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081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血管支架,包括主体支架和移动式支架;主体支架包括第一连接圆环、第二连接圆环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支撑网,在第一、第二连接圆环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圆环滑槽和第二圆环滑槽;移动式支架包括在第一、第二连接圆环间活动连接的数个内环支杆和外环支杆,内环支杆和外环支杆在周向上呈网格状交错排布且在径向之间没有位置干涉,第一、第二连接圆环的内、外环面上分别设有内环支杆挡块和外环支杆挡块用于实现内环支杆和外环支杆的不可逆聚拢过程。内、外环支杆相向聚拢之后可加大局部密集度,将局部密集区正对血管瘤位置,血液无法流入血管瘤内,可降低血管瘤的风险系数,同时又可以起到扩张血管壁,支撑血管的作用。血管的作用。血管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血管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解决动脉狭窄问题的新型可调节血管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致使心脑血管疾病的迸发。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该类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0003]目前,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已成为解决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堵塞的重要手段,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目的的外置式结构,该种方式因具备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好等特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综合效果以及术后的反复性都颇具争议,尤其是在血管中存在血管瘤的时候,普通支架无法起到防止血管瘤破裂的作用。
[0004]为了解决该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对血管支架结构做出过相应地改进,如中国专利CN 214907528 U公开的一种组合式定位支架,其中动脉瘤支撑结构呈现莲花状,支架主体结构与动脉瘤支撑结构直接相连,主支架和侧方位支架通过工字型结构进行连接,显影点分布在支架主体侧壁和动脉瘤支撑结构顶端,莲花状的动脉瘤支撑结构对血液流入动脉瘤既有阻挡作用又能够减少瘤内湍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可起到减少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效果,但是该支架结构主要是解决的因支架的不断滑动导致附近分叉处血管血液无法正常流通的问题,难以直接应用于常规直通血管位置应对血管瘤破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血管支架,该支架可应对血管瘤的局部密封、术后康复、血管再堵塞等问题,为患者血管的功能进行一定的保护。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血管支架,包括主体支架和移动式支架;主体支架包括第一连接圆环、第二连接圆环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支撑网,在第一连接圆环、第二连接圆环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圆环滑槽和第二圆环滑槽;移动式支架包括在第一、第二连接圆环间活动连接的数个内环支杆和外环支杆,内环支杆和外环支杆在周向上呈网格状交错排布且在径向之间没有位置干涉,在第一连接圆环底部的外环面上设有外环支杆挡块一、内环面上设有内环支杆挡块一,在第二连接圆环顶部的外环面上设有外环支杆挡块二、内环面上设有内环支杆挡块二,第一连接圆环和第二连接圆环上的外环支杆挡块和内环支杆挡块交错设置。
[0007]进一步地,支撑网的顶端固定嵌在第一圆环滑槽内、底端固定嵌在第二圆环滑槽
内,支撑网将第一连接圆环和第二连接圆环连接为一体。
[0008]进一步地,外环支杆挡块一和外环支杆挡块二的结构相同,外环支杆挡块一和外环支杆挡块二分别向第一圆环滑槽和第二圆环滑槽一侧伸出、且伸出端为一个侧斜坡结构,该侧斜坡结构从支撑网一侧向远离支撑网的一侧倾斜。
[0009]进一步地,内环支杆挡块一和内环支杆挡块二的结构相同;内环支杆挡块一和内环支杆挡块二是不突出至圆环滑槽部分的纵向倾斜的斜坡结构,内环支杆挡块一和内环支杆挡块二的斜坡倾斜方向相对,内环支杆挡块一从支撑网一侧向远离支撑网的一侧向下倾斜,内环支杆挡块二从支撑网一侧向远离支撑网的一侧向上倾斜。
[0010]进一步地,外环支杆挡块一、内环支杆挡块一,外环支杆挡块二和内环支杆挡块二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0011]进一步地,内环支杆包括内环支杆主体和内环滑块,在内环支杆主体的两端侧面分别设有一个内环滑块,内环滑块的形状与第一圆环滑槽的形状适配,内环支杆两端的内环滑块匹配连接在相应一侧的圆环滑槽中且可顺着滑槽滑动,内环支杆主体在径向上置于第一连接圆环和第二连接圆环的内环间。
[0012]进一步地,外环支杆包括外环支杆主体和外环滑块,在外环支杆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外环滑块,外环滑块的形状与第一圆环滑槽的形状适配,外环支杆两端的外环滑块匹配连接在相应一侧的圆环滑槽中且可顺着滑槽滑动,外环支杆主体在径向上置于第一圆环滑槽和第二圆环滑槽的槽口间。
[0013]进一步地,外环支杆主体的内侧面与内环支杆主体的外侧面相接触。
[0014]进一步地,初始状态下,内环支杆和外环支杆在第一连接圆环和第二连接圆环间呈交错网格状散布,分布范围从支撑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外环支杆和内环支杆从两侧相向移动至均处于外环支杆挡块和内环支杆挡块之间交错围合形成的聚拢区后,内环支杆和外环支杆呈现出在径向上紧贴无缝隙的状态,内环支杆和外环支杆此时均不可再滑动,移动式支架此时整体处于与支撑网相对的一侧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5]1.本申请中在连接圆环间设置了由数个内环支杆与外环支杆组成的移动式支架,内环支杆与外环支杆均可相对于两端的圆环滑槽滑动,确定血管瘤位置后,通过不可逆地相向聚拢移动过程可使得内、外环支杆在支撑网的相对一侧形成内外双层的封闭式局部结构,内、外环支杆在径向上相互紧贴,中间没有留有缝隙,加大局部密集度,该封闭状的局部结构抵住血管瘤可有效阻止血液从支架流入血管瘤,从而降低血管瘤的风险系数;
[0016]2.本申请公开的血管支架置于病变段后不仅可起到阻止血液流入血管瘤的效果,相对设置的支撑网和移动式支架也可起到扩张血管壁,支撑血管的作用,进而形成对局部血管壁的保护,不会妨碍血管内血液的正常流通;
[0017]3.本申请公开的血管支架在使用时可以将其放置在血管中的任意狭窄位置,通过动脉血管壁的内压力加大对内、外环支杆的滑动摩擦,从而形成一定的稳定性,顺应性,使其在动脉血管的严苛环境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一种新型血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主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内环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外环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在主体支架上装配一根内环支杆和一跟外环支杆后的示意图;
[0023]图6是内环支杆和外环支杆全部聚拢收缩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内环支杆和外环支杆全部聚拢收缩后与外环支杆挡块二和内环支杆挡块二的位置关系图;
[0025]图8是传统血管支架与实施例1中公开的新型血管支架在应对血管瘤时的效果示意图;其中,a是传统血管支架应对血管瘤时的效果示意图,b是实施例1中公开的新型血管支架在应对血管瘤时的效果示意图
[0026]其中,1

主体支架,2

移动式支架;
[0027]11

第一连接圆环,12

第二连接圆环,13

支撑网;
[0028]121

第二圆环滑槽,122

外环支杆挡块二,123

内环支杆挡块二;
[0029]2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架和移动式支架;主体支架包括第一连接圆环、第二连接圆环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支撑网,在第一连接圆环、第二连接圆环相对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圆环滑槽和第二圆环滑槽;移动式支架包括在第一、第二连接圆环间活动连接的数个内环支杆和外环支杆,内环支杆和外环支杆在周向上呈网格状交错排布且在径向之间没有位置干涉,在第一连接圆环底部的外环面上设有外环支杆挡块一、内环面上设有内环支杆挡块一,在第二连接圆环顶部的外环面上设有外环支杆挡块二、内环面上设有内环支杆挡块二,第一连接圆环和第二连接圆环上的外环支杆挡块和内环支杆挡块交错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撑网的顶端固定嵌在第一圆环滑槽内、底端固定嵌在第二圆环滑槽内,支撑网将第一连接圆环和第二连接圆环连接为一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外环支杆挡块一和外环支杆挡块二的结构相同,外环支杆挡块一和外环支杆挡块二分别向第一圆环滑槽和第二圆环滑槽一侧伸出、且伸出端为一个侧斜坡结构,该侧斜坡结构从支撑网一侧向远离支撑网的一侧倾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内环支杆挡块一和内环支杆挡块二的结构相同;内环支杆挡块一和内环支杆挡块二是不突出至圆环滑槽部分的纵向倾斜的斜坡结构,内环支杆挡块一和内环支杆挡块二的斜坡倾斜方向相对,内环支杆挡块一从支撑网一侧向远离支撑网的一侧向下倾斜,内环支杆挡块二从支撑网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振敏唐蒋冬张莹莹叶霞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