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BR式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6555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BR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清水池以及清水输送装置,沉淀池与清水池之间通过隔断壁隔开,隔断壁上开设有溢流孔,在沉淀池与清水池处安装有清水输送装置,清水输送装置用于将沉淀池内清水输送至清水池;清水输送装置包括:过滤头、自吸泵、清水输送管路、手动阀、电动三通阀、余水输送管路以及止回阀,过滤头伸入至沉淀池内,过滤头连通至清水输送管路一端,清水输送管路中部安装有自吸泵,自吸泵背离过滤头一侧安装有手动阀,手动阀用于开闭清水输送管路;电动三通阀位于自吸泵与过滤头之间。该MBR式污水处理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极有可能沉淀从沉淀池进入清水池内的问题。清水池内的问题。清水池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BR式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MBR式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实现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将污水处理成为能够排放的水,因此需要使用污水处理多功能池。
[0003]污水处理多功能池包括: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以及清水池,厌氧池内不通入空气,实现在厌氧环境下将污水中一些物质进行分解,厌氧池处理污水后再使用好氧池进行好氧分解处理,随后污水在沉淀池沉淀,沉淀后的水进入到清水池,随后排出。虽然能够实现对污水进行处理,但是该多功能池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0004]沉淀池与清水池之间用隔挡壁隔开,隔挡壁顶部开设有溢流孔,溢流孔供沉淀池内水进入到清水池内,一般沉淀在沉淀池的底部,从而借沉淀与清水分离的效果,通过溢流孔将水引入到清水池内,通过沉淀密度大于清水密度的特点,将沉淀与清水分离。由于有些沉淀密度并不大于清水密度,有些沉淀也因为时间等原因可能还没沉淀到沉淀池底部,因此极有可能沉淀跟着清水一起从沉淀池进入到清水池,清水池背离沉淀池一侧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直接将清水池内水排出,导致从清水池输出去的水可能含有沉淀,达不到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提供一种MBR式污水处理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极有可能沉淀从沉淀池进入清水池内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MBR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清水池以及清水输送装置,沉淀池与清水池之间通过隔断壁隔开,隔断壁上开设有溢流孔,在沉淀池与清水池处安装有清水输送装置,清水输送装置用于将沉淀池内清水输送至清水池;清水输送装置包括:过滤头、自吸泵、清水输送管路、手动阀、电动三通阀、余水输送管路以及止回阀,过滤头伸入至沉淀池内,过滤头连通至清水输送管路一端,清水输送管路中部安装有自吸泵,自吸泵背离过滤头一侧安装有手动阀,手动阀用于开闭清水输送管路;电动三通阀位于自吸泵与过滤头之间,电动三通阀输入端通过清水输送装置与过滤头连通,电动三通阀第一输出端连通至自吸泵输入端,电动三通阀第二输出端连通至余水输送管路一端,余水输送管路另一端处安装有止回阀,止回阀用于防止水通过余水输送管路从清水池流动到沉淀池内。
[0008]优选的是,过滤头包括:外网、内网、过滤布袋以及盖体,外网以及内网均为箱状结构,外网和内网均能供水通过,内网设置在外网内,内网与外网之间夹紧有过滤布袋,外网上盖有盖体,盖体与外网可拆卸连接,过滤布袋顶部边缘以及内网顶部边缘均被盖体压紧在外网顶部边缘上。
[0009]优选的是,在盖体内设置有能供水通过的夹紧盖,夹紧盖被盖体压紧在内网上,夹
紧盖与盖体配合夹紧清水输送管路端部形成的凸环,清水输送管路穿过盖体。
[0010]优选的是,在外网顶部边缘上凹陷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过滤布袋顶部边缘以及内网顶部边缘。
[0011]优选的是,第一容纳槽内壁凸出形成有定位柱,定位柱插入至过滤布袋顶部边缘开设的定位孔内,定位柱至少有3个。
[0012]优选的是,盖体凹陷形成有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用于容纳夹紧盖底部边缘。
[0013]优选的是,内网包括:安装环、上环体、中间杆以及底网,安装环用于置入到第一容纳槽内,安装环固定在上环体外,上环体与底网之间通过若干中间杆连接,底网上开设有穿孔,穿孔供水穿过,所有中间杆均在一个圆周上。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同时设置清水输送装置,实现了将沉淀池内清水抽入到清水池内,过滤头能将沉淀阻挡在外,将清水与沉淀分离,从而实现了仅仅清水进入到清水池内,避免了沉淀进入清水池内而导致排出的水达不到处理效果,从而提高了排出水的质量;
[0016]2)再者,设置了电动三通阀、余水输送管路以及止回阀,实现了当自吸泵停止工作后电动三通阀,切换过滤头与余水输送管路连通的位置,余水从余水输送管路继续输入至清水池,在余水输送管路上安装有止回阀,止回阀只允许水从沉淀池输入至清水池,不允许水从清水池输入至沉淀池。
[0017]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MBR式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过滤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过滤头的剖视图;
[0021]图4为内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沉淀池1、清水池2、清水输送装置3、过滤头31、外网311、内网312、过滤布袋313、盖体314、定位柱315、夹紧盖316、自吸泵32、清水输送管路33、手动阀34、电动三通阀35、余水输送管路36、止回阀3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MBR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1、清水池2以及清水输送装置3,沉淀池1与清水池2之间通过隔断壁隔开,隔断壁上开设有溢流孔,在沉淀池1与清水池2处安装有清水输送装置3,清水输送装置3用于将沉淀池1内清水输送至清水池2;清水输送装置3包括:过滤头31、自吸泵32、清水输送管路33、手动阀34、电动三通阀35、余水输送管路36以及止回阀37,过滤头31伸入至沉淀池1内,过滤头31连通至清水输送管路33一端,清水输送管路33中部安装有自吸泵32,自吸泵32背离过滤头31一侧安装有手动阀34,手动阀34用于开闭清水输送管路33;电动三通阀35位于自吸泵32与过滤头
31之间,电动三通阀35输入端通过清水输送装置3与过滤头31连通,电动三通阀35第一输出端连通至自吸泵32输入端,电动三通阀35第二输出端连通至余水输送管路36一端,余水输送管路36另一端处安装有止回阀37,止回阀37用于防止水通过余水输送管路36从清水池2流动到沉淀池1内。
[0025]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过滤头31,过滤头31包括:外网311、内网312、过滤布袋313以及盖体314,外网311以及内网312均为箱状结构,外网311和内网312均能供水通过,内网312设置在外网311内,内网312与外网311之间夹紧有过滤布袋313,外网311上盖有盖体314,盖体314与外网311可拆卸连接,过滤布袋313顶部边缘以及内网312顶部边缘均被盖体314压紧在外网311顶部边缘上。
[0026]为了实现清水输送管路33的安装,实现盖体314与外网311扣合时既能实现过滤布袋313的安装,又能实现水输送管路端部的安装,简化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在盖体314内设置有能供水通过的夹紧盖316,夹紧盖316被盖体314压紧在内网312上,夹紧盖316与盖体314配合夹紧清水输送管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BR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清水池以及清水输送装置,沉淀池与清水池之间通过隔断壁隔开,隔断壁上开设有溢流孔,在沉淀池与清水池处安装有清水输送装置,清水输送装置用于将沉淀池内清水输送至清水池;清水输送装置包括:过滤头、自吸泵、清水输送管路、手动阀、电动三通阀、余水输送管路以及止回阀,过滤头伸入至沉淀池内,过滤头连通至清水输送管路一端,清水输送管路中部安装有自吸泵,自吸泵背离过滤头一侧安装有手动阀,手动阀用于开闭清水输送管路;电动三通阀位于自吸泵与过滤头之间,电动三通阀输入端通过清水输送装置与过滤头连通,电动三通阀第一输出端连通至自吸泵输入端,电动三通阀第二输出端连通至余水输送管路一端,余水输送管路另一端处安装有止回阀,止回阀用于防止水通过余水输送管路从清水池流动到沉淀池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BR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头包括:外网、内网、过滤布袋以及盖体,外网以及内网均为箱状结构,外网和内网均能供水通过,内网设置在外网内,内网与外网之间夹紧有过滤布袋,外网上盖有盖体,盖体与外网可拆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明远陶亮杨培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