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77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包括并列布置的至少两个层叠养殖单元组,每一所述层叠养殖单元组包括沿竖直方向层叠布设可拆卸连接的数量相同的至少两养殖单元;相邻两所述层叠养殖单元组的最顶部的所述养殖单元通过两水平连接器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实现深远海船载集约化、立体化养殖,可在深海区养殖浅海底栖类大菱鲆,可以更好地利用远海资源,减轻近海养殖环境污染压力。染压力。染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渔业养殖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拥有海洋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但由于近一二十年的过度捕捞使得海洋资源枯竭,为了改变这个被动局面,国家根据不同农牧渔业部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各海区分局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实际情况规定了不同的休渔期,另外,国家鼓励远洋捕捞和大力提倡海水养殖。
[0003]近年来我国在近海养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因为近海海域资源有限,养殖密度过大而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海水养殖向深远海发展是必然趋势。伴随着养殖业向外海的发展,如何将浅水区域底栖型养殖鱼类引向深远海,充分利用深远海养殖资源,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4]目前尚缺乏一种深远海船载集约化、立体化养殖,可在深海区养殖浅海底栖类大菱鲆,可以更好地利用远海资源,减轻近海养殖环境污染压力的养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实现深远海船载集约化、立体化养殖,可在深海区养殖浅海底栖类大菱鲆,可以更好地利用远海资源,减轻近海养殖环境污染压力。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包括并列布置的至少两个层叠养殖单元组,每一所述层叠养殖单元组包括沿竖直方向层叠布设可拆卸连接的数量相同的至少两养殖单元;相邻两所述层叠养殖单元组的最顶部的所述养殖单元通过两水平连接器相连。
[0007]优选地,所述养殖单元包括一箱体和四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四角;所述箱体的第一端底部设置有一进水口,所述箱体的第二端的上部设置有一出水口,所述箱体的第二端的底部下凹形成一积污槽,所述积污槽底部连接有一排污口;所述箱体的底面平坦且自所述箱体的第一端向所述箱体的第二端方向向下倾斜。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形成第一插接结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形成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插接结构相互配合;上下相邻的两所述养殖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连接固定。
[0009]优选地,所述箱体的顶部的四周向内弯折延伸形成防晃荡折边。
[0010]优选地,所述水平连接器包括一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向下弯折并形成第三插接结构;所述第三插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配合;所述水平连接器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插接结构连接于所述层叠养殖单元组的最顶部的两相邻所述养殖单元的两端的两相邻所述支撑柱的顶部。
[0011]优选地,所述箱体采用无毒耐腐蚀高分子材料。
[0012]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利用大菱鲆底栖的特点,将大菱鲆养殖在底部平整,水深较浅的箱式养殖单元中,通过养殖单元的可沿竖直方向连接的特点将多个养殖单元叠加起来,最大程度利用了养殖的立体空间,解决大菱鲆养殖水面需求过大与海上平台或船舱面积受限的矛盾,同时,养殖单元置于海上养殖平台上,统一规格,可多层叠加,通过顶部水平连接器将叠加的立体养殖单元连接为一个整体,使用时将端部固定到平台或船舶结构上,从而解决立体养殖装置重心太高,因外部风浪流等海上环境导致的摇晃而使养殖单元倾覆的问题,使大菱鲆养殖从岸边走向深远海成为可能,实现远海船载立体养殖大菱鲆。
[0014]箱体的底面平坦且自箱体的第一端向箱体的第二端方向向下倾斜,方便利用水流冲刷箱体内的沉积物至积污槽内,排污口用于将饲料残渣或鱼粪便排出箱体外;进水口装在箱体的第一端底部,出水口装在箱体的第二端的上部,可通过溢流排水,形成水循环。支撑柱起支撑作用,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的采用,可实现上下两养殖单元的便捷层叠可拆卸连接。
[0015]水平连接器安装在层叠养殖单元组的顶部,可将养殖单元立体地连接成一片,并固定在船载养殖平台上,防止养殖单元晃荡倾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侧面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养殖单元的立体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养殖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根据附图图1~图4,给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功能、特点。
[0021]请参阅图1~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包括并列布置的至少两个层叠养殖单元组,每一层叠养殖单元组包括沿竖直方向层叠布设可拆卸连接的数量相同的至少两养殖单元1;相邻两层叠养殖单元组的最顶部的养殖单元1通过两水平连接器2相连。
[0022]养殖单元1包括一箱体11和四个支撑柱12,支撑柱12沿竖直方向固定于箱体11的四角;箱体11的第一端底部设置有一进水口13,箱体11的第二端的上部设置有一出水口14,箱体11的第二端的底部下凹形成一积污槽15,积污槽15底部连接有一排污口16;箱体11的底面平坦且自箱体11的第一端向箱体11的第二端方向向下倾斜。
[0023]支撑柱12的顶部形成第一插接结构121,支撑柱12的底部形成第二插接结构122,第一插接结构121与第二插接结构122相互配合;上下相邻的两养殖单元1通过第一插接结构121和第二插接结构122连接固定。
[0024]箱体11的顶部的四周向内弯折延伸形成防晃荡折边17。箱体11采用无毒耐腐蚀高分子材料。
[0025]水平连接器2包括一横杆,横杆的两端向下弯折并形成第三插接结构21;第三插接
结构21与第一插接结构121配合;水平连接器2分别通过第三插接结构21连接于层叠养殖单元组的最顶部的两相邻养殖单元1的两端的两相邻支撑柱12的顶部。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其使用步骤如下:
[0027]1、将养殖单元1在竖直方向叠加2~3层,形成若干层叠养殖单元组;
[0028]2、在层叠养殖单元组的顶部安装水平连接器2,将养殖单元1立体地连成一片,并固定在船体结构上;
[0029]3、将供水、排水、排污管线连接至相应接口;
[0030]4、注水调试后即可实施大菱鲆养殖。
[0031]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布置的至少两个层叠养殖单元组,每一所述层叠养殖单元组包括沿竖直方向层叠布设可拆卸连接的数量相同的至少两养殖单元;相邻两所述层叠养殖单元组的最顶部的所述养殖单元通过两水平连接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单元包括一箱体和四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四角;所述箱体的第一端底部设置有一进水口,所述箱体的第二端的上部设置有一出水口,所述箱体的第二端的底部下凹形成一积污槽,所述积污槽底部连接有一排污口;所述箱体的底面平坦且自所述箱体的第一端向所述箱体的第二端方向向下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菱鲆海上立体养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涛黄温赟张耀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