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603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所述恒温机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装置,且恒温机的内部安装有“工”字型设置的分隔板,所述恒温机的内部在分隔板的一侧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蒸发器、第二冷凝器和循环风机,且恒温机的内部在分隔板的另一侧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和冷凝风机,所述恒温机的内部在分隔板的下方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盛水箱和溢流水箱。通过两段风管将展柜和上述设备的进出风口连接就构成一个可对展柜内空气独立处理的恒温恒湿系统,且设备上电工作后,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展柜内温湿度与设定值有偏差,即做出相应地判断及控制,控制精度高、故障率低。故障率低。故障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冷凝器
,具体是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中的众多领域里,对环境的温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航天航空、医药、电子产品加工、文物档案保护、特殊材料实验室等等,都需要有相应地温湿度环境,特别是对出土的文物,保存的环境就又有更高的要求,由于文物在地下被埋藏了有千百年的历史,在地下土壤中不同的酸碱环境及杂散电流的作用下,特别是不同的温湿度下,得以保存了下来,亦属非常不易,为了能很好地保存这些文物,我们需要模拟文物在出土前的地下环境,这样才能保存这些文物,留给我们的子孙万代。
[0003]但是,目前压缩机制冷与电辅助加热方式体积大,噪音高能源利用率较低,不能安装到小型展柜中,而因种类质地和出土时间的差异文物需要在不同环境下保存与展出,这样就给小空间环境再造提出了要求和市场需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包括恒温机,所述恒温机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装置,且恒温机的内部安装有“工”字型设置的分隔板,所述恒温机的内部在分隔板的一侧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蒸发器、第二冷凝器和循环风机,且恒温机的内部在分隔板的另一侧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和冷凝风机,所述恒温机的内部在分隔板的下方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盛水箱和溢流水箱。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恒温机前表面的控制屏,所述恒温机的前表面在显示屏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三个控制按键,且恒温机的前表面在控制按键的下方设置有翅片温度传感器、冷凝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所述翅片温度传感器、冷凝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端延伸至恒温机的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恒温机的后表面从上到下分别设置有出风口与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与进风口分别与循环风机的出风端与进风端连接,所述恒温机的前表面在控制装置的下方铰接有机门,且恒温机的后表面在进风口的下方连接有补水管,所述进风口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过滤筒。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筒的半径比进风口的半径大,且过滤筒的长度与进风口的长度相同,所述过滤筒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补水管的一端贯穿恒温机的后表面延伸至盛水箱的内部。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盛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接水管,所述接水管的顶端与第二冷凝器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盛水箱的内部靠近溢流水箱的位置处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顶端与溢流水箱相互贯通。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蒸发器和第二冷凝器的上方连通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的外部设置有连接管。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恒温机的一侧卡接有挡网,所述挡网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卡销,所述恒温机的一侧开设有与卡销相互卡合的卡槽。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压缩机的输出端分别从左到右分别连接第二冷凝器与第一冷凝器的输入端,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凝风机为轴流风。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设置方便简洁、紧凑小巧可适应不同大小的展柜,通过两段风管将展柜和上述设备的进出风口连接就构成一个可对展柜内空气独立处理的恒温恒湿系统,且设备上电工作后,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展柜内温湿度与设定值有偏差,即做出相应地判断及控制,控制精度高、故障率低;通过两个换热器的使用可以充分利用冷凝热量作为加热时的热源,即环保又节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中机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18]图4为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中恒温机后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0]图中:1、恒温机;2、控制装置;3、第一冷凝器;4、压缩机;5、冷凝风机;6、分隔板;7、溢流水箱;8、盛水箱;9、循环风机;10、第二冷凝器;11、蒸发器;12、机门;13、挡网;14、卡槽;15、卡销;16、进风口;17、过滤筒;18、出风口;19、补水管;20、连接管;21、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包括恒温机1,恒温机1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包括设置在恒温机1前表面的控制屏,恒温机1的前表面在显示屏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三个控制按键,且恒温机1的前表面在控制按键的下方设置有翅片温度传感器、冷凝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翅片温度传感器、冷凝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端延伸至恒温机1的内部,且恒温机1 的内部安装有“工”字型设置的分隔板6,恒温机1的内部在分隔板6的一侧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蒸发器11、第二冷凝器10和循环风机9,恒温机1的后表面从上到下分别设置有出风口18与进风口16,出风口18与进风口16分别与循环风机9的出风端与进风端连接,恒温机1的前表面在控制装置2的下方铰接有机门12,且恒温机1的后表面在进风口 16的下方连接有补水管19,进风口16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过滤筒17,过滤筒17的半径比进风口16的半径大,且过滤筒17的长度与进风口16的长度相同,过滤筒17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补水管19的一端贯穿恒温机1的后表面延伸至盛水箱8的内部,且恒温机1 的内部在分隔板6的另一侧从左到右分别
设置有压缩机4、第一冷凝器3和冷凝风机5,压缩机4为超静音涡旋压缩机,其噪音低,体积小,制冷量可调节,恒温机1的内部在分隔板6的下方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盛水箱8和溢流水箱7,盛水箱8的内部设置有接水管,接水管的顶端与第二冷凝器10的进水端连接,盛水箱8的内部靠近溢流水箱7的位置处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的顶端与溢流水箱7相互贯通,蒸发器11和第二冷凝器10的上方连通有节流阀21,节流阀21的外部设置有连接管20,恒温机1的一侧卡接有挡网13,挡网13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卡销15,恒温机1的一侧开设有与卡销15相互卡合的卡槽14,压缩机4的输出端分别从左到右分别连接第二冷凝器10与第一冷凝器3的输入端,蒸发器11的输出端与第二冷凝器10的输入端连接,冷凝风机5为轴流风机,风叶大,风量大,噪音低,该设置方便简洁、紧凑小巧可适应不同大小的展柜,通过两段风管将展柜和设备的进风口16、出风口18连接就构成一个可对展柜内空气独立处理的恒温恒湿系统,且设备上电工作后,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展柜内温湿度与设定值有偏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包括恒温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机(1)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装置(2),且恒温机(1)的内部安装有“工”字型设置的分隔板(6),所述恒温机(1)的内部在分隔板(6)的一侧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蒸发器(11)、第二冷凝器(10)和循环风机(9),且恒温机(1)的内部在分隔板(6)的另一侧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压缩机(4)、第一冷凝器(3)和冷凝风机(5),所述恒温机(1)的内部在分隔板(6)的下方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盛水箱(8)和溢流水箱(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2)包括设置在恒温机(1)前表面的控制屏,所述恒温机(1)的前表面在显示屏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三个控制按键,且恒温机(1)的前表面在控制按键的下方设置有翅片温度传感器、冷凝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所述翅片温度传感器、冷凝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端延伸至恒温机(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冷凝器冷凝热回收的恒湿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机(1)的后表面从上到下分别设置有出风口(18)与进风口(16),所述出风口(18)与进风口(16)分别与循环风机(9)的出风端与进风端连接,所述恒温机(1)的前表面在控制装置(2)的下方铰接有机门(12),且恒温机(1)的后表面在进风口(16)的下方连接有补水管(19),所述进风口(16)的外部螺纹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焱乐宁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玉古文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