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吸附分离装置及其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678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吸附分离装置及其工艺,包括吸附塔、预处理塔、第一分馏塔和第二分馏塔,吸附塔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解吸区、精制区、吸附区和隔离区,解吸区、精制区、吸附区、隔离区均由多个床层组成;床层包括进料口、抽出液口、抽余液口、剂液添加口、清洗液口;每个床层之间的进料口、抽出液口、抽余液口、剂液添加口、清洗液口分别通过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相连接。通过设置了吸附塔的每一层床层以及床层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了低温、低压、非临氢、纯物理吸附分离,针对性分离加工,避免了优质组分损失,大大地提高了吸附分离效果;将多通道物料分配阀应用在吸附塔的阀门控制中,大大地减少了外置电磁阀的数量。大大地减少了外置电磁阀的数量。大大地减少了外置电磁阀的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吸附分离装置及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附塔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吸附分离装置、一种基于吸附分离装置的吸附分离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吸附分离技术中,模拟移动床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技术。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具有投资省、能耗低、易于大型化、可连续运行、运行平稳、产品纯度高、吸附剂利用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持续发展,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从单一石油化工产品分离拓展到生物化工、制药等领域。特别是随着炼油产能过剩趋势日起严重,以“减油增化”为核心诉求的技术成为主流转型发展方向。汽柴油吸附分离技术利用油品中链烷烃、环烷烃、烯烃、芳烃集总的族组成极性差异,采用模拟移动床工艺实现族组成层面的高纯度分离,实现分子级立体式定向加工模式。汽柴油吸附分离技术吸附塔单塔为8~16床层配置,按照吸附区、提纯区、解吸区、隔离区进行设置,通过塔外设置的专用阀门及床层管线实现各功能区的顺序周期性切换。
[0003]但是,目前的吸附分离技术存在着以下问题:1)外置的阀门数量使用较多,管线布局繁琐,从而导致成本较高;2)电磁阀需要经常维护,维护成本较高;3)整体吸附分离结构复杂,吸附分离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吸附分离装置、一种基于吸附分离装置的吸附分离工艺。
[0005]一种基于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吸附分离装置,其包括吸附塔,所述吸附塔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解吸区、精制区、吸附区和隔离区,所述解吸区由N个床层组成,所述精制区由M个床层组成,所述吸附区由P个床层组成,所述隔离区由Q个床层组成;所述床层包括进料口、抽出液口、抽余液口、剂液添加口、清洗液口;每个所述床层之间的进料口、抽出液口、抽余液口、剂液添加口、清洗液口分别通过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相连接;所述吸附区的一个进料口连接有预处理塔,所述吸附区的抽余液口连接有第一分馏塔,所述解吸区的抽出液口连接有第二分馏塔。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中吸附分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分馏塔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一出口和第一回流口,所述第二分馏塔包括第二进料口、第二出口和第二回流口;所述第一回流口和所述第二回流口均通过循环泵与所述解吸区相连接。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中吸附分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回流口与所述精制区相连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中吸附分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通道物料分配阀包括花键、从动轮、主动轮、角度传感器、伺服驱动器、电机、输出轴、阀罩、跨管、转盘、密封板、定盘、转轴、角度指示盘、物料管道、装置管道。
[0009]一种吸附分离工艺,基于上述的吸附分离装置,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在吸附区中的每个床层中,顶层床层的进料口连接有预处理塔,上一层床层的抽余液口与下一层床层的进料口相连接,底层床层的抽余液口连接有第一分馏塔的第一进料口;吸附区每一层床层的抽出液口与精制区底层床层的进料口相连接;
[0011]S2.在精制区中的每个床层中,下一层床层的抽出液口与上一层床层的进料口相连接,精制区每一层的抽余液口与隔离区底层床层的进料口相连接;
[0012]S3.在解吸区中的每个床层中,上一层的抽出液口与下一层的进料口相连接,底层的抽出液口连接有第二分馏塔的第二进料口,解吸区每一层床层的抽余液口与隔离区底层床层的进料口相连接;
[0013]S4.在隔离区中的每个床层中,下一层的抽出液口与上一层的进料口相连接,隔离区顶层的抽出液口与吸附区每一层床层的剂液添加口相连接;
[0014]S5.第一分馏塔的第一回流口通过循环泵与解吸区每一层床层的剂液添加口相连接,第二分馏塔的第二回流口通过循环泵与解吸区每一层床层的剂液添加口相连接;
[0015]S6.第二分馏塔的第二回流口通过循环泵与精制区每一层床层的剂液添加口相连接。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通过设置了吸附塔的每一层床层以及床层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了低温、低压、非临氢、纯物理吸附分离,针对性分离加工,避免了优质组分损失,大大地提高了吸附分离效果;
[0018]2.将多通道物料分配阀应用在吸附塔的阀门控制中,大大地减少了外置电磁阀的数量,减少了电磁阀的维护,避免出现停工的现象,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简化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驱动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10、花键;120、从动轮;130、主动轮;140、角度传感器;210、伺服驱动器;220、电机;230、输出轴;310、阀罩;320、跨管;330、转盘;340、密封板;350、定盘;360、转轴;370、角度指示盘;410、物料管道;420、装置管道;510、吸附塔;520、预处理塔;530、第一分馏塔;540、第二分馏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
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5]首先说明一下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初衷:现有技术中的吸附分离装置存在着阀门数量多、阀门维护成本高、吸附分离效果差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吸附分离装置、基于吸附分离装置的吸附分离工艺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一种基于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吸附分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吸附塔510,吸附塔510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解吸区、精制区、吸附区和隔离区。在本实施例中,解吸区由4个床层组成,精制区由3个床层组成,吸附区由3个床层组成,隔离区由2个床层组成。需要说明的是,床层在图中未示出。
[0027]每个床层均包括有进料口、抽出液口、抽余液口、剂液添加口、清洗液口。
[0028]每个床层之间的进料口、抽出液口、抽余液口、剂液添加口、清洗液口分别通过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相连接。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吸附分离装置,包括吸附塔,所述吸附塔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解吸区、精制区、吸附区和隔离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区由N个床层组成,所述精制区由M个床层组成,所述吸附区由P个床层组成,所述隔离区由Q个床层组成;所述床层包括进料口、抽出液口、抽余液口、剂液添加口、清洗液口;每个所述床层之间的进料口、抽出液口、抽余液口、剂液添加口、清洗液口分别通过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相连接;所述吸附区的进料口连接有预处理塔,所述吸附区的抽余液口连接有第一分馏塔,所述解吸区的抽出液口连接有第二分馏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吸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馏塔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一出口和第一回流口,所述第二分馏塔包括第二进料口、第二出口和第二回流口;所述第一回流口和所述第二回流口均通过循环泵与所述解吸区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吸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流口与所述精制区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通道物料分配阀的吸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物料分配阀包括花键、从动轮、主动轮、角度传感器、伺服驱动器、电机、输出轴、阀罩、跨管、转盘、密封板、定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德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