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1395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8
本申请公开一种雾化结构,包括:本体、连接座与加热组件。本体具有外壳与内管,内管的一端穿设于外壳。连接座具有座体,座体组装于外壳内,座体的底部具有进气孔,座体内具有容置空间,穿孔连通于容置空间,座体的顶部具有吸气通道,座体的侧面具有多个气流通道,多个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于容置空间,多个气流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于吸气通道,内管的另一端连通吸气通道。加热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本申请通过空气以及雾化状填充液体进行充分混合后,混合后的气体通过多个气流通道进行控制气流路径与气流流量,如此可以维持空气与雾化状填充液体的混合浓淡度一致以及维持固定的出气量。体的混合浓淡度一致以及维持固定的出气量。体的混合浓淡度一致以及维持固定的出气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的雾化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中的雾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多数的雾化器来说,雾化结构内具有将填充液体雾化的加热组件以及空气进入的气流通道。当用户使用雾化器时,空气引入雾化器内与雾化状填充液体进行混合后,提供给用户使用。然,虽然雾化器内具有让空气进入混合雾化状填充液体的气流通道,但是气流通道的通道空间大,空气的气流会不具有固定走向,有可能导致雾化状填充液体无法与空气充分混合,如此空气与雾化状填充液体无法维持混合的浓淡度,同时,空气气流的气流流量大小也会无法被控制,如此无法维持出气量的一致,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结构,其通过多个气流通道控制气流路径与气流流量,以解决空气与雾化状填充液体混合后的浓淡度无法持续维持一致以及无法维持出气量一致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5]提供了一种雾化结构,包括:主体、连接座与加热组件。主体具有外壳与内管,内管的一端穿设于外壳;连接座具有座体,座体组装于外壳内,座体的底部具有进气孔,座体内具有容置空间,进气孔连通于容置空间,座体的顶部具有吸气通道,座体的侧面具有多个气流通道,多个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于容置空间,多个气流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于吸气通道,内管的另一端连通吸气通道;以及加热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体具有储液空间,内管位于储液空间内,连接座的座体的顶部具有液孔,储液空间连通于液孔,液孔对应加热组件。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件,加热件具有本体、加热槽与两个连接端,加热槽位于本体,液孔对应加热件的加热槽,本体具有两个连接端,加热槽的槽底具有多个细穿孔,多个细穿孔贯穿本体的底部。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还包括两个电性连接件,两个电性连接件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两个连接端,两个电性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设座体的底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座体的底部具有凹槽,凹槽的槽口位于座体的底部表面,电性连接件的另一端贯穿凹槽的槽底,并电性连接件布设于凹槽内。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凹槽的槽底具有固定凹口,固定凹口位于电性连接件的另一端贯穿凹槽的另一侧,电性连接件的另一端进一步延伸卡固于固定凹口。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还包括固定套,固定套套设于加热件的外侧,固定套固定于加热件与座体之间,固定套具有套口,套口连通于加热槽与液孔之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座体具有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第一座体的侧面具有多个第一气道,第二座体的侧面具有多个第二气道,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组装形成容置空间,多
个第一气道与多个第二气道互相连通形成多个气流通道。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还具有密封环,密封环环设于第一座体的周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还具有密封盖,密封盖设置于第二座体的顶部,第二座体的顶部具有吸气通道与液孔,密封盖具有第一穿口与第二穿口,第一穿口连通于吸气通道,第二穿口连通于液孔。
[0015]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结构,其通过连接座具有进气孔、容置空间与多个气流通道,进气孔与多个气流通道分别连通于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具有雾化状填充液体,使空气由进气孔进入容置空间内与雾化状填充液体进行充分混合,经过充分混合后的气体再通过多个气流通道提供给用户使用。本申请将混合后的气体通过多个气流通道进行控制气流路径与气流流量,如此可以维持空气与雾化状填充液体的混合浓淡度一致以及维持固定的出气量。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申请的雾化结构的立体图;
[0018]图2是图1的A

A

线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申请的雾化结构的分解图;
[0020]图4是本申请的雾化结构的细部分解图;以及
[0021]图5是本申请的雾化结构的另一细部分解图。
[0022]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0023]1:雾化结构;11:主体;111:外壳;112:内管;113:储液空间;13:连接座;131:座体;1311:进气孔;1312:容置空间;13121:第一开口;1313:吸气通道;13131:第二开口;13132:吸气孔;1314:气流通道;1315:第一座体;13151:第一气道;1316:第二座体;13161:第二气道;1317:液孔;1318:凹槽;13181:固定凹口;132:密封环;133:密封盖;1331:第一穿口;1332:第二穿口;15:加热组件;151:加热件;1511:本体;1512:加热槽;15121:细穿孔;1513:连接端;152:电性连接件;153:固定套;1531: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施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施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施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在以下各实施例中,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0025]请参阅图1到图3,图1是本申请的雾化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

A

线的剖视图与图3是本申请的雾化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结构1,其包括主体11、连接座13与加热组件15。主体11具有外壳111与内管112,内管112的一端穿设于外壳111。连接座13具有座体131,座体131组装于外壳111内,座体131的底部具有进气孔1311,座体131内具有容置空间1312,进气孔1311连通于容置空间1312,座体131的顶部具有吸气通
道1313,座体131的侧面具有多个气流通道1314,多个气流通道1314的一端连通于容置空间1312,多个气流通道1314的另一端连通于吸气通道1313,内管112的另一端连通吸气通道1313。加热组件15设置于容置空间1312内。其中,本申请的雾化结构1可为电子烟的烟弹,但本申请并不限制雾化结构为电子烟的烟弹。
[0026]请一并参阅图4与图5,是本申请的雾化结构的细部分解图与另一细部分解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座体131具有第一座体1315与第二座体1316,第一座体1315的侧面具有多个第一气道13151,第二座体1316的侧面具有多个第二气道13161,第一座体1315与第二座体1316组装形成容置空间1312,多个第一气道13151与多个第二气道13161互相连通形成多个气流通道1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体,具有外壳与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外壳;连接座,具有座体,所述座体组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座体的底部具有进气孔,所述座体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进气孔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座体的顶部具有吸气通道,所述座体的侧面具有多个气流通道,所述多个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多个气流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吸气通道,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吸气通道;以及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具有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的侧面具有多个第一气道,所述第二座体的侧面具有多个第二气道,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组装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多个第一气道与所述多个第二气道互相连通形成所述多个气流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还具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环设于所述第一座体的周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还具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座体的顶部具有所述吸气通道与液孔,所述密封盖具有第一穿口与第二穿口,所述第一穿口连通于所述吸气通道,所述第二穿口连通于所述液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储液空间,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储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忠杰黄林志穆宇吴林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