热效率,其上开设有通孔41,并与热量流动。
[0025]具体的,为了提升筒体内的导热效率,所述筒体内填充有导热油。
[0026]具体的,为了提升筒体的保温效果,防止热量向外界散失,所述筒体包括外筒体13和套设在外筒体13内的内筒体11,所述内筒体11和外筒体13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12。进一
步的,出水管23以及进气管33上也包覆有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散失。
[0027]本技术中,第一散热管31、和第二散热管32内通入高温尾气,换热管21通入用于蒸汽发生器的蒸发用水,呈螺旋状绕设在筒体第一散热管31和第二散热管32增加了高温尾气在筒体内的换热行程,从而使热量得到充分交换,达到降低尾气温度的目的;换热管21设置在第一散热管31和第二散热管32之间的筒体内,由于进水管22的横截面积小于各换热管21的横截面积之和,换热管21内流速降低,更有助于蒸发用水得到充分升温,降低后续蒸汽发生器的功耗,有助于节能减排。
[0028]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内的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和换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均呈螺旋状绕设在筒体内,所述第二散热管套设在第一散热管内,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和出气管连通;所述换热管为多根,多根换热管平行于筒体轴心均布在筒体内,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换热管两端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横截面积小于各换热管的横截面积之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管的进气端与第二散热管的进气端分别位于筒体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的横截面积之和。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蒋永伟曹蕾郭方峥张耀辉栗文明徐纬涂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