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13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包括方形桩体,方形桩体的下端设有插接组件,方形桩体的上端设有与插接组件相对应的凹槽组件;所述插接组件包括位于方形桩体下端的圆柱型插块,圆柱型插块底面为弧形凸面,圆柱型插块侧壁上还设有两块对称分布的限位片;所述凹槽组件包括与圆柱型插块相对应的圆柱型凹槽,圆柱型凹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片对应的导向槽,两个导向槽的底部之间分别设有与限位片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圆柱型凹槽的底面设有与弧形凸面相配合的对中弧形凹面;所述导向槽内还插设有密封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方便和能够有效提高两根方桩连接处的连接强度的特点。提高两根方桩连接处的连接强度的特点。提高两根方桩连接处的连接强度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桩,特别是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得到迅猛发展,具有抗拔要求的建筑物日益增多,深度亦越来越深,所以混凝土桩是建筑地基基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不仅仅承载上部建筑物,还需保证上部建筑物的稳定性。因为沉管灌注桩的质量和稳定性相对较差,而预制混凝土桩因其具有荷载能力比较强、沉降变形比较小以及效率比较高等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所使用,预制混凝土方桩就是其中一种桩型。由于不同的建筑,其建造高度不同,所以所需的桩基深度也不同,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实际使用,现有的混凝土方桩一般采用标准化生产,生产出几类不同长度的混凝土方桩,以便在后续的打桩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长度的桩,在打桩过程中将各个混凝土方桩拼接形成较长长度的桩体,以此来满足各个工地的使用。现有混凝土方桩的拼接一般是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相邻两根混凝土方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即每根混凝土方桩的两端均设置有钢板,方桩通过钢板之间的相互焊接来进行连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连接时,首先需要将两根方桩进行对中处理,保证其垂直度在设定范围内,而且接桩时下节桩的桩头需设导向箍来保证上下桩节接平焊接,焊接时需由两名焊工在桩的两侧对称施焊,整个安装过程不仅比较麻烦,而且耗时耗力;同时由于连接后的桩体在压桩时压入地下后,而土壤中含有盐分尤其是氯盐,对暴露在土壤中的钢板会形成腐蚀,导致桩与桩之间的连接处断裂,从而使连接桩断开。因此,现有的技术存在着安装不方便和两根方桩连接处容易断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本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方便和能够有效提高两根方桩连接处的连接强度的特点。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包括方形桩体,方形桩体的下端设有插接组件,方形桩体的上端设有与插接组件相对应的凹槽组件;所述插接组件包括位于方形桩体下端的圆柱型插块,圆柱型插块底面为弧形凸面,圆柱型插块侧壁上还设有两块对称分布的限位片;所述凹槽组件包括与圆柱型插块相对应的圆柱型凹槽,圆柱型凹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片对应的导向槽,两个导向槽的底部之间分别设有与限位片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圆柱型凹槽的底面设有与弧形凸面相配合的对中弧形凹面;所述导向槽内还插设有密封块。
[0005]前述的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中,所述方形桩体顶部和底部的侧面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上锥体和下锥体,上锥体和下锥体上分别设有一组环形分布的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用于固定上锥体和下锥体的螺栓。
[0006]前述的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中,所述上锥体上表面设有一圈或多圈呈同心圆分布的环形密封槽,下锥体的下表面设有与环形密封槽相对应的密封圈。
[0007]前述的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中,所述导向槽的底面嵌设有定位吸磁块,密封块的底部设有与定位吸磁块相对应的固定铁块。
[0008]前述的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中,所述限位片的上方还设有嵌设于圆柱型插块侧壁上的预吸磁块,密封块内壁上嵌设有与预吸磁块相对应的预定铁块。
[0009]前述的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中,所述密封块顶端的内侧设有卡块,圆柱型插块顶端设有环形卡槽;所述方形桩体底面还设有与密封块和卡块相配合的环形预留槽,且环形卡槽位于环形预留槽的下方。
[0010]前述的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中,所述限位片上表面设有一组均匀分布的压紧弹簧,压紧弹簧上方设有压片,压片两端设有铰接有倾斜的导向片。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方形桩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凹槽组件和插接组件,通过上下相邻混凝土方桩上的插接组件和凹槽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只需将上一根方桩插入下一根方桩内,旋转后就能实现上下相邻混凝土方桩的接桩作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插接组件深入凹槽组件内部,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插接组件由圆柱型插块、设置在圆柱型插块侧壁上的限位片以及底部的弧形凸面构成,并与圆柱型凹槽、导向槽、限位槽和对中弧形凹面以及密封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实现全方位的限位,无需使用其它固定措施,就能够实现自锁,通过导向槽和限位片以及弧形凸面和对中弧形凹面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拼接方桩的快速定位,并能够快速使得两根方桩之间处于同轴状态,极大的方便了方桩的对中和定位,而且还能够增大底部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能,通过旋转待拼接的相邻上方的方桩,使得限位槽和限位片之间相互卡合,进而实现两根方桩之间的快速限位(上下限位),并通过密封块和导向槽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防止上一根方桩发生旋转(圆周方向的限位),从而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极大的提高连接强度。整个安装过程方便简单,省时省力,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安装的效率。另外,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在方形桩体侧壁的上下两端设置上锥体和下锥体,两者间经螺栓相固定,实现双重连接,进一步提高连接处的牢固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方便和能够有效提高两根方桩连接处的连接强度的特点。
[0012]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导向槽的底面设置定位吸磁块,在密封块的底部设置固定铁块,使得密封块能够被吸附在导向槽内,并通过密封块顶端的卡块与圆柱形插块顶端的环形卡槽之间的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两根方桩拼接处的强度。同时,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在圆柱形插块的侧壁上设置预吸磁块,在密封块的内壁上设置预定铁块,使得密封块在拼装时能够预先吸附在圆柱形插块侧壁上,便于后续的安装,极大的方便了安装。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限位片的上表面设置压紧弹簧、压片和导向片,使得限位片能够与限位槽的下表面紧密的贴合,通过连接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3是限位片与圆柱型插块之间的俯视图;
[0017]图4是拼装初始状态时密封块在另一方桩内的安装视图。
[0018]附图中的标记为:1

方形桩体,2

插接组件,3

凹槽组件,4

密封块,5

上锥体,6

下锥体,7

环形密封槽,8

密封圈,9

定位吸磁块,10

固定铁块,11

预吸磁块,12

预定铁块,13

卡块,14

环形预留槽,201

圆柱型插块,202

弧形凸面,203

限位片,204

环形卡槽,205

压紧弹簧,206

压片,207

导向片,301

圆柱型凹槽,302

导向槽,303

限位槽,304

对中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桩体(1),方形桩体(1)的下端设有插接组件(2),方形桩体(1)的上端设有与插接组件(2)相对应的凹槽组件(3);所述插接组件(2)包括位于方形桩体(1)下端的圆柱型插块(201),圆柱型插块(201)底面为弧形凸面(202),圆柱型插块(201)侧壁上还设有两块对称分布的限位片(203);所述凹槽组件(3)包括与圆柱型插块(201)相对应的圆柱型凹槽(301),圆柱型凹槽(301)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片(203)对应的导向槽(302),两个导向槽(302)的底部之间分别设有与限位片(203)相对应的限位槽(303);所述圆柱型凹槽(301)的底面设有与弧形凸面(202)相配合的对中弧形凹面(304);所述导向槽(302)内还插设有密封块(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桩体(1)顶部和底部的侧面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上锥体(5)和下锥体(6),上锥体(5)和下锥体(6)上分别设有一组环形分布的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用于固定上锥体(5)和下锥体(6)的螺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锥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春明孙红霞徐铨彪朱红兵王云峰房朝君尹友成孙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