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站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863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站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串口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转换模块、4G通信模块以及主控模块;所述串口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全站仪,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数据传输端电连接所述串口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数据传输端电连接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三数据传输端电连接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且所述主控模块通过4G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有服务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无需布线,可有效解决传统全站仪布线传输所带来的距离以及使用环境限制的问题,不仅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还降低了测量成本以及工人的工作强度,适用于大规模应用与推广。模应用与推广。模应用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站仪的数据传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据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全站仪的数据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全国出现了大量的大坝、边坡、隧道、桥梁和超高层建筑等大型工程,而在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则是施工测量,目前,我国在这一测量领域的测量主要通过测量人员使用分散测量技术实现,即使用单体的全站仪和其它测绘仪器的配合使用来进行测量,通过测量人员现场控制测量设备的打开和关闭实现施工测量。
[0003]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以及微处理器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也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和平距)以及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其可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的全部测量工作,而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0004]目前,对于全站仪上测量数据的传输,通常采用有线连接,即通过布设线缆实现数据的上传,其存在以下不足:(1)随着距离变化以及使用环境的变化,电缆会严重限制全站仪的使用范围,导致使用非常不便;(2)布设线缆不仅会增加测量人员的测量强度,还会增加测量成本,且在环境恶劣的野外,还会增加布设时的安全隐患;因此,提供一种无需布线、使用便捷且成本低的全站仪的数据传输装置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站仪的数据传输装置,以解决现有全站仪采用有线传输所存在的使用受限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站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电串口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转换模块、4G通信模块以及主控模块;
[0008]所述串口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全站仪,用于接收全站仪发送的串口测量数据;
[0009]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数据传输端电连接所述串口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数据传输端电连接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用于将所述串口测量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转换模块,以通过所述数据转换模块将所述串口测量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包;
[0010]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三数据传输端电连接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且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所述4G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有服务器,以接收所述数据转换模块传输的以太网数据包,并将所述以太网数据包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0011]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串口数据接收模块以及数据转换模块,即本
专利技术利用串口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全站仪输出的串口测量数据,并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将该串口测量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包,由此,即可实现串口数据与以太网数据的双向透明传输,最后,再通过4G通信模块将以太网数据包传输至服务器,从而实现串口测量数据的实时上传,通过上述设计,本专利技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无需布线,不仅降低了测量成本以及工人的工作强度,还有效解决了布线所带来的距离以及使用环境限制的问题,增加了全站仪使用的便捷性。
[0012]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采样隔离单元包括: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其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滤波单元以及降压单元;
[0013]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降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降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输出5V直流电压,为所述4G通信模块供电,所述降压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输出3.3V直流电压,分别为所述串口数据接收模块、所述数据转换模块以及所述主控模块供电,其中,所述外部电源包括市电和电池。
[0014]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两个电源对装置进行供电,即市电作为主供电电源,而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由此,即可保证装置的不间断工作,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同时,本专利技术在对装置内的各个模块进行供电前,通过滤波单元对电源进行滤波,通过前述设计,可尽可能减小脉动的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保留其直流成分,使输出电压的纹波系数降低,波形变得比较平滑,从而保证对各个模块的稳定供电;而降压单元则将电源电压降压为各个模块的工作电压,以保证对各个模块的正常供电。
[0015]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双向击穿二极管、第一肖特基二极管、第二肖特基二极管、第二双向击穿二极管以及多个相互并联的第一电容;
[0016]所述第一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第一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以及多个第一电容的一共连端,且所述第二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市电;
[0017]所述第一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还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双向击穿二极管以及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二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还通过所述第二双向击穿二极管以及第二电阻接地,且多个第一电容的另一共连端分别接地。
[0018]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通过多个并联的第一电容以及多个电阻,即可实现对电源的滤波功能,同时,两个双向击穿二极管还可抑制瞬间过电压,即当电路瞬间出现浪涌脉冲电压时,双向击穿二极管能迅速齐纳击穿,由高阻状态变为低阻状态,对浪涌电压进行分流和箝位,从而保护电路中各元件不被瞬间浪涌脉冲电压损坏;通过前述设计,提高了电路工作的安全性;另外,通过设置肖特基二极管,可实现两路电源的切换,由此,可实现装置的不间断供电,保证了装置的不间断工作。
[0019]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输入电压检测单元;
[0020]所述输入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电池电压检测电路以及市电电压检测电路,其中,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电池,所述市电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电连接所述市电,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市电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0021]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通过设置输入电压检测单元,能够实时检测两个电源的电压,从而在电池电压过低或市电断电时能够利用4G通信模块将电压数据传输至服务器,从
而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维护。
[0022]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二电容;
[0023]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作为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
[0024]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降压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地,且所述第三电阻的还另一端作为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0025]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工作指示模块,其中,所述工作指示模块包括信号指示单元、按键控制单元以及设备状态指示单元;
[0026]所述信号指示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用于指示所述4G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
[0027]所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站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串口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转换模块、4G通信模块以及主控模块;所述串口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全站仪,用于接收全站仪发送的串口测量数据;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数据传输端电连接所述串口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数据传输端电连接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用于将所述串口测量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转换模块,以通过所述数据转换模块将所述串口测量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包;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三数据传输端电连接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且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所述4G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有服务器,以接收所述数据转换模块传输的以太网数据包,并将所述以太网数据包传输至所述服务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其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滤波单元以及降压单元;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所述滤波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降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降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输出5V直流电压,为所述4G通信模块供电,所述降压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输出3.3V直流电压,分别为所述串口数据接收模块、所述数据转换模块以及所述主控模块供电,其中,所述外部电源包括市电和电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站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一双向击穿二极管(D5)、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4)、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6)、第二双向击穿二极管(D7)以及多个相互并联的第一电容;所述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6)的负极以及多个第一电容的一共连端,且所述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6)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市电;所述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4)的正极还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双向击穿二极管(D5)以及第一电阻(R4)接地,所述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6)的正极还通过所述第二双向击穿二极管(D7)以及第二电阻(R5)接地,且多个第一电容的另一共连端分别接地。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站仪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输入电压检测单元;所述输入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电池电压检测电路以及市电电压检测电路,其中,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电池,所述市电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电连接所述市电,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飞字陈波罗中权王川李洪波沈永全唐润刘创廖贵能张鹏吴光耀茶宏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