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养殖动物逃逸的稻田围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46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养殖动物逃逸的稻田围网,包括多根沿田埂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与田埂垂直设置,且下端插入田埂中,环绕稻田一周设置有围网,所述围网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围网上侧与田埂垂直设置,所述围网下侧平铺于田埂上,田埂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压条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垂直设置多根,且上端分别与所述压条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下端尖锐,且插入田埂中,所述压条将平铺于田埂上的所述围网下侧固定于田埂表面。与传统覆土盖压的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着效果更好,且可重复利用,制作工艺简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有推广应用价值。有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养殖动物逃逸的稻田围网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围网,特别是一种防止养殖动物逃逸的稻田围网。

技术介绍

[0002]稻田养殖模式中的养鸭、养鸡、养蛙等均需要设置围网,以防止养殖动物的逃逸及外部动物的入侵,当前,稻田围网以尼龙围网占主体。在稻田尼龙围网的设置过程中,围网近地端的固定的一个难题,通常的做法是就近挖泥覆盖。泥土覆盖抗雨水洗蚀能力弱,大雨过后或者田内水溢出时通常会形成“漏洞”,养殖动物和外部天敌很容易进出稻田,严重影响养殖效果,同时,泥土覆盖工作量大,因为覆盖的面积接近整个田埂的面积。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稻田尼龙围网近地端固着装置,提高固着效果,减轻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稻田围网,防止养殖动物的逃逸及外部动物的入侵,减轻工作量。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养殖动物逃逸的稻田围网,包括多根沿田埂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与田埂垂直设置,且下端插入田埂中,环绕稻田一周设置有围网,所述围网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围网上侧与田埂垂直设置,所述围网下侧平铺于田埂上,田埂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压条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垂直设置多根,且上端分别与所述压条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下端尖锐,且插入田埂中,所述压条将平铺于田埂上的所述围网下侧固定于田埂表面。
[0006]利用固定装置将平铺于田埂上的所述围网下侧固定于田埂表面,防止养殖动物的逃逸及外部动物的入侵
[0007]优选地,所述压条采用木条,所述压条为材质致密的樟木或松木,长为2

4m,宽度和厚度均为4

10厘米。
[0008]优选地,所述固定杆采用钢条,所述固定杆两端尖锐,直径为5

10毫米,长度为15

20厘米,所述固定杆插入所述压条内的长度为3

5厘米,所述固定杆入土的长度为10

17厘米,相邻所述固定杆的间隔为40

60厘米。固定装置采用木条和钢条制成,取材通用,制作方法简便。
[0009]优选地,为了防止围网松塌,多根相邻所述立柱之间通过绳子或细铁丝连接,所述围网上端与所述绳子或细铁丝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当在稻田养鸡或养蛙时,所述围网的高度为1.5

2米。
[0011]优选地,当在稻田养鸭时,所述围网的高度为0.8

1米。根据养殖动物不同,设置不同高度的围网。
[0012]优选地,所述围网为尼龙网。
[0013]优选地,所述压条上表面固定有拉手,所述拉手设置于所述压条的两端。不需要使
用围网时,利用拉手取出固定装置,回收围网和立柱,进行重复回收利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与传统覆土盖压的方法相比,本技术固着效果更好,且可重复利用,制作工艺简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立柱;2.围网;3.压条;4.固定杆;5.绳子或细铁丝;6.连接点;7.田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包括多根沿田埂7设置的立柱1,立柱1与田埂7垂直设置,且下端插入田埂7中。环绕稻田一周设置有围网2,围网2为尼龙网,围网2与立柱1固定连接,围网2上侧与田埂7垂直设置,围网2下侧平铺于田埂7上。田埂7上设有固定装置,如图3所示,固定装置包括压条3和固定杆4,固定杆4垂直设置多根,且上端分别与压条3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杆4插入田埂7中,压条3将平铺于田埂7上的围网2下侧固定于田埂7表面。压条3采用木条,压条3为材质致密的樟木或松木,长为2m,宽度和厚度均为4厘米,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田埂长度来进行调节。固定杆4采用钢条,钢条两端尖锐,直径为5毫米,长度为15厘米,固定杆4插入压条3内的长度为3厘米,固定杆4入土的长度为12厘米,相邻固定杆4的间隔为40厘米。多根相邻立柱1之间通过绳子或细铁丝5连接,围网2上端与绳子或细铁丝5固定连接,围网2上端与绳子或细铁丝5之间通过连接点6固定连接。在稻田养鸡或养蛙时,围网2的高度为1.5

2米。在稻田养鸭时,围网2的高度为0.8

1米。压条3上表面固定有拉手,拉手设置于压条3的两端。
[0020]可在两根立柱1之间固定一扇门,门的左侧与其中一根立柱1铰接,门的右侧临近另一根立柱1,便于进出管理稻田中的动物。其余部分稻田再通过围网2围起来。
[0021]根据附图所示构造,利用木条和多个钢条组成固定装置。
[0022]稻田设置尼龙围网时,将围网上部固定在预先打好的立柱上,围网近地端与田埂贴紧,将钢条端朝下,用力将装置往下插,使钢条穿过围网后插入田埂内,从而将围网近地端和田埂牢牢固定。
[0023]装置检查与回收:稻田养殖过程中定期检查装置是否松动;稻田养殖结束及时回收,循环利用。
[0024]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固着效果更好,工作量降低,且装置可重复利用,制作工艺简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养殖动物逃逸的稻田围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沿田埂设置的立柱(1),所述立柱(1)与田埂垂直设置,且下端插入田埂中,环绕稻田一周设置有围网(2),所述围网(2)与所述立柱(1)固定连接,所述围网(2)上侧与田埂垂直设置,所述围网(2)下侧平铺于田埂上,田埂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压条(3)和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垂直设置多根,且上端分别与所述压条(3)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下端尖锐,且插入田埂中,所述压条(3)将平铺于田埂上的所述围网(2)下侧固定于田埂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养殖动物逃逸的稻田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3)采用木条,所述压条(3)为材质致密的樟木或松木,长为2

4m,宽度和厚度均为4

10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养殖动物逃逸的稻田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4)采用钢条,所述固定杆(4)两端尖锐,直径为5

10毫米,长度为15

20厘米,所述固定杆(4)插入所述压条(3)内的长度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印黄璜陈灿王忍龚向胜吴丹罗雨聪廖欣汤伟钟康裕吴良洁张泉伍世豪马学虎张岚杨也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