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龚学琳专利>正文

一种碳纤维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95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建筑结构,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碳纤维结构主体、碳纤维层、混凝土层和安装架,所述碳纤维结构主体外侧的两端固定安装有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缓冲层受力挤压减震层,使得下压块向下挤压移动,从而配合弹力柱压缩缓冲作用力,达到减震的功能,再配合移动块带动压板在减震槽内部移动,从而利用压板带动挤压块下压缓冲弹柱,从而达到减缓移动块下移的压力的效果,解决了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较低,使得建筑结构在受到外力的影响,容易造成建筑结构损坏的问题,有利于增加碳纤维结构主体的减震功能,从而增加建筑结构的防护性能,从而增加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屋架、梁、板、柱等)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所谓作用是指能够引起体系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荷载、地震、温度变化以及基础沉降等因素。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较低,使得建筑结构在受到外力的影响,容易造成建筑结构损坏,从而降低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0005]2、碳纤维建筑结构的隔音性能较差,使得建筑外部的声音容易传递到室内,从而降低室内的居住舒适度,影响碳纤维建筑结构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建筑结构,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提高抗震的功能,解决碳纤维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较低,使得建筑结构在受到外力的影响,容易造成建筑结构损坏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碳纤维建筑结构的隔音性能较差,使得建筑外部的声音容易传递到室内,从而降低室内的居住舒适度的问题,以达到碳纤维建筑结构的隔音功能,提高室内舒适度的效果。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碳纤维建筑结构,包括碳纤维结构主体、碳纤维层、混凝土层和安装架,所述碳纤维结构主体外侧的两端固定安装有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碳纤维层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消音机构,所述消音机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抗震机构。
[0009]所述抗震机构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层。
[0010]所述消音机构包括消音板,所述消音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骨架,所述连接骨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消音毡层。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减震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弹力柱。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下压块和弹力柱相互配合,达到回弹缓冲的功能。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压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套接块。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压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两侧活动安装在减震块的两侧,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柱。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移动块、压板、减震块和伸缩柱相互配合,达到缓
冲减震的功能。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减震块的内侧开设有减震槽,所述减震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弹柱。
[001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骨架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消音板的底部。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连接骨架和减震器相互配合,达到减震消音的功能。
[001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消音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消音海绵层,所述消音海绵层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消音块,所述消音海绵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纤维棉层。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消音海绵层、消音块和纤维棉层相互配合,达到消音的功能。
[002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2]1、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建筑结构,通过缓冲层受力挤压减震层,使得下压块向下挤压移动,从而配合弹力柱压缩缓冲作用力,达到减震的功能,再配合移动块带动压板在减震槽内部移动,从而利用压板带动挤压块下压缓冲弹柱,从而达到减缓移动块下移的压力的效果,解决了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较低,使得建筑结构在受到外力的影响,容易造成建筑结构损坏的问题,有利于增加碳纤维结构主体的减震功能,从而增加建筑结构的防护性能,从而增加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0023]2、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建筑结构,通过连接骨架和减震器相互配合,使得减震器降低消音毡层消音产生的震动力,从而达到减震消音的功能,再配合消音海绵层和纤维棉层的内部结构,再通过内部微小孔洞组成的通道,配合声音进去折射传递,使得声音左右冲撞,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消耗掉能量,起到了隔音的作用,解决了建筑外部的声音容易传递到室内,从而降低室内的居住舒适度的问题,有利于增加建筑结构增加消音的功能,提高室内的居住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抗震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减震块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消音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的消音板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碳纤维结构主体;2、碳纤维层;21、消音机构;211、消音板;2111、消音海绵层;2112、消音块;2113、纤维棉层;212、连接骨架;2121、减震器;213、消音毡层;22、抗震机构;221、缓冲层;222、减震层;223、下压块;224、弹力柱;225、减震块;2251、减震槽;2252、挤压块;2253、缓冲弹柱;226、移动块;227、压板;3、混凝土层;4、安装架;41、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建筑结构,包括碳纤维结构主体1、碳纤维层2、混凝土层3和安装架4,碳纤维结构主体1外侧的两端固定安装有碳纤维层2,碳纤维层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混凝土层3,混凝土层3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架4,安装架4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41,碳纤维层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消音机构21,消音机构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抗震机构22,抗震机构22包括缓冲层221,缓冲层2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层222,减震层22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下压块223,下压块22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弹力柱224,下压块22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块225,减震块22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套接块,下压块22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块226,移动块226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压板227,压板227的两侧活动安装在减震块225的两侧,移动块22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柱。
[003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缓冲层221受力进行挤压移动,使得缓冲层221带动下压块223和移动块226进行下压移动,从而配合下压块223移动挤压弹力柱224,利用弹力柱224的回弹性,方便碳纤维层2进行减震功能,然后配合移动块226带动伸缩柱进行伸缩移动,从而达到消耗作用力的功能,进一步达到减震的功能,从而增加建筑结构的防护性能。
[0034]实施例2
[0035]如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建筑结构,包括碳纤维结构主体(1)、碳纤维层(2)、混凝土层(3)和安装架(4),所述碳纤维结构主体(1)外侧的两端固定安装有碳纤维层(2),所述碳纤维层(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混凝土层(3),所述混凝土层(3)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41),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层(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消音机构(21),所述消音机构(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抗震机构(22);所述抗震机构(22)包括缓冲层(221),所述缓冲层(2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层(222);所述消音机构(21)包括消音板(211),所述消音板(2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骨架(212),所述连接骨架(2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消音毡层(2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层(22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下压块(223),所述下压块(22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弹力柱(2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22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块(225),所述减震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琪
申请(专利权)人:龚学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