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受多向荷载的钢结构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承受多向荷载的钢结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结构的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梁柱是钢结构建筑最主要和最基础的部件,其起到主要的安全支撑。现有的梁柱一般多采用工字钢制造,梁柱的连接节点一般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不管是采用螺栓连接或者是焊接连接,梁柱之间的连接受力点都十分集中,即梁柱之间的受力点集中在螺栓上或者焊接点上,因此连接节点所承受的载荷也最大。对于螺栓连接,随着时间的推移,螺栓容易产生脱扣、松动的问题;对于焊接连接,焊接点容易产生开焊的问题,进而对整个钢结构的稳定性产生问题,虽然现在存在很多的梁柱连接构件,但是也都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获得,仍然存在焊接节点开焊的问题;即使是一体制件,对于横梁和立柱也是通过多个连接构件和螺栓连接起来,连接构件所能承受的载荷有限,尤其是遇到地震这样的灾害时,梁柱之间的连接构件所能起到的作用大大下降,甚至是失效,因此急需一种所能承受载荷较大的连接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受多向荷载的钢结构连接节点。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承受多向荷载的钢结构连接节点,包括钢结构建筑组件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活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受多向荷载的钢结构连接节点,包括钢结构建筑组件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活动安装于钢结构建筑组件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结构建筑组件包括钢立柱(3)和工字钢横梁(4);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连接单元,两个连接单元上下相对设置,并同时套装在工字钢横梁(4)的一端;每个连接单元包括连接底座(1)、连接套件(5)和多个螺栓(6),所述的连接底座(1)的外表面与连接套件(5)的一端固连,连接底座(1)通过螺栓(6)与钢立柱(3)的一侧侧立面固连,连接套件(5)套装在工字钢横梁(4)一端的上横板上或者工字钢横梁(4)的下横板上,连接套件(5)与工字钢横梁(4)的上横板或者下横板通过多个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的连接底座(1)与连接套件(5)为一体制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受多向荷载的钢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套件(5)的横截面为C字形或者T字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受多向荷载的钢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底座(1)包括凹型钢(1
‑
2)和两个连接耳板(1
‑
3),两个连接耳板(1
‑
3)分别固连在凹型钢(1
‑
2)的两侧,并与凹型钢(1
‑
2)一体制成,所述的凹型钢(1
‑
2)的凹口为第二插槽(1
‑
4);所述的凹型钢(1
‑
2)上开有T字形通孔,其中一个连接耳板(1
‑
3)上开有竖向通孔,并与T字形通孔相通,T字形通孔与竖向通孔共同形成连接底座(1)的T字形插槽(1
‑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承受多向荷载的钢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字钢横梁(4)的两端各设置有两个固定连接勾(2),工字钢横梁(4)的一端端头部穿过两个连接底座(1)上的T字形插槽(1
‑
1)与两个固定连接勾(2)连接,处于同一侧的两个固定连接勾(2)上下并排分别设置在工字钢横梁(4)上横板的端头部和下横板的端头部;每个固定连接勾(2)包括横向连接板(2
‑
1),在横向连接板(2
‑
1)的一端设置一个弯折板(2
‑
2),横向连接板(2
‑
1)与弯折板(2
‑
2)之间形成第一插槽(2
‑
3),所述的工字钢横梁(4)的上横板或下横板的端头部与横向连接板(2
‑
1)的外板面固连,所述的固定连接勾(2)的横向连接板(2
‑
1)处于第二插槽(1
‑
4)中;第一插槽(2
‑
3)套在钢立柱(3)的一侧立柱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承受多向荷载的钢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处于工字钢横梁(4)同一侧的两个固定连接勾(2)的第一插槽(2
‑
3)的槽口同向设置,处于工字钢横梁(4)两端的固定连接勾(2)的第一插槽(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泽先,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