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用增强型自动循环冷凝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718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用增强型自动循环冷凝散热装置,包括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右侧面与盒体内壁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导流罩的左侧面与涵管的内壁相连通,所述涵管的内壁设置有电机。通过设置电机、回流管、导流罩和出风口,使其在换热流道内部的夹层内完成两个面的分别降温,同步的气体在回流管内部流动时,风罩将外界的气体抽入,对回流管内部的气体降温,使其气体对于换热流道的左右两侧面均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直至气体通过出风口排出即可,这种方式配合内部气体的降温,使其对换热流道表面进行温度的高效散热,使用的冷却效果得到有效的增强,且配合两个扇叶与涵管的配合能保障合适的气流流速。叶与涵管的配合能保障合适的气流流速。叶与涵管的配合能保障合适的气流流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用增强型自动循环冷凝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用增强型自动循环冷凝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一下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0003]在提升发动机功率的同时,其涡轮与叶轮的同轴通过轴承体进行限位保持高速转动,然而轴承体在高速转动时,其内部通过油液的方式达到降低摩擦,增强润滑,以及提升转动的效果,然而在轴承体高速转动时,产生了大量的热,使其油液需要进行循环使用方可保持温度处于合理状态,这时一个增强型自动循环的冷却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用增强型自动循环冷凝散热装置,在轴承体高速转动时,产生了大量的热,使其油液需要进行循环使用方可保持温度处于合理状态,这时一个增强型自动循环的冷却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用增强型自动循环冷凝散热装置,包括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右侧面与盒体内壁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导流罩的左侧面与涵管的内壁相连通,所述涵管的内壁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涵管的底端与入风斗的内壁卡接,所述涵管的顶端与抽风斗的内壁卡接,所述抽风斗的上表面通过抽风管与风罩内壁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盒体的内壁卡接有换热流道。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罩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回流管,所述若干个回流管的两端均卡接在盒体的内壁。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盒体的右侧面与换热流道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盒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出风口。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罩的内壁固定连接在盒体的表面,所述入风斗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护网。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流道上表面的右侧与左侧分别设置有入油口和出油口。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流道呈S形弯折设置,所述换热流道的正面和背面与盒体的内壁搭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罩呈楞锥形设置,所述抽风斗与
入风斗均呈喇叭状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设置电机、转轴、扇叶、风罩、盒体、回流管、导流罩和出风口,在使用时,随着电机的启动,电机的上下两个输出轴分别带动两个转轴开始高速转动,使其转轴同步的带动对应的两个扇叶转动,随即入风斗内部的扇叶将气体直接抽入涵管内部,同步的抽风罩通过抽风管以及风罩将外界的气体抽入涵管,使其两股气流汇聚下通过导流罩进入盒体,随即气体进入盒体内部将换热流道左侧半面的热量携带,同步的换热流道正面与背面与盒体搭接,使其左侧的气流通过若干个回流管流动到换热流道的另一侧,使其在换热流道内部的夹层内完成两个面的分别降温,同步的气体在回流管内部流动时,风罩将外界的气体抽入,对回流管内部的气体降温,使其气体对于换热流道的左右两侧面均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直至气体通过出风口排出即可,这种方式配合内部气体的降温,使其对换热流道表面进行温度的高效散热,使用的冷却效果得到有效的增强,且配合两个扇叶与涵管的配合能保障合适的气流流速。
[0014]2、通过设置换热流道、盒体和风罩,在使用时,随着入油口将油液流入,其换热流道的表面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同步的出风口位于右侧位置,使其流出的高热气体对刚进入的油液表面降温,使其配合一侧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使其能够进一步提升冷却的效果,且充分的利用气流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盒体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风罩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导流罩、2盒体、3涵管、4电机、5转轴、6扇叶、7入风斗、8抽风斗、9抽风管、10风罩、11换热流道、12出风口、13回流管、14入油口、15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用增强型自动循环冷凝散热装置,包括导流罩1,导流罩1的右侧面与盒体2内壁的左侧面相连通,导流罩1的左侧面与涵管3的内壁相连通,涵管3的内壁设置有电机4,电机4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转轴5,转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6,涵管3的底端与入风斗7的内壁卡接,涵管3的顶端与抽风斗8的内壁卡接,抽风斗8的上表面通过抽风管9与风罩10内壁的上表面相连通,盒体2的内壁
卡接有换热流道11。
[0023]在使用时,随着电机4的启动,电机4的上下两个输出轴分别带动两个转轴5开始高速转动,使其转轴5同步的带动对应的两个扇叶6转动,随即入风斗7内部的扇叶6将气体直接抽入涵管3内部,同步的抽风罩10通过抽风管9以及风罩10将外界的气体抽入涵管3,使其两股气流汇聚下通过导流罩1进入盒体2,随即气体进入盒体2内部将换热流道11左侧半面的热量携带,同步的换热流道11正面与背面与盒体2搭接,使其左侧的气流通过若干个回流管13流动到换热流道11的另一侧,使其在换热流道11内部的夹层内完成两个面的分别降温,同步的气体在回流管13内部流动时,风罩10将外界的气体抽入,对回流管13内部的气体降温,使其气体对于换热流道11的左右两侧面均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直至气体通过出风口12排出即可,这种方式配合内部气体的降温,使其对换热流道11表面进行温度的高效散热,使用的冷却效果得到有效的增强,且配合两个扇叶6与涵管3的配合能保障合适的气流流速。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盒体2的右侧面与换热流道11的表面固定连接,盒体2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出风口12,换热流道11呈S形弯折设置,换热流道11的正面和背面与盒体2的内壁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用增强型自动循环冷凝散热装置,包括导流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1)的右侧面与盒体(2)内壁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导流罩(1)的左侧面与涵管(3)的内壁相连通,所述涵管(3)的内壁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6),所述涵管(3)的底端与入风斗(7)的内壁卡接,所述涵管(3)的顶端与抽风斗(8)的内壁卡接,所述抽风斗(8)的上表面通过抽风管(9)与风罩(10)内壁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盒体(2)的内壁卡接有换热流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用增强型自动循环冷凝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10)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回流管(13),所述若干个回流管(13)的两端均卡接在盒体(2)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用增强型自动循环冷凝散热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陆志祥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嘉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