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08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汇流条和绝缘板的层结构,通过减少绝缘板的数量以降低生产成本。设置在上绝缘板16下表面上的汇流条4的下表面对着设在下绝缘板17上表面上的汇流条5的上表面,并以给定的距离T隔离开。置放从上绝缘板16下表面和下绝缘板17上表面伸出的肋条16b、17a、17b的空隙与汇流条4和5相对的表面接触。(*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纳在电连接盒中的含有汇流条和绝缘板的层结构。如图3所示,用于连接机动车的电气配线的电连接盒设有上壳1和下壳2。含有形成内电路的汇流条3-6和绝缘板7-9的层状部件10被置于壳体1和2确定的空间。汇流条3至6通过中间端子13与继电器11和保险丝12连接,该继电器和保险丝安装在此上壳1上表面上形成的插座中。如图4的详细说明,举例来说,层状部件10是这样构成的第一汇流条3设置在上绝缘板7的上表面,第二汇流条4设置在中间绝缘板8的上表面,第三汇流条5设置在下绝缘板9的上表面,第四汇流条6设置在下绝缘板9的下表面。上绝缘板7的下表面和中间绝缘板8的下表面分别与在中间绝缘板8中形成的肋条8a的上表面和在下绝缘板9中形成的肋条9a的上表面相接触。进一步说,上绝缘板7的下表面和中间绝缘板8的下表面实质上分别与第二汇流条4的上表面和第二汇流条5的上表面相接触。然而,层状部件10需要去安排四层汇流条3至6的三层绝缘板7至9。这就导致了层状部件10的部件数量的增加和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增加了电连接盒的重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汇流条和绝缘板的层结构,通过减少绝缘板的数量降低成本,特别有助于使得连接盒变轻。本专利技术的这一目的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结构完成。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为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本专利技术在这里提供了容置在电连接盒中的层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至少两个相邻汇流条层的相对表面之间的绝缘板,每一个汇流条层至少包括一个汇流条,其中,与绝缘板中的至少一个一体成形的间隔部件靠在绝缘板平面的实际垂直方向以一定距离保持其相对的表面来提供间隔区域,该绝缘板的厚度大于至少两个汇流条层的组合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间隔区域中,安排在上绝缘板下表面的一个汇流条层的汇流条的下表面对着安排在下绝缘板上表面的另一个汇流条层的汇流条的上表面,并相互隔离。更好的是,间隔部件包括置放从上绝缘板的下表面伸出的肋条的空隙和置放以相反的方向从下绝缘板的上表面伸出的肋条的空隙,并且最好与相对的汇流条接触。更好的方式是,提供间隔空间的间隔部件安排在相邻绝缘板的每个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最好实施例,具有至少一个汇流条的至少一个汇流条层被安置在不面对相邻绝缘板的绝缘板表面上。汇流条最好固定在每一个绝缘板的上和下表面上,其中每一个汇流条分别与通孔中的至少一个一起形成,从相应的绝缘板伸出的定位肋插入该通孔中。另一优选的方式是,通过定位肋的前端变形,使汇流条与相应的绝缘板紧固。优选的方式是,两相邻绝缘板设有若干间隔部件,每个间隔部件分别对着另一个绝缘板伸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隔离绝缘板的间隔大于上述垂直方向相邻汇流条的三层组合的总厚度。最好,至少一个间隔区域包括梯形部分,其中梯形部分最好支撑中间汇流条层的汇流条,它们最好大致处于中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这里提供了容纳在电连接盒中汇流条和绝缘板的层结构,其中,安排在上绝缘板的下表面上的汇流条的下表面对着安排在下绝缘板上表面上的汇流条的上表面,并以给定的距离隔空,而不需要在其间安排绝缘板。此外,其中从上绝缘板下表面和以相反方向从下绝缘板上表面伸出的肋条的空隙与相对的汇流条接触。在这个层结构中,设置在上绝缘板(对应第二汇流条)下表面上的汇流条的下表面对着设置在下绝缘板上表面上的汇流条上表面并与之隔离。此外,置放从上绝缘板下表面和以相反方向从下绝缘板上表面伸出的肋条的空隙实质上与相对的汇流条或相对的绝缘板的相对的表面接触。因此,各自的汇流条可以被保留,且相互隔开。这样,设置在现有技术层结构中第二和第三汇流条之间的绝缘板就可以省掉。换句话说,如果N代表汇流条层的数量,I代表绝缘板的数量,可以对现有技术和本专利技术分别建立等式I=N-1和I=N/2。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需要的绝缘板的数量能与汇流条层成比例地减少。如果绝缘板和汇流条层从最底层交替设置,绝缘板和汇流条不一定需要相互紧固。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最底部绝缘板下表面上的汇流条可以由下壳体托位。如上面描述清楚地表明的那样,设置在上绝缘板下表面上的汇流条的下表面对着设置在下绝缘板上表面上的汇流条上表面并以给定的间隔相互隔离,从绝缘板伸出的肋条被容置在空隙内,因此中间绝缘板可以省掉。由于绝缘板的数量可以被减少,这就减少了部件的数量使层结构降低了成本,并使容纳汇流条和绝缘板的电连接盒做得更轻。汇流条最好固定在每个绝缘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如果汇流条预先固定在绝缘板的上、下表面上,则由置放从下绝缘板伸出的肋条的空隙安置设置在上绝缘板下表面上的汇流条不是必需的。因此,与由置放肋条的空隙安装汇流条的情况相比,汇流条可以更可靠地安装在给定的位置。此外,每个汇流条可以与通孔一起形成,该通孔中插入了从相应绝缘板伸出的定位肋条,汇流条可以通过变形的定位肋条的前端与相应绝缘板固定。汇流条和绝缘板的这种固定可以仅靠改变定位肋的形状完成,从而得到了满意的装配。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和相应的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和其它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就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汇流条和绝缘板的层状部件的局部剖视图,图1(B)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汇流条和绝缘板的层状部件的局部剖视图,图2(A)是图1(A)的层状部件分解的局部透视图,图2(B)是显示定位肋的剖视图,图3是电连接盒的分解图,图4是现有的层状部件的局部剖视图。下面参照给出的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由相同参考标记表示图3和图4所示现有技术的具有相同结构的部件和工作情况未在说明书中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层状部件15是这样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汇流条3、4被分别设置在或者被插入上绝缘板16的上和下表面,第三和第四汇流条5、6被分别设置在下绝缘板17的上和下表面。若干汇流条或一组汇流条3、4、5和6被设置在不同平面上,该平面尤其指平行的绝缘平面。设置在上绝缘板16下表面上的第二汇流条4的下表面对着设置在下绝缘板17上表面上的第三汇流条并以给定的距离T相隔离。间隔T对应图4所示现有技术的中间绝缘板8的厚度。置放向下绝缘板17上表面伸出的肋条16b的空隙在上绝缘板16下表面上一体或整体形成。肋条16b与设置在下绝缘板17上表面上的第三汇流条5的上表面接触。置放向上绝缘板16下表面伸出的肋条17a和16b的空隙在下绝缘板17上表面上整体形成。肋条17a与上绝缘板16的下表面接触,另一方面,肋条17b与设置在上绝缘板16下表面上的第二汇流条4的下表面相接触。确定用来安排第一汇流条3间隔的肋条16a在上绝缘板16的上表面上整体形成。另外,确定用来安排第四汇流条6间隔的肋条17a在下绝缘板17的下表面上整体形成。如图2(B)所示,设置在相应绝缘板16、1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汇流条3至7与细通孔3a至7a一起形成。从绝缘板16、1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伸出的呈细轴形状的定位肋16d、16d插入通孔3a至7a中。定位肋条16d、17d的前端被变形,例如,通过加热熔化它们形成具有其直径大于定位肋条16d、17d其它部分的顶部16e、17e。这样,汇流条3至7就固定在绝缘板16、17上了。如此制造的绝缘板和汇流条按如下方式装配。首先,预先将汇流条3至6固定在绝缘板16、17的上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置在电连接盒中的层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至少两个相邻的汇流条层(3-7;18)相对的表面之间的绝缘板(16,17),每个汇流条层包括至少一个汇流条,其中,与绝缘板(16,17)的至少一个一体成形的间隔部件(16a,16b,17a,17b)在绝缘板(16,17)的平面的实际垂直方向以一定距离保持其相对的表面来提供间隔区域,该绝缘板的厚度大于至少两个汇流条层(3-7;18)的组合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5-5-23 124001/951.一种容置在电连接盒中的层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至少两个相邻的汇流条层(3-7;18)相对的表面之间的绝缘板(16,17),每个汇流条层包括至少一个汇流条,其中,与绝缘板(16,17)的至少一个一体成形的间隔部件(16a,16b,17a,17b)在绝缘板(16,17) 的平面的实际垂直方向以一定距离保持其相对的表面来提供间隔区域,该绝缘板的厚度大于至少两个汇流条层(3-7;18)的组合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间隔区域内,设置在上绝缘板(16)下表面上的一个汇流条层(4)的下表面对着设置在下绝缘板(17)上表面上的另一个汇流条层(5)的汇流条的上表面,并与之相隔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结构,其特征在于间隔部件包括置放从上绝缘板(16)的下表面伸出的肋条(16b,17a,17b;16b′,16b″,17b′)的空隙和置放从下绝缘板(17)上表面的相反方向伸出的肋条(16a,17b)的空隙,并最好与相对的汇流条(4,5)接触。4.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提供间隔区域的间隔部件(16b,17a,17b;16b′,16b″,17b′)被设置在相邻绝缘板(16,17)的每个表面上。5.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汇流条的至少一个汇流条层(3;6)被设置在不面向相邻绝缘板(17;16)的绝缘板(16;17)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诚实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