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循环植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671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循环植绒装置,包括植绒室,植绒室前侧设有操作口,料斗位于植绒室内部下方,第一螺旋上料机水平设置在料斗下方,与料斗内部连通;料槽位于植绒室底部,分别连通第一螺旋上料机与第二螺旋上料机,喂料机置于料槽内;第二螺旋上料机竖直设置在植绒室外侧,第二螺旋上料机上端与振动筛相连通,电网设置在植绒室内,与静电发生器电性连接;还包括控制模块,料槽内设有第一料位计,振动筛内设有第二料位计,控制模块根据第一、第二料位计的信息控制两个螺旋上料机及喂料机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二次螺旋输送方式将绒毛输送到顶部,避免绒毛与管壁的高速摩擦,绒毛表面性能不易破坏,提高绒毛利用率。提高绒毛利用率。提高绒毛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循环植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植绒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循环植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植绒是指将短纤维(长度一般为0.03~0.5cm)垂直固定于涂有粘合剂的基材上的方法。植绒的原理是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使绒毛带上负电荷,把需要植绒的物体放在零电位或接地条件下,绒毛受到异电位被植物体的吸引,呈垂直状加速飞升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由于被植物体涂有胶粘剂,绒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体上。
[0003]目前,常用的植绒方式有3种,第一种是喷绒式,即绒毛在风动状态下,绒毛经过风管,从喷头喷出,喷头安装针式电极,经过喷头的绒毛带上静电,飞到植绒部件上。这种植绒方式对三维物体植绒效果好,手持或机械手夹紧喷头都可以多角度活动,实现对三维物体的植绒生产。但是,绒毛经过风管吹出,运动过程中绒毛与管壁发生摩擦,造成绒毛表面性能改变,循环几次后,绒毛飞升性能大大降低,造成绒毛报废,需要返厂处理,从而提高生产成本。
[0004]第二种是下飞式,即绒毛从下自上飞升,对表面物体植绒,这种方式,生产过程中容易污染绒毛。由于操作过程中,植绒制品容易吸附可见杂质,在植绒过程中静电场的作用下,杂质容易进入绒毛中,对植绒产品产生“鱼眼”缺陷,因此,这种植绒方法仅适合某些对外观要求不高的工艺品类使用。
[0005]第三种是上飞式植绒,即绒毛自上向下落下,经过下面的静电网后,带上静电进行植绒。这种植绒方式的顶部绒毛大多采用人工加料的方式,也有部分采用风动方式将落下的绒毛重新输送到顶部的加料箱。这种落毛方式均采用刷滚旋转的方式,循环的绒毛仍然带有杂质,容易造成植绒制品缺陷,另外风动输送绒毛,容易造成绒毛性能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循环植绒装置,可以减少绒毛内的杂质含量,避免出现绒毛表面性能的损失。
[0007]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循环植绒装置,包括植绒室,植绒室前侧设有操作口,植绒室内设有植绒组件和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料斗、第一螺旋上料机、料槽、喂料机、第二螺旋上料机和上料管,料斗位于植绒室内部下方,第一螺旋上料机水平设置在料斗下方,与料斗内部连通;所述料槽位于植绒室底部,喂料机置于料槽内,第二螺旋上料机竖直设置在植绒室外侧,料槽一端与第一螺旋上料机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螺旋上料机底部相连通;所述植绒组件包括振动筛、电网和静电发生器,振动筛位于植绒室上方进口处,第二螺旋上料机顶部通过倾斜的上料管与振动筛相连通;电网设置在植绒室内,位于振动筛下方,且电网与静电发生器电性连接;还包括控制模块,料槽内设有第一料位计,振动筛内设有第二料位计,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料位计的料位信息控制第一螺旋上料机工作,控制模块根据第二料位计的料位信息控制喂料机、第二螺旋上料机工作。
[0008]初始状态时,绒毛从操作口进入,置于料斗内,待植绒部件采用手动夹具或机械手夹具方式,从操作口伸入植绒室内,位于电网下方;植绒时,静电发生器工作,使电网带上高压静电,振动筛启动,筛落的绒毛通过静电网,沿电场方向垂直飞下,落在待植绒部件上,不断旋转待植绒部件,在所有面上进行植绒,完成植绒后的零部件,从植绒室内取出,放置在周转车上或直接送入烘干线上进行烘干处理;植绒作业完成。植绒过程中,未粘附在植绒部件上的绒毛,靠重力落在料斗内,通过第一螺旋上料机输送至料槽内,料槽内的第一料位计检测料槽内绒毛的高度,当绒毛高度达到第一料位计检测高度时,第一螺旋上料机停止工作,当绒毛高度低于第一料位计检测高度时,则第一螺旋上料机开始工作。料槽内的绒毛通过喂料机送入第二螺旋上料机,输送至顶部振动筛内,振动筛内的第二料位计可以检测筛网上绒毛的高度,当绒毛高度达到第二料位计检测高度时,则喂料机、第二螺旋上料机停止工作,当绒毛高度低于第二料位计检测高度时,则喂料机、第二螺旋上料机开始工作,保证振动筛内总有适宜的存料。
[0009]优选地,所述料斗上端为大口径端,下端为小口径端,且大口径端边沿与植绒室内壁完全贴合,小口径端与第一螺旋上料机相连通。料斗上端开口足够大,可以将落下的绒毛全部接住,避免绒毛落入料斗与植绒室内壁的间隙处,减少绒毛损耗。初次生产时,先将绒毛通过植绒室的操作口加入到料斗内,根据绒毛的消耗量,每天补充一次即可。
[0010]优选地,所述喂料机包括一竖向设置的旋转轴和固定在旋转轴上的喂料叶片,第二螺旋上料机包括第二上料电机、第二输送杆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底部与料槽相连通,第二输送杆上设有第二螺旋叶片,第二输送杆与喂料机的旋转轴互相平行,第二上料电机通过齿轮组同步带动第二输送杆与旋转轴转动,控制模块根据第二料位计的料位信息控制第二上料电机工作。料斗的绒毛被第一螺旋上料机输送到料槽内,料槽内的喂料机通过旋转的喂料叶片将绒毛推到第二螺旋叶片处,被第二螺旋叶片向上推动,最后通过倾斜的上料管落入振动筛内。喂料机和第二螺旋上料机由同一个电机提供动力,可以同步工作,保证绒毛自动上料工作的稳定性。
[0011]优选地,所述齿轮组包括由第一皮带相连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以及由第二皮带相连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主动轮安装在第二上料电机的电机轴上,从动轮和第一传动轮同轴安装在第二输送杆上,第二传动轮固定安装在喂料机的旋转轴下端。第二上料电机带动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第一皮带带动从动轮,从动轮与第一传动轮同轴固定,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二皮带带动第二传动轮,完成两组齿轮的同步传动。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旋上料机包括第一上料电机、第一输送杆和第一壳体,第一输送杆与第一上料电机相连,第一输送杆上设有第一螺旋叶片,第一上料电机可带动第一螺旋叶片转动,控制模块控制第一上料电机工作;第一壳体为圆柱形结构,套在第一螺旋叶片外侧,第一壳体一端与料斗相连通,另一端伸入料槽内,且伸入料槽内的一端上设有一落料口。料斗内的绒毛根据重力作用,落入第一壳体内,旋转的第一螺旋叶片将绒毛向料槽一侧推动,最终从落料口落入料槽内。
[0013]优选地,所述上料管整体倾斜设置,高位端连通第二螺旋上料机,低位端连通振动筛顶部的喇叭形护罩,护罩为柔性材质,振动筛底部为筛网,筛网与植绒室上方的进口位置相对。振动筛选用直排振动筛,振动筛与上料管之间采用柔性材质的护罩相连,避免振动筛工作时,对上料管产生振动作用,护罩为喇叭形,方便绒毛分散落入筛网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采用二次螺旋输送方式将绒毛输送到顶部,上料过程无风机输送,避免绒毛与管壁的高速摩擦,绒毛表面性能不易破坏,提高绒毛利用率;
[0016]2)落毛方式采用振动筛,振动筛筛落的绒毛分散均匀,难于聚集成团,更易在植绒面上均匀分散,不易产生“鱼眼”缺陷;
[0017]3)振动筛相当于一层过滤网,杂质可残留在振动筛内,快速将绒毛中的杂质分离出去,提高绒毛合格率。
附图说明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循环植绒装置,包括植绒室,植绒室前侧设有操作口,其特征在于:植绒室内设有植绒组件和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料斗、第一螺旋上料机、料槽、喂料机、第二螺旋上料机和上料管,料斗位于植绒室内部下方,第一螺旋上料机水平设置在料斗下方,与料斗内部连通;所述料槽位于植绒室底部,喂料机置于料槽内,第二螺旋上料机竖直设置在植绒室外侧,料槽一端与第一螺旋上料机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螺旋上料机底部相连通;所述植绒组件包括振动筛、电网和静电发生器,振动筛位于植绒室上方进口处,第二螺旋上料机顶部通过倾斜的上料管与振动筛相连通;电网设置在植绒室内,位于振动筛下方,且电网与静电发生器电性连接;还包括控制模块,料槽内设有第一料位计,振动筛内设有第二料位计,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料位计的料位信息控制第一螺旋上料机工作,控制模块根据第二料位计的料位信息控制喂料机、第二螺旋上料机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植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上端为大口径端,下端为小口径端,且大口径端边沿与植绒室内壁完全贴合,小口径端与第一螺旋上料机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植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料机包括一竖向设置的旋转轴和固定在旋转轴上的喂料叶片,第二螺旋上料机包括第二上料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睿李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希尔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