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523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槽、第二过滤槽、第一沉水槽、第二沉水槽和储水槽;第一过滤槽连接养殖池的出水管;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溢水口,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内均设置有多个过滤吸附网;第二过滤槽与第一沉水槽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溢水口;第一沉水槽和第二沉水槽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下方留有间隙,间隙连通第一沉水槽和第二沉水槽;第二沉水槽和储水槽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溢水口;储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污水进行充分的过滤或沉水处理,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
,尤其涉及一种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将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而在养殖池的污水排出后,由于污水中含有投喂饲料产生的油脂和鱼粪等物质,需要对排出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后才能够将水进行再利用。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污水在过滤池的各个处理槽之间的流动速度较快,使得污水得不到充分的过滤和沉水处理,从而导致污水处理结果不理想,也不便于污水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过滤系统。
[0005]一种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槽、第二过滤槽、第一沉水槽、第二沉水槽和储水槽;所述第一过滤槽连接养殖池的出水管;所述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溢水口,所述第一过滤槽和所述第二过滤槽内均设置有多个过滤吸附网;所述第二过滤槽与所述第一沉水槽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溢水口;所述第一沉水槽和所述第二沉水槽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下方留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第一沉水槽和所述第二沉水槽;所述第二沉水槽和所述储水槽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溢水口;所述储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系统底部设置有连通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槽内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一溢水口底部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一溢水口底部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槽内设置有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二溢水口底部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二溢水口底部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沉水槽内设置有第三挡水板,所述第三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三溢水口底部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三溢水口底部设置。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通过各个溢水口减缓污水在过滤系统中的流动速度,从而对污水进行充分的过滤或沉水处理,污水处理效果更好,便于对过滤后的水进行再利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中,第一过滤槽10、第一挡板11、第一溢水口111、挡水板12、第二过滤槽20、第二挡板21、第二溢水口211、第一沉水槽30、隔板31、间隙311、第二沉水槽40、第三挡板41、第
三溢水口411、储水槽50、连接管60。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技术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4]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槽10、第二过滤槽20、第一沉水槽30、第二沉水槽40和储水槽50;第一过滤槽10连接养殖池的出水管;第一过滤槽10和第二过滤槽20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溢水口111,第一过滤槽10和第二过滤槽20内均设置有多个过滤吸附网(图未示);第二过滤槽20和第一沉水槽30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21,第二挡板21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溢水口211;第一沉水槽30和第二沉水槽40之间设置有隔板31,隔板31下方留有间隙311,间隙311连通第一沉水槽30和第二沉水槽40;第二沉水槽40和储水槽50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41,第三挡板41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溢水口411;储水槽50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图未示)。
[001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养殖池的出水管连通第一过滤槽10进行输水,第一过滤槽10和第二过滤槽20内均设置有多个过滤吸附网,第一过滤槽10和第二过滤槽20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溢水口111,减缓污水流动速度,从而实现污水的充分过滤;第二过滤槽20与第一沉水槽30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21,第二挡板21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溢水口211;第一沉水槽30和第二沉水槽40之间设置有隔板31,隔板31下方留有间隙311,通过间隙311连通第一沉水槽30和第二沉水槽40;第二沉水槽40和储水槽50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41,第三挡板41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溢水口411;储水槽50底部设置有排水管,从而完成该过滤系统中污水的过滤,能够通过各个溢水口减缓污水在过滤系统中的流动速度,从而对污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和沉水处理,污水处理效果更好,便于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再利用。
[0016]在实际使用时,需要设置在过滤池中设置多个过滤系统,多个过滤系统之间相互连通,对养殖池排出的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处理。
[0017]其中,过滤系统底部设置有连通管60,连通管60用于多个过滤系统之间的连通。
[0018]其中,第一过滤槽11内设置有挡水板12,挡水板12位于第一溢水口111底部与第一过滤槽10底部之间,且靠近第一溢水口111底部设置。
[0019]具体地,为了避免还未过滤完全的水从第一溢水口111直接溢出,在靠近第一溢水口111底部设置有挡水板12,从而对污水进行充分过滤。若在第一挡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溢水口111时,可以设置对应的挡水板12,从而实现充分过滤。
[0020]其中,第二过滤槽20内设置有第二挡水板(图未示),第二挡水板位于第二溢水口211底部下方,且靠近第二溢水口211底部设置。
[0021]具体地,第二过滤槽20内设置第二挡水板,使得第二过滤槽20内的水进行充分过滤后,再进入沉水槽40。
[0022]其中,第二沉水槽40内设置有第三挡水板(图未示),第三挡水板位于第三溢水口411底部下方,且靠近第三溢水口411底部设置。
[0023]具体地,第二沉水槽40内设置有第三挡水板,从而使得过滤后的水进行充分的沉
水处理之后,再进入储水槽内。
[0024]其中,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滤槽、第二过滤槽、第一沉水槽、第二沉水槽和储水槽;所述第一过滤槽连接养殖池的出水管;所述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溢水口,所述第一过滤槽和所述第二过滤槽内均设置有多个过滤吸附网;所述第二过滤槽与所述第一沉水槽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溢水口;所述第一沉水槽和所述第二沉水槽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下方留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第一沉水槽和所述第二沉水槽;所述第二沉水槽和所述储水槽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溢水口;所述储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拉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恺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