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向结构和可转向灌洗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781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转向结构和可转向灌洗引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远端部分、硬质过渡件和至少一根牵引丝;远端部分由软质材料制成,硬质过渡件固定于远端部分的远端,牵引丝的远端固定于硬质过渡件,且牵引丝能够在受到向近端方向牵拉的作用力的情况下,牵拉硬质过渡件,以带动远端部分弯折转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至少缓解了现有灌洗引流技术中,医生无法调整硅胶管吸引口位置导致的血肿液清除不彻底的问题,从而降低了二次手术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转向结构和可转向灌洗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转向结构和可转向灌洗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伤后三周以上颅内出血发生在硬脑膜下腔者,血肿增大后会产生占位效应,导致脑室和脑干受压,产生呕吐、意识障碍、头痛,颅内压增高为主,应及时进行CT确诊和果断手术干预。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颅骨钻孔闭式引流,医生通过在患者相应颅骨位置开孔,将硅胶引流管插入颅内硬膜下,对血肿液进行反复灌洗和引流,直至抽吸液清澈,以清除血肿液。
[0003]现有的灌洗引流技术主要采用硅胶管灌洗引流,但是,医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无法调整硅胶管吸引口的位置;此外,现有灌洗引流技术中,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也无法实时监测硬膜下血肿液灌洗抽吸情况,医生只能凭手术经验去判断血肿液是否清除干净,这些都容易导致血肿液清除不彻底,增加二次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向结构和可转向灌洗引流装置,以至少缓解现有灌洗引流技术中,医生无法调整硅胶管吸引口的位置导致的血肿液清除不彻底的问题,降低二次手术风险。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转向结构,包括远端部分、硬质过渡件和至少一根牵引丝;所述远端部分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硬质过渡件固定于所述远端部分的远端,所述牵引丝的远端固定于所述硬质过渡件,且所述牵引丝能够在受到向近端方向牵拉的作用力的情况下,牵拉所述硬质过渡件,以带动所述远端部分弯折转向。
[0007]加工灌洗引流装置时,将该可转向结构连接于引流管远端;在远端部分内部设与引流管的管腔连通的引流腔,并在远端部分上设与引流腔连通的引流口,或者,在引流管的管壁上设与引流管的管腔连通的引流口。通过向近端方向牵拉牵引丝即可带动远端部分弯折转向,进而,改变引流口位置,从而实现多角度引流,缓解了现有灌洗引流技术中,医生无法调整硅胶管吸引口位置导致的血肿液清除不彻底的问题,从而降低了二次手术风险。
[0008]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远端部分的内部设有贯通所述远端部分的空腔;所述硬质过渡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0009]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远端部分还设有沿所述远端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牵引丝腔道,所述牵引丝穿过所述牵引丝腔道,所述牵引丝的远端固定于所述硬质过渡件;所述硬质过渡件为连接于所述空腔的远端腔体内壁的薄壁环或薄壁片结构。
[001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远端部分还设有沿所述远端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牵引丝腔道,所述牵引丝穿过所述牵引丝腔道,所述牵引丝的远端固定于所述硬质过渡件;所述空腔的远端腔体内壁上设有固定凹槽,所述硬质过渡件安装于所述固定凹槽;或者,所述远端部分的周壁上设有沿所述远端部分的径向贯通所述远端部分的周壁的固定孔,所述硬质过渡件安装于所述固定孔。
[001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硬质过渡件包括过渡件本体和连接于所述过渡件本体外周面的凸台,所述凸台安装于所述固定凹槽或所述固定孔,所述凸台上设有贯通所述凸台的导丝穿孔,所述牵引丝穿过所述导丝穿孔,所述牵引丝的远端设有膨胀头;进一步地,所述牵引丝的膨胀头卡固于所述导丝穿孔的远端侧;和/或,所述凸台的远端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导丝穿孔连通,所述牵引丝的膨胀头卡固于所述卡槽内部。
[0012]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硬质过渡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腔道,沿所述硬质过渡件装配状态下的前后方向:所述腔道贯通所述硬质过渡件。
[0013]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腔道包括用于安装或穿过摄像头模组的摄像头模组腔道;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和与所述摄像头连接的线缆,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或穿过所述摄像头模组腔道,且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朝向所述远端部分的远端方向;和/或,所述腔道包括引流腔道;和/或,所述腔道包括穿引器械腔道。
[0014]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牵引丝设有至少两根,装配状态下,至少两根所述牵引丝对称设于所述空腔的中心轴线的两侧。
[001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转向灌洗引流装置。
[0016]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该可转向灌洗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和第一方面及其第一至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之一提供的可转向结构,其中,所述引流管与所述远端部分为同一结构。
[0017]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该可转向灌洗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和第一方面及其第一至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之一提供的可转向结构,其中,所述引流管与所述远端部分为分体结构,所述远端部分的近端连接于所述引流管的远端;较为优选地,在所述引流管的远端侧壁上开设有引流口。
[0018]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可转向灌洗引流装置能够达到第一方面提供的可转向结构能够达到的所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可转向结构的整体结构远端部位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2]图3为图1中硬质过渡件一个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中硬质过渡件另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1中硬质过渡件与牵引丝连接的剖视图;
[0025]图6为图1中远端部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可转向结构的整体结构远端部位示意图;
[0027]图8为图7的剖视图;
[0028]图9为图7中远端部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可转向灌洗引流装置的整体结构远端部位示意图;
[0030]图11为图10的剖视图;
[0031]图12为图10中引流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标:1

远端部分;10

空腔;101

固定凹槽;102

固定孔;103

牵引丝腔道;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端部分(1)、硬质过渡件(2)和至少一根牵引丝(3);所述远端部分(1)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硬质过渡件(2)固定于所述远端部分(1)的远端,所述牵引丝(3)的远端固定于所述硬质过渡件(2),且所述牵引丝(3)能够在受到向近端方向牵拉的作用力的情况下,牵拉所述硬质过渡件(2),以带动所述远端部分(1)弯折转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分(1)的内部设有贯通所述远端部分(1)的空腔(10);所述硬质过渡件(2)固定设置在所述空腔(1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分(1)还设有沿所述远端部分(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牵引丝腔道(103),所述牵引丝(3)穿过所述牵引丝腔道(103),所述牵引丝(3)的远端固定于所述硬质过渡件(2);所述硬质过渡件(2)为连接于所述空腔(10)的远端腔体内壁的薄壁环或薄壁片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分(1)还设有沿所述远端部分(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牵引丝腔道(103),所述牵引丝(3)穿过所述牵引丝腔道(103),所述牵引丝(3)的远端固定于所述硬质过渡件(2);所述空腔(10)的远端腔体内壁上设有固定凹槽(101),所述硬质过渡件(2)安装于所述固定凹槽(101);或者,所述远端部分(1)的周壁上设有沿所述远端部分(1)的径向贯通所述远端部分(1)的周壁的固定孔(102),所述硬质过渡件(2)安装于所述固定孔(1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过渡件(2)包括过渡件本体(21)和连接于所述过渡件本体(21)外周面的凸台(22),所述凸台(22)安装于所述固定凹槽(101)或所述固定孔(102),所述凸台(22)上设有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友勇李晓春徐潮伟李松栓吕著海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