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门子公司专利>正文

在架空线路上敷设光缆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5951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了将光缆(OC1)铺设在架空线路的线缆(ES1)上,提供一套沿架空线路的线缆(ES1)运行的捆扎装置(AV1)。光缆(OC1)捆扎装置(AV1)的电线杆绕行装置(MU11)被安装在电线杆(MA12)上,它采用以下方式设计,即位于电线杆区域内的捆扎装置(AV1)被从相应的线缆上(ES1)转移,并且借助于电线杆绕行装置(MU11)绕过电线杆。(*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光缆敷设在架空线路的线缆上的方法,并且提供一种沿架空线路的线缆运行的捆扎装置,架空线路拥有电线杆序列。DE-A1 32 28 239的图5中公开了一种沿架空线路的线缆移动的光缆捆扎装置。当这种捆扎装置来到架空线路的电线杆时,贮备光缆卷被从捆扎装置上取下来转移到电线杆后面的第二捆扎装置上。然而光缆盘以及整套捆扎装置的转移很费时,而且还需要相应的运输装置(例如升降平台、安装架或同类物),通过它们才能进行转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法,即如何能够轻易地将捆扎装置从电线杆的一侧运送到另一侧。按照本专利技术,当采用开头所提及那种类型的方法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该目的,即在线路电线杆上给光缆捆扎装置安装一根电线杆旁路,这样捆扎装置在电线杆区域内被从所在线缆上引开,借助于电线杆绕过电线杆。电线杆旁路比整个捆扎装置甚至光缆盘轻得多,因而它能够更轻易地操作,更简便地安装和拆卸,而且使捆扎装置能够特别安全可靠地从电线杆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使光缆捆扎装置绕行的装置,该装置沿架空线路的线缆移动,其特征在于,提供一根被设计为弧形的电线杆旁路,它的一端紧贴在进来的线缆上,而另一端在离开的线缆上,而且电线杆旁路还拥有一个导向机构用来使捆扎装置继续通过。下面将借助于附图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及其改进方案,图中所示为附图说明图1以简图形式展示了一条架空线路,它带有捆扎装置以及按照本专利技术用简图表示的电线杆旁路;图2以侧视图形式展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杆旁路;图3展示了如图2所示的电线杆装置处于转动90°后的位置上;图4以侧视图形式展示了一个基本上安装在线缆上方的电线杆旁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图5展示了基本上在线缆的纵向方向上看到的如图4所示的电线杆旁路;图6展示了沿线缆的纵向看到的高压电线杆,它带有横梁以及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杆绕行装置的不同布置方式;图7以侧视图形式展示了如图6所示的高压电线杆;图8展示了一辆用来转移电线杆旁路的机动车;图9展示了搭接装置在电线杆旁路区域内的细节;以及图10和11展示了用来转移捆扎装置车辆。图12到14展示了电线杆旁路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1中表现了架空线路、尤其是高压架空线路的两个电线杆,分别用MA11和MA12表示。该架空线路具有地线ES1(安装在电线杆的顶端上),以及在横梁TR11和TR12上,以通常方式被固定在绝缘子IS11和IS12上的相线PS1。在本例中假设把光缆OC捆扎在地线ES上,而且按照箭头PF的方向从左向右捆扎。为此提供了一套捆扎装置AV1,它用适当的方法把光缆OC1固定在地线ES1上。通常的固定类型包括,例如安装各个固定连接板,缠绕连续的捆扎线,粘贴胶带,以及也许借助于以螺旋形式把光缆OC缠绕地线ES。因此可以使用所有已知的捆扎方法。有可能把呈相应的贮备光缆线圈形式的光缆OC1本身固定在捆扎装置AV1上,并且还在这里同样为捆扎过程提供相应的带状或线状部件。也有可能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把光缆OC1在地上的一个贮备线圈盘上备好,再把它向上提给捆扎装置AV1,之后捆扎装置AV1在所在的线缆上进行实际的敷缆过程。一旦这捆扎装置AV1跑完了电线杆MA11和MA12之间的跨长,因为捆扎装置AV1遇到电线杆MA12,不能再沿地线ES1运行,所以就会出现困难。电线杆绕行装置MU11把捆扎装置从线缆的一段向在电线杆另一侧延续的另一段转移,这里只示意地画出了这个旁路装置,它跨越了所抵达的电线杆(在本例中为电线杆MA12)这样捆扎装置AV1就被导引绕过电线杆MA12。此时旁路MU11适于以机械方式,例如通过适当的连杆或同类物,固定到所在的电线杆MA12上,而且它的结构本身足够坚固,以便能承受捆扎装置AV1。电线杆旁路最好被设计为近似于孤形,它的两端以适当的方式与相应待跨越的地线ES连接,这样捆扎装置AV1能类似于在绕行道岔那里离开相应的地线ES1,沿弧形路径绕过电线杆,并在离开电线杆旁路MU11后又按已知方式继续在线缆ES1上移动。由于电线杆旁路MU11很简单,而且重量相对较轻,因而就有可能在架空线路带电压的相线不断电PS1的情况下,将光缆安装到架空线路的地线电缆上。与此相反,如果打算将光缆OC安装到(断电的)相线PS1上,则必须提供电线杆旁路MU12,它被机械地固定在电线杆MA12和/或者它的横臂TR12上,以便附属的捆扎装置能绕过相线PS1相应的悬挂式绝缘子IS11或IS12。电线杆旁路MU11可以例如借助于可移动的悬臂起重机或升降平台被从一个电线杆运送到下一个电线杆。但也有可能将电线杆旁路沿所在电缆与捆扎装置一起移动,电缆单独存在(例如,悬挂在它自己的滚轮上)或与捆扎装置AV1处于组合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电线杆旁路MU11*例如通过挂钩HK可拆卸地固定在捆扎装置AV1上。图2以横贯地线ES2的视图形式详细地表现了电线杆绕行装置MU。图3展示了位置转动了90°的同一构造,也就是说,沿地线ES2的纵向看的视图。电线杆旁路MU2(参看图2)适宜设计为弧形(最好是圆弓形),并具有用作支柱的臂AA2,它朝电线杆MA2(例如用混凝土或木材制作)的方向延伸,并被适当的紧固装置GT2固定在电线杆MA2上。适宜使用能快速安装和拆卸的紧固装置,例如与夹紧器SL2相结合的紧固带、快速锁闭装置或同类物。也可把臂从2设计为带有钩扣或固定的连接板,这样它通过钩紧以咬合或刚性锁定的方式固定在电线杆MA2上。电线杆旁路装置MU2被设计为弧形的实际跨越段KS2,在本例中被画成一块有孔的金属板件(例如用铝或钢板制做)。但也可能用适当的管状框架构件作为连杆组装电线杆旁路MU2,管状框架构件一方面特别轻,而另一方面又具有很高的负荷能力。在平面视图中看,臂AA2和用作轨道的跨越段KS2就构成近似于T形的结构。被设计为圆弓形的过渡或跨越段KS2的两端在本例中用EC21和EC22标出,并且用作固定部件。这两个固定部件EC21和EC22的构造,便于它们例如借助于连接板,环或钩,至少部分地抱住所在线缆ES2,这样就与支柱臂AA2一起为电线杆旁路MU2形成一种三点支撑。这样电线杆旁路MU2的中心(在电线杆MA2上)和两端(EC21和EC22)被固定,因而不可能倾斜,或者移动到不希望的位置上。地线ES2穿过电线杆旁路装置MU2钩入或挂入到地线线缆上的固定部件EC21和EC22,因而就能简便地实现把捆扎装置AV2从相应的线缆ES2转移到电线杆旁路MU2上的过程。一般来说,捆扎装置AV2都带有数个导向滚轮,例如FR21和FR22,捆扎装置AV2借助这些导向滚轮沿所在线缆ES2运行。电线杆旁路MU2采用下述设计方式,即它在跨越段KS2上拥有合适的导向装置,导向装置例如采用导轨FS2的形式,在绕行过程中,导向滚轮FR21和FR22能够在导轨上继续滚动。通过选择导轨FS2的尺寸,使它具有与所在线缆ES2近似相同的横截面即可极简单地实现上述过程。在本例中显示,捆扎装置AV2如何在已经离开线缆ES2后在电线杆旁路MU2上移动。在电线杆旁路MU2左边的地线ES2上以简图形式表现了夹板状捆扎件AL2,但也可能象已经提及的那样采用其它的捆扎方法,例如带子。在连接过程中,如虚线所示并用OC2*标注的光缆,穿过捆扎装置AV2,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光缆(OC1)敷设在架空线路的线缆(ES1)上的方法,该架空线路具有一连串的电线杆(MA11、MA12),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一种沿架空线路的线缆(ES1)运行的光缆捆扎装置(AV1),其特征在于,在电线杆(MA12)上给光缆(OC1)的捆扎装置(AV1)安装电线杆绕行装置(MU11),光缆捆扎装置(AV1)在电线杆(MA12)的区域内被从相应的线缆(ES1)上引开,并且借助于电线杆旁路装置(MU11)绕过电线杆(MA12)。

【技术特征摘要】
DE 1996-4-12 19614510.4;DE 1997-2-24 1970262.31.一种将光缆(OC1)敷设在架空线路的线缆(ES1)上的方法,该架空线路具有一连串的电线杆(MA11、MA12),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一种沿架空线路的线缆(ES1)运行的光缆捆扎装置(AV1),其特征在于,在电线杆(MA12)上给光缆(OC1)的捆扎装置(AV1)安装电线杆绕行装置(MU11),光缆捆扎装置(AV1)在电线杆(MA12)的区域内被从相应的线缆(ES1)上引开,并且借助于电线杆旁路装置(MU11)绕过电线杆(MA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敷设过程相应,电线杆旁路装置(MU11)被不断地安装在彼此相邻的电线杆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绕过电线杆(MA12)之后,捆扎装置(AV1)重新离开电线杆旁路装置(MU11),并在所在线缆(ES1)上继续进行捆扎过程。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旁路装置(MU2)被支撑在电线杆(MA2)上。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旁路装置(MU2)的两个外端(EC21、EC22)被固定在线缆(ES2)上。6.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旁路装置(MU11)借助于可轻易拆卸的固定装置(GT2,SL2)被固定在电线杆(MA)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旁路装置(MU2)借助于紧固带安装在电线杆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紧固带(GT2)借助于夹紧装置(SL2)拉紧。9.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约在一孤段上,尤其在一段圆弓上进行电线杆绕行过程(MU2)。10.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光缆捆扎装置(AV2)相应运行元件的导轨(FS2)上进行电线杆绕行过程。11.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线杆旁路(MU4)被在所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克雷乌茨G埃恩斯勒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