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生物絮团的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843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生物絮团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水体中加入所述好氧耐盐性菌团生成生物絮团;当所述生物絮团大于第一浓度值时逐步加入硝化细菌菌团;当所述亚硝酸盐浓度大于第二浓度值时逐步加入反硝化细菌;当所述水体pH值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和/或硝酸盐浓度大于第三浓度值时,则多次加入有效微生物菌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可循环的生态平衡系统,通过构建一种有机生物絮团,解决养殖虾过程中产生的水源消耗大及污染环境的问题。过程中产生的水源消耗大及污染环境的问题。过程中产生的水源消耗大及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生物絮团的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营养,生物养殖,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生物絮团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虾的养殖过程中,大量饲料不能被虾吃掉,沉积于水体中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另外,相较于鱼类,虾的新陈代谢速度更快,对蛋白质的需求高,导致虾的排泄产物不易沉积并排出水体,特别在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中极易造成水质的快速恶化,所以养殖虾过程中所需要的换水量是养殖鱼类的数倍,而换水量大导致水源的大量消耗及电力成本提升。
[0003]生物养殖的核心就是利用生化技术消除养殖过程当中产生的多余的氮磷元素。在虾的生物养殖过程中,过量的氮和磷元素将由微生物吸收,而微生物又会被虾吞食,因此,进行生物养殖不仅可以增加饲料的利用率,还可以消除富营养化导致的水质污染,而生物养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有机生物絮团的构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生物絮团的构建方法,能够解决养殖虾过程中产生的饲料利用率低、水量消耗大、养殖成本高及污染环境的问题,实现虾和有机生物絮团的平衡生长,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水量消耗,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生物絮团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在水体中加入所述好氧耐盐性菌团生成生物絮团;
[0006]当所述生物絮团大于第一浓度值时逐步加入硝化细菌菌团;
[0007]当所述亚硝酸盐浓度大于第二浓度值时逐步加入反硝化细菌;
[0008]当所述水体pH值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和/或硝酸盐浓度大于第三浓度值时,则多次加入有效微生物菌群。
[0009]较佳的,所述好氧耐盐性菌团是从活性污泥中提取出来的,从所述活性污泥中提取好氧耐盐性菌团的具体步骤如下:将生物污泥在海水环境及有氧环境下通过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筛选出来。
[0010]较佳的,所述第一浓度值为100毫克每升,所述硝化细菌菌团由亚硝化单胞菌和硝化杆菌组成。
[0011]较佳的,所述逐步加入具有硝化细菌菌团的具体步骤为: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达到2毫克每升时逐步加入硝化细菌菌团。
[0012]较佳的,所述第二浓度值为0.1毫克每升,所述反硝化细菌投放的密度不低于100亿活性菌每立方米水体。
[0013]较佳的,所述有效微生物菌群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发酵系的丝状菌五大类微生物中的10属80种有益微生物组成。
[0014]较佳的,所述第三浓度值为1毫克每升。
[0015]较佳的,所述pH值变化量的预设阈值为1~2。
[0016]通过构建有机生物絮团,实现了虾与有机生物絮团的平衡生长,提高了养殖虾过程中的饲料利用率,减少了水量消耗,降低了养殖成本,还减小了对环境的造成的污染危害。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构建有机生物絮团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生物絮团的构建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20]在水体中加入所述好氧耐盐性菌团生成生物絮团;
[0021]当所述生物絮团大于第一浓度值时逐步加入硝化细菌菌团;
[0022]当所述亚硝酸盐浓度大于第二浓度值时逐步加入反硝化细菌;
[0023]当所述水体pH值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和/或硝酸盐浓度大于第三浓度值时,则多次加入有效微生物菌群。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好氧耐盐性菌团是从活性污泥中提取出来的,具体提取步骤如下:将生物污泥在海水环境及有氧环境下通过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筛选出来。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好氧耐盐性菌团的提取步骤如下:将曝气生物反应池注水至1/3池体容积后停止进水,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生物污泥开始曝气;只曝气不进水这个过程称为“闷曝”,闷曝2~3d后,停止曝气,静沉1h;加入部分养殖海水污水,引入体积约占池体容积的1/5;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海水三个过程,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每次闷曝时间应比上次缩短。当养殖海水污水的温度为15~20℃时,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5天左右即可使曝气生物反应池中的悬浮固体浓度达到1000毫克每升以上,此时可停止闷曝,连续进养殖海水且连续曝气,并开始污泥回收。
[0026]本实施例中,回收后的污泥中存在好氧耐盐性菌团,是基础的生物絮团。养殖水体配制完成以后即可加入回收后的污泥,使初期引入的好氧耐盐性菌团密度不应低于100亿每立方米水体,菌团施入后应同时添加合适的C源(红糖)和N源(养殖饲料)加以培养至少24小时,目的是降低好氧耐盐性菌团中对虾幼苗的刺激性作用。对虾幼苗引入后初期由于饲料投入量不足,好氧耐盐性菌团的生长并不迅速,生物絮团形成缓慢,这个时期C/N比应保持在2以上,防止好氧耐盐性菌团活性丧失。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浓度值为100毫克每升,所述硝化细菌菌团由亚硝化单胞菌和硝化杆菌组成。
[0028]本实施例中,虾苗生长过10天后,生物絮团的量达到100毫克每升时,可逐步在生物絮团中引入硝化细菌菌团。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硝化细菌主要是由亚硝化单胞菌和硝化
杆菌,之所以使用这两类硝化细菌,是因为它们在好氧性环境下生长迅速且耐盐性较好,因此在海水环境中能提高生物絮团的氨氮处理能力。
[0029]本实例中,所述逐步加入具有硝化细菌菌团的具体步骤为: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达到2毫克每升时逐步加入硝化细菌菌团。
[0030]本实例中是否引入硝化细菌的判断标准取决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指标,只有当氨氮浓度达到2毫克每升时才适合引入硝化细菌,且每次硝化细菌的投入量不宜超过40亿活性菌每立方米。
[0031]本实例中,所述第二浓度值为0.1毫克每升,所述反硝化细菌投放的密度不低于100亿活性菌每立方米水体。
[0032]本实施例中,虾苗生长超过30天以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会长时间保持在5毫克每升以下,而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会出现超过0.1毫克每升的情况,此时视情况需要可在生物絮团中引入反硝化细菌。由于现有的反硝化细菌产品中厌氧性异养菌占比例过高,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的养殖环境中反硝化细菌要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反硝化细菌投放的密度不宜低于100亿活性菌每立方米水体,反硝化细菌投放后可适当降低垂直方向上水体的流动。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效微生物菌群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发酵系的丝状菌五大类微生物中的10属80种有益微生物组成。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效微生物菌群的主要作用不是降解处理,而是抑制有毒菌种的生长,同时可也以加快生物絮团的生成,对有机生物菌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生物絮团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水体中加入所述好氧耐盐性菌团生成生物絮团;当所述生物絮团大于第一浓度值时逐步加入硝化细菌菌团;当所述亚硝酸盐浓度大于第二浓度值时逐步加入反硝化细菌;当所述水体pH值变化量大于预设阈值和/或硝酸盐浓度大于第三浓度值时,则多次加入有效微生物菌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生物絮团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耐盐性菌团是从活性污泥中提取出来的,从所述活性污泥中提取好氧耐盐性菌团的具体步骤如下:将生物污泥在海水环境及有氧环境下通过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筛选出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生物絮团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浓度值为100毫克每升,所述硝化细菌菌团由亚硝化单胞菌和硝化杆菌组成。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艺帆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安大黄埔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