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柱的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32950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结构柱的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装配方法,包括步骤:一、预制叠合梁、结构柱、保温AAC叠合墙板和止水反坎;二、装配结构柱;三、装配防水反坎;四、装配保温AAC叠合墙板;五、拆除上横杆;六、安装方钢;七、拆除立杆和下横杆;八、填补定位凹槽;九、装配上侧叠合梁;十、循环步骤二至九至装配完毕。本发明专利技术预制结构柱、防水反坎和保温AAC叠合墙板,在反坎凸块上开设多个定位凹槽,在保温AAC叠合墙板底部宽度方向上开设吊装凹槽以便安装吊装工具,利用定位凹槽定位吊装工具下落位置,实现对保温AAC叠合墙板吊装的同时保证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和防水反坎的精准装配,装配式结构与主体同时施工。装配式结构与主体同时施工。装配式结构与主体同时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结构柱的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装配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结构柱的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设计采用的建筑自保温外墙体系技术规程为《轻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板材技术规程DBJ61/T89

2014》、标准图为《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AAC)砌块和板材结构构造06CGC01》、《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AAC)砌块和板材建筑构造06CJC05》,上述标准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均未涉及设计计算的保温墙板厚度不足时,如何解决的方案;第二,原图集中做法均为主体结构施工后,再进行施工,无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构造及施工工艺。
[0003]目前已有对适用于框架结构的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及施工方法进行研究,解决了单层AAC板材不满足设计的自保温墙体厚度、国家标准图集与行业规程中无叠合墙板固定及抗震锚拉做法、国家标准图集与行业规程的现有单层保温墙板做法中存在连接件内外连通的情况,室内外存在交大温差时,会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结构柱的建筑外墙保温AAC叠合墙板构造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预制叠合梁、结构柱、保温AAC叠合墙板和止水反坎;叠合梁(19)顶部预埋有预留钢筋(20),叠合梁(19)底部设置有与方钢(21)卡装配合的叠合梁凹槽;防水反坎(12)顶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反坎凸块(13),反坎凸块(13)沿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凹槽(14),防水反坎(12)为预制防水反坎,所述预制防水反坎内预留有与预留钢筋(20)配合的灌浆套筒(16),所述预制防水反坎的侧部下部预留有向灌浆套筒(16)灌浆的灌浆通道(17),所述预制防水反坎的侧部上部预留有排浆通道(18);保温AAC叠合墙板(1)底部宽度方向上开设有吊装凹槽(2),保温AAC叠合墙板(1)顶部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与方钢(21)卡装配合的装配上凹槽(5),所述保温AAC叠合墙板(1)底部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与反坎凸块(13)配合的装配下凹槽(6);步骤二、装配结构柱:在叠合梁(19)上结构柱所在位置装配结构柱,所述结构柱的数量为多个;步骤三、装配预制防水反坎:在叠合梁(19)上位于相邻两个的结构柱之间的位置处装配式防水反坎(12),灌浆套筒(16)与预留钢筋(20)套装配合,通过灌浆通道(17)向灌浆套筒(16)与预留钢筋(20)配合位置处灌浆,直至排浆通道(18)有浆液流出;步骤四、装配保温AAC叠合墙板:利用吊装工具将多组保温AAC叠合墙板(1)吊装至防水反坎(12)上;所述吊装工具包括依次通过活动销轴(15)连接的第一立杆(7)、上横杆(9)、第二立杆(8)和下横杆(10),下横杆(10)穿过吊装凹槽(2)安装在保温AAC叠合墙板(1)底部且下落在定位凹槽(14)位置处,上横杆(9)与下横杆(10)相平行且安装在保温AAC叠合墙板(1)顶部,上横杆(9)的顶部设置有与起吊机配合的吊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强杨超杨思雨于航张涛李敏波张乐解崇晖云鹏张洪洲吴洁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