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如涛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经颈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支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131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经颈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支架系统,包括第一覆膜支架和设置在第一覆膜支架两端的第二覆膜支架,第一覆膜支架和第二覆膜支架上分别设有覆盖第一覆膜支架和第二覆膜支架的薄膜,第一覆膜支架由可延展材料构成,两个第二覆膜支架上分别套设有导向管,导向管为镍钛合金编织而成的金属网管,两个导向管远离第一覆膜支架的端部分别延伸至第二覆膜支架外,该支架系统包括若干直径不同的第一覆膜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组合支架的操作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且该支架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到个性化应用,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同时又能避免以往由于支架近远端过硬刺激血管内皮增生或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支架内失功。支架内失功。支架内失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经颈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支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经颈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支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经颈肝内门体分流术(英文首字母缩写为TIPS或TIPSS)由Rosch于1969 年首先报道,1989年Richter首次用于临床,经过30多年的发展,TIPS技术已成熟,被广泛地应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顽固性腹水、Budd

Chiari综合征等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以及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期间防止致命并发症等,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目前国内外仅VIATORR支架系统(2003年研发上市)被批准应用于TIPS手术,在国内大部分情况下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VIATORR支架并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取而代之的一般为已经上市的覆膜支架和裸支架的组合,其应用一般由施术者本人凭经验决定。不管是专门应用于TIPS的VIATORR支架系统还是组合支架系统,目前存在以下不足和缺点:
[0003](1)支架植入后近端往往在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由于支架(VIATORR支架的覆膜端或组合支架的近端)较硬,易反复刺激导致肝静脉、下腔静脉内膜增生,从而导致一定时间后支架近端狭窄或闭塞,引起TIPS支架失去功能(简称“失功”,会导致门静脉压力再次升高从而引起消化道出血、肝性胸/腹水、肝肾综合征等门脉高压并发症);
[0004](2)支架近端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成角(俗称“盖帽”),导致支架内血流不畅,从而引起TIPS支架失功;
[0005](3)组合支架的远端伸入门静脉或其左、右干内,由于其中的裸支架头端一般较硬,易与门静脉端反复摩擦刺激导致内膜增生或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支架失功,部分术者仅仅应用一根覆膜支架行TIPS术,这一现象及上述“盖帽”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0006](4)目前国内应用的TIPS支架系统,均为自膨式,其支架内径均为不可调节的,一般认为在一定的时间后其内径会自然膨胀到支架的标准内径,因而不具有可控性,这对于不同体重、身高、肝功能情况的患者来说,无法做到个体化应用,更容易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
[0007](5)目前的组合支架系统需多次交换送入支架的操作,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潜在的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经颈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支架系统,避免支架的两端过硬刺激血管内皮增生或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支架内失功的问题,同时可以还解决了支架不可调节的问题。
[000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用于经颈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支架系统,包括第一覆膜支架和设置在第一覆膜支架两端的第二覆膜支架,所述第一覆膜支架和第二覆膜支架上分别设有覆盖第一覆膜支
架和第二覆膜支架的薄膜,所述第一覆膜支架由可延展材料构成,两个所述第二覆膜支架上分别套设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为镍钛合金编织而成的金属网管,两个所述导向管向远离对应的第一覆膜支架的端部方向延伸,并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二覆膜支架外;
[0011]该支架系统包括若干直径不同的第一覆膜支架。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3]将第一覆膜支架、第二覆膜支架和导向管压缩在支架输送鞘内,释放后第一覆膜支架膨胀,导向管柔软,可自然顺应血管形态,起到血流导向的作用,其中,可根据术前患者的肝功能、身高、体重等一系列指标确认患者使用的第一覆膜支架的直径。
[0014]本技术简化了组合支架的操作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且该支架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到个性化应用,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同时又能避免以往由于支架近远端过硬刺激血管内皮增生或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支架内失功。
[00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覆膜支架和第二覆膜支架均由镍钛合金构成。
[001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薄膜由有机聚合物构成。
[00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覆膜支架和所述第二覆膜支架的长度均为10mm

20mm。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简化组合支架的操作过程,缩短手术时间;
[0020]2、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肝功能情况,做到个性化应用,可先选用直径较小的尽量避免术后出现肝性脑病,如分流效果不理想,还可二期扩张到更符合病情需要的直径;
[0021]3、导向管柔软,可自然顺应血管形态,起到血流导向的作用;
[0022]4、导向管能很好的引导血流从门静脉进入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避免以往由于支架的两端过硬刺激血管内皮增生或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支架内失功;
[0023]5、降低TIPS支架植入后的失功率,减少二次干预几率,更符合卫生经济学要求。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用于经颈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支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用于经颈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支架系统的状态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第一覆膜支架;11、第二覆膜支架;12、导向管;13、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9]实施例:
[0030]如图1

图2所示,一种用于经颈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支架系统,该支架从构成上可以理解为不同功能、不同构造支架的聚合体,从而服务于支架总体功效,包括第一覆膜支架10和设置在第一覆膜支架10两端的第二覆膜支架11,第二覆膜支架11为长条状,其长度均为20mm,所述第一覆膜支架10和第二覆膜支架11上分别设有覆盖第一覆膜支架10和第二覆膜支架11的薄膜13,所述第一覆膜支架10由具有延展性的金属(镍钛合金)构成,两个第二覆
膜支架11和导向管12通过波浪状的金属环相互紧扣连接而成,所述导向管12为镍钛合金编织而成的金属网管,两个所述导向管12远离第一覆膜支架10的端部分别延伸至第二覆膜支架11外,第一覆膜支架10和第二覆膜支架11的骨架通过覆膜支架连接;
[0031]该支架系统包括若干直径不同的第一覆膜支架10,其中最大的一个第一覆膜支架10的内径为8mm,其植入体内后的最终内径由选择的第一覆膜支架10的直径决定,最终形态为一同轴空心圆柱状。
[003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3]将第一覆膜支架10、第二覆膜支架11和导向管12压缩在支架输送鞘内,释放后第一覆膜支架10膨胀,导向管12柔软,可自然顺应血管形态,起到血流导向的作用,其中,可根据术前患者的肝功能、身高、体重等一系列指标确认患者使用的第一覆膜支架10的直径。
[0034]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缩短了手术时间,且该支架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到个性化应用,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同时又能避免以往由于支架近远端过硬刺激血管内皮增生或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支架内失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经颈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覆膜支架和设置在第一覆膜支架两端的第二覆膜支架,所述第一覆膜支架和第二覆膜支架上分别设有覆盖第一覆膜支架和第二覆膜支架的薄膜,所述第一覆膜支架由可延展材料构成,两个所述第二覆膜支架上分别套设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为镍钛合金编织而成的金属网管,两个所述导向管向远离对应的第一覆膜支架的端部方向延伸,并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二覆膜支架外;该支架系统包括若干直径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如涛翟水亭
申请(专利权)人:徐如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