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轴转矩的预测控制双惯量伺服系统齿隙振荡抑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精度交流伺服控制系统
,涉及基于轴转矩的预测控制双惯量伺服系统齿隙振荡抑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人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性能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的需求也日趋增大。特别是在运动控制方面,由于伺服驱动控制系统具有快速响应好、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强等优点,能够方便、灵活、准确、快速地跟随外部指令动作,在高端医疗设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3]伺服驱动产品需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即较强的“柔性”,才能更好地应付突发事件,满足不同状况的需要。例如,工业机器人的关节驱动离不开伺服系统,关节越多,机器人的柔性和精准度越高,所需要使用的传动机构的数量就越多,从而适应不同的状况的要求。当传动装置中存在齿轮、滚珠丝杠、减速箱等部件时,必然会为系统引入齿隙,齿隙非线性因素会严重影响伺服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甚至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主动轮与从动轮反复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轴转矩的预测控制双惯量伺服系统齿隙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d
‑
q坐标系下,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得到电磁转矩表达式;步骤2,以转速和位置为状态变量建立伺服传动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步骤3,建立齿隙的死区模型,得到轴转矩与角度之差的输入输出关系;步骤4,建立滑模观测器,通过滑模观测器对轴转矩进行观测;步骤5,根据步骤1得到的电磁转矩表达式、步骤2得到的伺服传动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和步骤3得到的齿隙模型,建立系统没有进入齿隙和系统在齿隙中两种情况下,模型预测控制中的预测模型和代价函数;再通过步骤4得到的轴转矩是否为0,选择两种不同的预测模型和代价函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轴转矩的预测控制双惯量伺服系统齿隙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d
‑
q坐标系下,电磁转矩表达式如下式:T
e
=1.5n
p
(ψ
d
i
q
‑
ψ
q
i
d
)=1.5n
p
[ψ
f
i
q
+(L
d
‑
L
q
)i
d
i
q
]
ꢀꢀꢀ
(1);其中,i
d
为d轴定子电流分量;i
q
为q轴定子电流分量;L
d
为d轴定子电感分量;L
q
为q轴定子电感分量;ψ
f
为转子永磁体磁链;n
p
为永磁同步电机极对数;ψ
d
为d轴磁链;ψ
q
为q轴磁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轴转矩的预测控制双惯量伺服系统齿隙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双惯量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如下公式:其中,J
m
为驱动侧惯量;B
m
为驱动侧摩擦阻尼;J
l
为从动侧惯量;B
l
为从动侧摩擦阻尼;K
s
为传动轴的弹性系数;B
s
为摩擦阻尼;ω
m
驱动侧转速;为驱动侧转速微分;为从动侧转速微分;ω
l
为从动侧转速;θ
m
为驱动侧位置;θ
l
为从动侧位置;为驱动侧位置微分;为从动侧位置微分;T
s
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