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培武专利>正文

一种可折叠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061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车架,包括前轮单元件、后轮单元件、侧壁连接结构、剪叉结构一、剪叉结构二、底架支撑结构、拉杆和拉杆连接支撑结构,所述前轮单元件和后轮单元件各设有两组且结构相同,所述剪叉结构一活动连接于前轮单元件上,所述剪叉结构二与剪叉结构一结构相同且连接于后轮单元件上,所述侧壁连接结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侧壁连接结构分别连接于同侧设置的前轮单元件和后轮单元件上,所述底架支撑结构活动连接于两组所述的前轮单元件和后轮单元件上,所述拉杆连接支撑结构转动设于两组所述的前轮单元件的立柱上,所述拉杆设于拉杆连接支撑结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架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折叠车架。具体是指一种可折叠车架。具体是指一种可折叠车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车架


[0001]本技术属于车架
,具体是指一种可折叠车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推车主要以平折为主,折叠体积大,折叠后不能直接站立,放置不方便。少数的几款四向折叠推车存在因承重底架使用套管伸缩,使用中轮子不稳,会内八字或外八字。或者使用双底架结构,因连接处更多,底架承重不好。再有结构过于复杂,整体车架外观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车架。
[0004]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折叠车架,包括前轮单元件、后轮单元件、侧壁连接结构、剪叉结构一、剪叉结构二、底架支撑结构、拉杆和拉杆连接支撑结构,所述前轮单元件和后轮单元件各设有两组且结构相同,所述前轮单元件包括立柱、轮卡、滑套和移动轮,所述移动轮转动设于轮卡底部,所述立柱设于轮卡顶部,所述滑套滑动设于立柱上,所述剪叉结构一的底端铰接于立柱的底部,所述剪叉结构一的顶端铰接于滑套上,所述剪叉结构二与剪叉结构一结构相同且连接于两组所述的后轮单元件上,所述侧壁连接结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侧壁连接结构分别连接于同侧设置的前轮单元件和后轮单元件上,所述底架支撑结构活动连接于两组所述的前轮单元件和后轮单元件上,所述拉杆连接支撑结构转动设于两组所述的前轮单元件的立柱上,所述拉杆设于拉杆连接支撑结构上,通过剪叉结构一和剪叉结构二,控制该车架在横向上的展开,通过侧壁连接结构,控制该车架在纵向上的展开,底架支撑结构可控制车架的展开和折叠,并起到支撑作用。
[0005]优选的,所述侧壁连接结构包括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连杆四、剪叉结构三、支撑连接件一和支撑连接件二,所述连杆一的一端铰接于后轮单元件上的立柱的顶部,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铰接于剪叉结构三顶部的一端上,所述连杆二的一端铰接于前轮单元件上的立柱的顶部,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铰接于剪叉结构三顶部的另一端上,所述连杆三的一端铰接于后轮单元件上的滑套上,所述连杆三的另一端铰接于剪叉结构三底部的一端上,所述连杆四的一端铰接于前轮单元件上的滑套上,所述连杆四的另一端铰接于剪叉结构三底部的另一端上,所述支撑连接件一的一端铰接于后轮单元件上的立柱的底部,所述支撑连接件一的另一端铰接于剪叉结构三上端,所述支撑连接件二的一端铰接于前轮单元件上的立柱的底部,所述支撑连接件二的另一端铰接于剪叉结构三上端,当车架展开时,剪叉结构三展开,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和连杆四随剪叉结构三展开而调整,使连杆一和连杆二保持水平,支撑连接件一和支撑连接件二对展开后的剪叉结构三进行支撑。
[0006]优选的,所述底架支撑结构包括底架支撑件和连杆五,所述连杆五设有四组,四组所述连杆五的一端分别铰接于底架支撑件的四角,四组所述的连杆五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
前轮单元件和后轮单元件的立柱的底端,折叠时,向上提拉底架支撑件,连杆五偏转,驱使前轮单元件和后轮单元件向底架支撑件靠拢,进而将该车架进行折叠,展开时,向下按压底架支撑件,连杆五偏转,驱使前轮单元件和后轮单元件远离底架支撑件,进而将该车架横向和纵向展开。
[0007]优选的,所述拉杆连接支撑结构包括拉杆连接件、支撑管和拉杆支撑连接件,所述支撑管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拉杆连接件的两端,所述拉杆支撑连接件转动设于支撑管的端部,所述拉杆支撑连接件转动设于前轮单元件的立柱的底部,所述拉杆支撑连接件与支撑管对应设置,当车架展开时,拉杆支撑连接件上提,使支撑管水平拉直,折叠时拉杆支撑连接件下沉,将支撑管偏转折叠。
[0008]优选的,所述拉杆包括外拉杆、拉杆套、内拉杆、内拉杆塞、限位片和手柄,所述外拉杆设于拉杆连接件上,所述外拉杆顶部侧壁设有通孔一和凸柱,所述凸柱设于通孔一两侧,所述拉杆套侧壁设有与凸柱相匹配的倒扣,通过倒扣和凸柱配合所述拉杆套套设于外拉杆顶部,所述拉杆套侧壁设有与通孔一相配合的按压弹片,所述内拉杆底端滑动设于外拉杆内,所述限位片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限位片套设于内拉杆的底部,所述内拉杆塞设于内拉杆的底端,所述内拉杆塞侧壁设有与通孔一相配合的通孔二,所述内拉杆塞内设有弹珠头和弹簧,所述弹簧设于内拉杆塞的侧壁上,所述弹珠头的另一端设于弹簧的端部,所述弹珠头与通孔二配合设置,所述手柄设于内拉杆的顶部,需要延展拉杆使,将拉动内拉杆,使内拉杆从外拉杆中抽出,当限位片触及拉杆套时,弹簧驱使弹珠头弹出,透过通孔二卡嵌于通孔一内,将内拉杆与外拉杆锁止,收缩拉杆时,向下按动按压弹片,将弹珠头从通孔一内顶出,即可将内拉杆收回至外拉杆中。
[0009]优选的,所述连杆五的转动角度为0~90度,使连杆五可转至水平,借助连杆五转至水平,将车架展开。
[0010]本技术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车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仅需要向上提拉底架支撑件,驱使连杆五转动,即可将该车架折叠,展开时仅需要向下按压底架支撑件,即可展开,操作方便;拉杆伸缩式设计,满足多种人群使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折叠车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折叠车架的折叠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折叠车架的拉杆的爆炸图。
[0014]其中,1、前轮单元件,2、后轮单元件,3、侧壁连接结构,4、剪叉结构一,5、剪叉结构二,6、底架支撑结构,7、拉杆,8、拉杆连接支撑结构,9、立柱,10、轮卡,11、滑套,12、移动轮,13、连杆一,14、连杆二,15、连杆三,16、连杆四,17、剪叉结构三,18、支撑连接件一,19、支撑连接件二,20、底架支撑件,21、连杆五,22、拉杆连接件,23、支撑管,24、拉杆支撑连接件,25、外拉杆,26、拉杆套,27、内拉杆,28、内拉杆塞,29、限位片,30、手柄,31、通孔一,32、凸柱,33、按压弹片,34、通孔二,35、弹珠头,36、弹簧,37、倒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特征或连接关系没有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均为采用的现有技术。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

3所示,一种可折叠车架,包括前轮单元件1、后轮单元件2、侧壁连接结构3、剪叉结构一4、剪叉结构二5、底架支撑结构6、拉杆7和拉杆连接支撑结构8,所述前轮单元件1和后轮单元件2各设有两组且结构相同,所述前轮单元件1包括立柱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单元件、后轮单元件、侧壁连接结构、剪叉结构一、剪叉结构二、底架支撑结构、拉杆和拉杆连接支撑结构,所述前轮单元件和后轮单元件各设有两组且结构相同,所述前轮单元件包括立柱、轮卡、滑套和移动轮,所述移动轮转动设于轮卡底部,所述立柱设于轮卡顶部,所述滑套滑动设于立柱上,所述剪叉结构一的底端铰接于立柱的底部,所述剪叉结构一的顶端铰接于滑套上,所述剪叉结构二与剪叉结构一结构相同且连接于两组所述的后轮单元件上,所述侧壁连接结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侧壁连接结构分别连接于同侧设置的前轮单元件和后轮单元件上,所述底架支撑结构活动连接于两组所述的前轮单元件和后轮单元件上,所述拉杆连接支撑结构转动设于两组所述的前轮单元件的立柱上,所述拉杆设于拉杆连接支撑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连接结构包括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连杆四、剪叉结构三、支撑连接件一和支撑连接件二,所述连杆一的一端铰接于后轮单元件上的立柱的顶部,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铰接于剪叉结构三顶部的一端上,所述连杆二的一端铰接于前轮单元件上的立柱的顶部,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铰接于剪叉结构三顶部的另一端上,所述连杆三的一端铰接于后轮单元件上的滑套上,所述连杆三的另一端铰接于剪叉结构三底部的一端上,所述连杆四的一端铰接于前轮单元件上的滑套上,所述连杆四的另一端铰接于剪叉结构三底部的另一端上,所述支撑连接件一的一端铰接于后轮单元件上的立柱的底部,所述支撑连接件一的另一端铰接于剪叉结构三上端,所述支撑连接件二的一端铰接于前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培武
申请(专利权)人:吴培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