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识别除垢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966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识别除垢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自识别除垢剂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两亲性小分子溶液20~25份,固体酸60~65份,网络形成剂溶液5~10份,反应速度调节剂溶5~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除垢剂可以在垢晶附近富集浓缩,在垢晶周围碱性pH值影响下,纳米固体酸表面网络包覆层缓慢断裂、脱落,氢离子逐渐释放出来,有效去除无机垢。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除垢剂能够实现自动识别垢晶、靶向放药、控制释放。控制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识别除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自识别除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各油田产量贡献主要来自于水驱开发油田,水驱开发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胜利油田水驱动用储量41亿吨,占胜利油区的83.6%,年油田大多进入高含水期,采出水比例高;油田水驱注入水则95%以上是处理后采出水。油田水存在矿化度高、Ca
2+
、Mg
2+
、CO
32-、HCO
3-等成垢离子高的特点。成垢离子长期采出、注入导致油层位置结垢严重。油层部位结垢严重不仅堵塞油水流动通道,还会造成水井测调失败、检管作业,造成油井抽油泵杆偏磨。
[0003]酸洗酸化作用是最普遍的除垢措施,目前除垢体系主要有:盐酸、甲酸、乙酸、草酸等各种无机、有机酸。然而采用此类除垢剂入井药剂量大,腐蚀井下管柱和工具,酸液过度使用导致采出液分离困难;同时酸洗、酸化作业过程中洗井、停注、动停、不动管柱增注等工况频繁转换,因压力变化导致分层注水管柱蠕动分层失效。并且,现有除垢剂大多无选择性。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109264879A公开了一种钡锶垢除垢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除垢剂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盐酸10~15%;氢氟酸2~5%;螯合剂2~5%;防垢剂2~5%;缓蚀剂0.5%~1%;表面活性剂0.5%~1%;增效剂0.1~0.3%;调节剂0.2%~0.4%;余量为水。
[0005]中国专利申请CN111003821A公开了一种高效去除碳酸盐、氧化铁垢的中性除垢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除垢剂按质量份数包括20~60份有机酸、20~60份有机酸盐、5~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15份苯丙三氮唑和15~30份二乙烯三胺五乙酸;其中有机酸为柠檬酸和苹果酸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有机酸盐为柠檬酸钠和苹果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0006]以上所述除垢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酸液腐蚀性,但是所述除垢剂不能定向自动识别垢晶,采出液难以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识别垢晶、靶向放药、控制释放的自识别除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识别除垢剂,其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两亲性小分子溶液20~25份,固体酸60~65份,网络形成剂溶液5~10份,反应速度调节剂溶5~10份。
[0010]优选地,所述两亲性小分子溶液的制备方法:将5~20份小分子化合物溶解在80~95份溶剂中,在500~1000r/min下搅拌30~60min,静置1~3h后形成稳定的两亲性小分子溶液。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小分子化合物为甲基二乙醇胺双十四碳烯酸酯、甲基二乙醇胺双十六碳烯酸酯、甲基二乙醇胺双十八碳烯酸酯、甲基二乙醇胺双二十碳烯酸酯、甲基二乙醇胺双二十二碳烯酸酯、甲基二乙醇胺双氨基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二甲苯、四氯化碳或者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3]优选地,所述固体酸为纳米固体酸;优选地,所述固体酸包括:苯磺酸、磺基水杨酸、己二酸、氨基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氨基磺酸;优选地,所述固体酸的粒径为纳米级。
[0014]优选地,所述网络形成剂溶液的制备方法:将1份~3份网络形成剂滴加到7~9份溶剂中,滴加速度为10~15滴/min,控制温度为20~25℃,并在500~1000r/min的条件下连续搅拌,全部滴加完成后,继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30~60min,静置2~6h后,即得。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网络形成剂包括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二氯乙烷。
[0017]优选地,所述反应速度调节剂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0.2份~2份反应速度调节剂滴加到8-9.8份溶剂中,滴加速度为10-15滴/min,控制温度为20~25℃,并在500~1000r/min的条件下连续搅拌,全部滴加完成后,继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30~60min,静置2~h后,即得。
[00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反应速度调节剂为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安息香二乙醚、苯甲酰甲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9]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二氯乙烷。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上所述自识别除垢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搅拌速度500~1000r/min下,将固体酸加入到两亲性小分子溶液中形成固体酸混悬液,继续以500~10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30~60min后,静置10~15h;然后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同时滴加注入网络形成剂溶液;然后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同时滴加注入反应速度调节剂溶液,保持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30~60min;离心过滤后真空干燥,在平板上摊成薄层,紫外辐照16~24h,即得。
[0021]优选地,所述固体酸的加入速度为1~5g/min;所述的网络形成剂溶液的滴加速度为20~30滴/min;所述的反应速度调节剂溶液的滴加速度为20~30滴/min;所述的真空干燥温度为40~50℃。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上所述自识别除垢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8-15份所述自识别除垢剂、1-5份乙醇混合后,加入80-92份清水,制备得到配置溶液;
[0023]在配水间低压端或者油水井井口安装注入泵,按照需要用量注入上述配置溶液,注入完成后,继续注水。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所述除垢剂可以在垢晶附近富集浓缩,在垢晶周围碱性pH值影响下,纳米固体酸表面网络包覆层缓慢断裂、脱落,氢离子逐渐释放出来,有效去除无机垢。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除垢剂能够实现自动识别垢晶、靶向放药、控制释放。
[0026]本专利技术所述自识别除垢剂可应用于地面流程管线、井下管柱、地层内部无机垢的
清除,清除过程中不动管柱,在线注入,有效清除地面流程、井筒、地层内垢。
[0027]本专利技术所述自识别除垢剂减少了酸液过度使用,采出液易于分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识别除垢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两亲性小分子溶液20~25份,固体酸60~65份,网络形成剂溶液5~10份,反应速度调节剂溶5~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识别除垢剂,其特征在于,两亲性小分子溶液的制备方法是:将5~20份小分子化合物溶解在80~95份溶剂中,在500~1000r/min下搅拌30~60min,静置1~3h后形成稳定的两亲性小分子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识别除垢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化合物为甲基二乙醇胺双十四碳烯酸酯、甲基二乙醇胺双十六碳烯酸酯、甲基二乙醇胺双十八碳烯酸酯、甲基二乙醇胺双二十碳烯酸酯、甲基二乙醇胺双二十二碳烯酸酯、甲基二乙醇胺双氨基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二甲苯、四氯化碳或者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识别除垢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酸为纳米固体酸;优选地,所述固体酸包括:苯磺酸、磺基水杨酸、己二酸、氨基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氨基磺酸;优选地,所述固体酸的粒径为纳米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识别除垢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形成剂溶液的制备方法:将1份~3份网络形成剂滴加到7~9份溶剂中,滴加速度为10~15滴/min,控制温度为20~25℃,并在500~1000r/min的条件下连续搅拌,全部滴加完成后,继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30~60min,静置2~6h后,即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自识别除垢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形成剂包括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二氯乙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识别除垢剂,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渠慧敏吴琼张广中戴群王海燕丁晓芳谭云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