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菌保鲜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003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滤菌保鲜瓶盖,包括一个出液通道和一个进气通道,所述的出液通道一端为单向出液口,另一端为单向阀,x进气通道与单向出液口同侧设置有单向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单向阀;单向出液口和单向进气口处均设置有丁字形活塞挡板,活塞挡板中部通过弹簧与瓶盖连接,自然状态下挡板呈现闭合状态,弹簧呈现松弛或半拉伸状态;所述的单向进气口与单向阀之间设置有滤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瓶装饮料行业,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细菌进入塑料瓶中,最大化防止饮料内细菌滋生,延长饮料瓶使用寿命,饮料保质期,保护人体健康。保护人体健康。保护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m,齿距为2.0 mm,半径为0.5 mm,齿高为1.7 mm。
[0013]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
[0014]1、由于进气口中间具有滤膜,可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细菌。
[0015]2、两个口末端都有丁字形状的挡板,自然状态下呈现闭合状态,空气与液体无法通过。当内部受到压力挤压,液体受到压力,挡片张开,液体从出液口流出。瓶身不再受到压力后,由于液体流出瓶内压力降低,大气压挤压使进气口张片,外部空气通过带有滤膜的进气口进入瓶子,使瓶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0016]3、当瓶内负压不足以压开进气口时,可通过指压打气泵泵入气体,泵入的气体通过滤菌膜。
[0017]4、使用该瓶盖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细菌进入塑料瓶中,最大化防止饮料内细菌滋生,延长饮料瓶使用寿命,饮料保质期,保护人体健康。
[0018]5、由于瓶盖内侧加入了切割塑料片,可直接安装在全新塑料瓶上。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内部剖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0021]图3为切割片示意图。
[0022]图4为空气进入进气通道状态示意图。
[0023]图5为液体流出出液通道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本技术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一个出液通道和一个进气通道,所述的出液通道一端为单向出液口1,另一端为单向阀3,进气通道与单向出液口同侧设置有单向进气口2,另一端设置有单向阀3;单向出液口和单向进气口处均设置有丁字形活塞挡板4,工作过程如图4和图5所示,活塞挡板中部通过弹簧与瓶盖连接,自然状态下挡板呈现闭合状态,弹簧呈现松弛或半拉伸状态,空气与液体无法通过;当瓶内部有负压时弹簧压紧,挡板与瓶盖间的缝隙使液体或气体通过。所述的单向进气口与单向阀之间设置有0.22微米滤菌膜5。
[0026]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气通道连接有指压打气装置5,指压打气装置的出气口连接在滤膜和单向进气口之间,供瓶身无法挤压或瓶内液体压力不足以打开出液开关时使用。
[0027]进一步改进,瓶盖内部设置有切割片8,可切割瓶口的密封膜,直接安装在全新塑料瓶上。切割片旁设置有挡板,避免剧烈冲击导致液体破坏出液口与进气口。
[0028]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单向进气口外设置有防尘网6。
[0029]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瓶盖采用塑料、金属、合金或特殊材料等制作。
[0030]进一步改进,瓶盖可根据市面瓶口大小调整制作,例如常见的瓶盖内直径为28 mm,齿距为2.0 mm,半径为0.5 mm,齿高为1.7 mm。
[0031]本技术使用中如果不使用上方进气口与出液口,亦可拧开瓶盖当作正常瓶盖使用。
[0032]本技术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菌保鲜瓶盖,包括一个出液通道和一个进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液通道一端为单向出液口,另一端为单向阀,进气通道与单向出液口同侧设置有单向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单向阀;单向出液口和单向进气口处均设置有丁字形活塞挡板,活塞挡板中部通过弹簧与瓶盖连接,自然状态下挡板呈现闭合状态,弹簧呈现松弛或半拉伸状态;所述的单向进气口与单向阀之间设置有滤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菌保鲜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沛豪崔为体庄梓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