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0575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涉及建筑物纠偏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地梁,所述地梁的一侧安装有护桩,所述地梁内贯穿安装有排水管,所述地梁的底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底部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设置有滑移层,所述滑移层的底部设置有托梁,所述托梁的底部设置有静压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桩体底部安装隔水板,并在分隔板上安装排水管,当大雨雨水浸湿地梁后,雨水继续下渗,由于分隔板上设置防水材料,雨水会堆积在分隔板上,并通过排水管排出,隔水板的作用则是避免建筑周边雨水下渗造成土壤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从而对地梁进行稳固。从而对地梁进行稳固。从而对地梁进行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纠偏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生活的需要建设了大量的建筑物,城市面积越来越大,但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建筑物在建设或者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倾斜,在建筑物发生倾斜后正确的处理步骤是首先找房屋安全鉴定公司做具体勘测,具体工作是测量建筑物倾斜度和检测建筑物受损情况等数据,从而出具专业建筑物安全鉴定报告,加固公司根据这个安全鉴定报告对应的实际情况来做相应的处理,需要对沉降较厉害的一侧进行加固,对高度较高的一侧进行抽土纠偏。
[0003]专利号为202022407174.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其通过设置滑移层对建筑物进行稳定,现有的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雨水的不断侵蚀,地梁下方的土壤沉降、镂空,经常会出现地梁断裂、下陷,造成建筑物偏斜,严重时会无法使用,因此,需要对地梁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以解决由于雨水的不断侵蚀,地梁下方的土壤沉降、镂空,经常会出现地梁断裂、下陷,造成建筑物偏斜,严重时会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包括地梁,所述地梁的一侧安装有护桩,所述地梁内贯穿安装有排水管,所述地梁的底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底部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设置有滑移层,所述滑移层的底部设置有托梁,所述托梁的底部设置有静压桩。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大雨雨水浸湿地梁后,雨水继续下渗,由于分隔板上设置防水材料,雨水会堆积在分隔板上,并通过排水管排出。
[0007]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的顶部与隔水板的顶部高度相同,所述分隔板的顶部设置有防水材料,且所述排水管位于分隔板上。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水板的作用则是避免建筑周边雨水下渗造成土壤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从而对地梁进行稳固。
[0009]进一步的,所述护桩包括第一桩体、冠梁和第二桩体,且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位于冠梁的两侧,所述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镜像设置,所述第一桩体的底部设置有隔水板。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高度较高的一端进行抽土纠偏后,向基坑内填入回填砂,并在地梁旁安装护桩,在护桩与地梁之间浇筑混凝土层,在浇筑混凝土层时,先对旧混凝土面进行处理,同时配合第一桩体、第二桩体和冠梁的作用,对地梁进行强化。
[0011]进一步的,所述地梁与护桩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钢丝网层,所述钢丝网层上贯穿有地钉,所述地梁的一侧为旧混凝土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护桩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护桩等距分布于地梁的一侧,且多个护桩之间设置有排水管。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对地梁的防护强度,提高了抗压能力。
[0014]进一步的,所述地梁与建筑物之间通过植筋方式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滑移层的厚度为

mm。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高度较高的一端进行抽土纠偏后,会导致建筑物发生偏转,通过在托梁6和垫板4之间设有滑移层5,可使得建筑物在偏转时,将靠近建筑物较近的砂挤压至远离建筑物一侧,对建筑物高度较低的一端进行加固的同时,对建筑物的偏转不造成影响。
[001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地梁的一侧安装有护桩,护桩与地梁之间浇筑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中间位置设置钢丝网层,钢丝网层可以提高混凝土层的强度,在浇筑混凝土层时,先对旧混凝土面进行处理,同时配合第一桩体、第二桩体和冠梁的作用,可以对地梁进行强化;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桩体底部安装隔水板,并在分隔板上安装排水管,当大雨雨水浸湿地梁后,雨水继续下渗,由于分隔板上设置防水材料,雨水会堆积在分隔板上,并通过排水管排出,隔水板的作用则是避免建筑周边雨水下渗造成土壤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从而对地梁进行稳固。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护桩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地梁;2、护桩;201、第一桩体;202、冠梁;203、第二桩体;3、分隔板;4、垫板;5、滑移层;6、托梁;7、静压桩;8、隔水板;9、混凝土层;10、钢丝网层;11、地钉;12、排水管;13、旧混凝土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5]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地梁1,地梁1的一侧安装有护桩2,地梁1内贯穿安装有排水管12,地梁1的底部设置有分隔板3,分隔板3的底部设置有垫板4,垫板4的底部设置有滑移层5,滑移层5的底部设置有托梁6,托梁6的底部设置有静压桩7,分隔板3的顶部与隔水板8的顶部高度相同,分隔板3的顶部设置有防水材料,且排水管12位于分隔板3上,当大雨雨水浸湿地梁1后,雨水继续下渗,由于分隔板3上设置防水材料,雨水会堆积在分隔板3上,并通过排水管12排出,隔水板8的作用则是避免建筑周边雨水下渗造成土壤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从而对地梁1进行稳固。
[0026]请参阅图1、2,护桩2包括第一桩体201、冠梁202和第二桩体203,且第一桩体201与第二桩体203位于冠梁202的两侧,第一桩体201与第二桩体203镜像设置,第一桩体203的底
部设置有隔水板8,地梁1与护桩2之间浇筑有混凝土层9,混凝土层9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钢丝网层10,钢丝网层10上贯穿有地钉11,地梁1的一侧为旧混凝土层13,护桩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护桩2等距分布于地梁1的一侧,且多个护桩2之间设置有排水管12,地梁1与建筑物之间通过植筋方式固定连接,在对高度较高的一端进行抽土纠偏后,向基坑内填入回填砂,并在地梁1旁安装护桩2,在护桩2与地梁1之间浇筑混凝土层9,在浇筑混凝土层9时,先对旧混凝土面13进行处理,同时配合第一桩体201、第二桩体203和冠梁202的作用,对地梁1进行强化,提高了对地梁1的防护强度,提高了抗压能力。
[0027]请参阅图1,滑移层5的厚度为100

250mm,当对高度较高的一端进行抽土纠偏后,会导致建筑物发生偏转,通过在托梁6和垫板4之间设有滑移层5,可使得建筑物在偏转时,将靠近建筑物较近的砂挤压至远离建筑物一侧,对建筑物高度较低的一端进行加固的同时,对建筑物的偏转不造成影响,在纠偏过程中对建筑物沉降起到调平,有效地解除了应力集中,避免建筑物出现破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包括地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1)的一侧安装有护桩(2),所述地梁(1)内贯穿安装有排水管(12),所述地梁(1)的底部设置有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的底部设置有垫板(4),所述垫板(4)的底部设置有滑移层(5),所述滑移层(5)的底部设置有托梁(6),所述托梁(6)的底部设置有静压桩(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的顶部与隔水板(8)的顶部高度相同,所述分隔板(3)的顶部设置有防水材料,且所述排水管(12)位于分隔板(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地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桩(2)包括第一桩体(201)、冠梁(202)和第二桩体(203),且第一桩体(201)与第二桩体(203)位于冠梁(202)的两侧,所述第一桩体(201)与第二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莉陈洪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和宏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