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及转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106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及转向结构。所述转向结构包括:锁紧螺母、锁紧螺钉、转向柱、转向辅助组件与两个转向螺母,所述锁紧螺钉对两个所述转向螺母拉紧固定,两个所述转向螺母螺纹套设在所述转向柱上,所述转向辅助套件套设在所述转向柱上,所述锁紧螺母用于对两个所述转向螺母辅助锁紧,两个所述转向螺母均位于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转向辅助组件之间,当所述锁紧螺母对两个所述转向螺母辅助锁紧后,所述转向螺母的螺纹面与所述转向柱的螺纹面相抵触。相较于传统的转向结构,上述转向结构通过加设锁紧螺钉实现了相邻两个转向螺母的相对固定,无需在相邻两个转向螺母之间加设橡胶垫进行受力缓冲。因此,上述转向结构转向效果更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及转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的
,特别是涉及摩托车及转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摩托车速度越来越快,排量越来越大,对摩托车的操控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摩托车的转向结构会将转向螺母套设在转向柱上,通过在转向柱与转向螺母之间加设螺纹以保证转向轴承有一定承压,既能自由转动又不会因压力太大或太小产生转动卡滞或松动。但因转向螺母的螺纹与转向柱的螺纹相互配合时螺纹面间存在间隙,使得传统方式中采用转向螺母来调节转向轴承的承压力大小较困难,间隙的存在导致螺纹配合面间的摩擦力不稳定,一般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在相邻两个转向螺母之间加设橡胶垫进行预紧,橡胶垫被预紧时产生的弹力,可消除部分配合间隙,增加转向螺母与转向柱螺纹连接的摩擦力,阻碍转向螺母相对转向柱转动,从而保证转向轴承内外圈与滚动体的游隙稳定在预设游隙,但是随着使用时间或使用次数的增加,橡胶垫会发生形变、老化,失去弹力,此时转向螺母与转向柱间的螺纹配合面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螺纹配合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转向螺母容易相对转向柱转动,使得转向轴承的预设游隙容易发生变化(游隙变大则松动,游隙变小则卡滞、转向不顺畅),从而影响了转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转向结构的转向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及转向结构。
[0004]一种转向结构。所述转向结构包括:锁紧螺钉、转向柱与两个转向螺母,两个所述转向螺母螺纹套设在所述转向柱上,所述锁紧螺钉对两个所述转向螺母拉紧固定,且两个所述转向螺母上分别设有与所述锁紧螺钉固定配合的螺纹孔与贯通孔。
[0005]一种摩托车,包括所述的转向结构,还包括下联板,所述转向结构与所述下联板安装配合。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结构还包括锁紧螺母与转向辅助组件,所述转向辅助组件套设在所述转向柱上,所述锁紧螺母用于对两个所述转向螺母辅助锁紧,两个所述转向螺母均位于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转向辅助组件之间。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转向螺母包括第一转向螺母与第二转向螺母,所述第一转向螺母与所述第二转向螺母沿所述转向柱的轴向依次套设在所述转向柱上,所述第一转向螺母远离所述第二转向螺母的一侧与所述转向辅助组件贴合抵触,所述第二转向螺母远离所述第一转向螺母的一侧与所述锁紧螺母贴合抵触,所述第一转向螺母与所述第二转向螺母通过所述锁紧螺钉拉紧固定。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螺钉包括一个以上螺钉,所述第一转向螺母上设有与所述螺钉螺纹配合的一个以上螺纹孔,所述第二转向螺母上设有与所述螺钉螺纹配合的一个以上贯通孔。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转向螺母远离所述第一转向螺母的一侧设有一个以上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贯通孔对应连通,当所述螺钉依次插入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贯通孔时,所述螺钉的端部埋入所述凹部内。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转向柱上,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转向螺母与所述第二转向螺母之间,且所述第一转向螺母与所述第二转向螺母均与所述密封圈相抵触。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辅助组件包括防尘罩、前立管与轴承组件,所述防尘罩套设在所述转向柱的外部,且所述防尘罩与所述第一转向螺母套设抵触,所述前立管套设在所述转向柱的外部,所述前立管插入所述防尘罩并与所述防尘罩套设抵触,所述防尘罩与所述前立管形成有装配腔,所述轴承组件套设在所述转向柱的外部,且所述轴承组件位于所述装配腔中,所述轴承组件的其中一侧与所述第一转向螺母相抵触,所述轴承组件的另一侧与所述前立管相抵触。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螺母上设有环形凸部,所述防尘罩与所述环形凸部套设抵触。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转向轴承、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所述前立管插入所述防尘罩的一端设有环形抵触部,所述轴承内圈装设在所述前立管中,且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环形抵触部相抵触,所述转向轴承套设在所述转向柱外部,且所述转向轴承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轴承内圈中,所述轴承外圈套设在所述转向柱上,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转向轴承转动配合。
[0014]上述转向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将两个转向螺母套设在转向柱上,两个转向螺母沿转向柱的轴向方向依次放置,为便于描述,将两个转向螺母分别定义为第一转向螺母与第二转向螺母,第一转向螺母与第二转向螺母依次套设在转向柱上,根据安装需要,在第一转向螺母与第二转向螺母上上分别开设与锁紧螺钉固定配合的螺纹孔与贯通孔,实现了利用锁紧螺钉对第一转向螺母与第二转向螺母进行拉紧固定,因此第一转向螺母与第二转向螺母均与转向柱相较传动的结构具有更大的摩擦力,从而保证了转向结构的使用效果。
[0015]上述摩托车在使用时,将上述转向结构与下联板安装配合,相较于传统的转向结构,上述转向结构通过加设锁紧螺钉实现了第一转向螺母(和第二转向螺母)和转向柱的相对固定,大大消除了两者与转向柱的螺纹配合面之间的间隙,摩擦力增大,不易发生相对活动,从而保证了转向轴承的承压力稳定,不会因长久使用而承压力下降(转向螺母松动导致承压力下降)。因此,上述转向结构转向效果更好(长时间使用不易出现松动和卡滞)。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摩托车及转向结构的局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A部分的剖视图;
[0019]图4为转向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100、锁紧螺母,200、锁紧螺钉,300、转向柱,400、转向辅助组件,410、防尘罩,420、前立管,430、轴承组件,431、转向轴承,432、轴承外圈,433、轴承内圈,500、转向螺母,510、第一转向螺母,511、环形凸部,520、第二转向螺母,521、凹部,600、密封圈,700、下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结构包括:锁紧螺钉200、转向柱300与两个转向螺母500,两个所述转向螺母500螺纹套设在所述转向柱 300上,所述锁紧螺钉200对两个所述锁紧螺母500拉紧固定,且两个所述转向螺母500上分别设有与所述锁紧螺钉200固定配合的螺纹孔与贯通孔。
[0023]上述转向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将两个转向螺母500套设在转向柱300上,两个转向螺母500沿转向柱的轴向方向依次放置,为便于描述,将两个转向螺母500分别定义为第一转向螺母510与第二转向螺母520,第一转向螺母510与第二转向螺母5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结构包括:锁紧螺钉、转向柱与两个转向螺母,两个所述转向螺母螺纹套设在所述转向柱上,所述锁紧螺钉对两个所述转向螺母拉紧固定,且两个所述转向螺母上分别设有与所述锁紧螺钉固定配合的螺纹孔与贯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结构还包括锁紧螺母与转向辅助组件,所述转向辅助组件套设在所述转向柱上,所述锁紧螺母用于对两个所述转向螺母辅助锁紧,两个所述转向螺母均位于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转向辅助组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向螺母包括第一转向螺母与第二转向螺母,所述第一转向螺母与所述第二转向螺母沿所述转向柱的轴向依次套设在所述转向柱上,所述第一转向螺母远离所述第二转向螺母的一侧与所述转向辅助组件贴合抵触,所述第二转向螺母远离所述第一转向螺母的一侧与所述锁紧螺母贴合抵触,所述第一转向螺母与所述第二转向螺母通过所述锁紧螺钉拉紧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钉包括一个以上螺钉,所述第一转向螺母上设有与所述螺钉螺纹配合的一个以上螺纹孔,所述第二转向螺母上设有与所述螺钉螺纹配合的一个以上贯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转向螺母远离所述第一转向螺母的一侧设有一个以上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贯通孔对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勇吴瑞兵吕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