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547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5
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其包括:驱动杆、驱动盘、电驱动模块以及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构造为能够容纳驱动杆的结构;所述驱动杆穿过孔洞伸入装置外壳中;所述驱动杆的下端部与驱动盘固定连接;所述电驱动模块设置在装置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驱动盘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其通过储能电容向驱动线圈放电产生脉冲电流从而产生涡流斥力驱动,快速脱扣,结构更加简洁;采用复位弹簧,保证装置动作后驱动杆且能够自动返回;采用限位装置,保证装置动作后驱动杆能够正确动作到位。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磁脱扣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弹簧操作机构在中高压配电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合闸分闸动作,都依靠弹簧机构来提供能量,因其不需要大功率的操作电源,且能够根据情况采用手动操作或者自动操作,因此,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
[0003]传统电磁铁脱扣器被广泛应用于弹簧操作机构,中高压配电网开关均由电磁铁线圈带电后实现分合闸动作。但由于传统电磁铁动作响应时间长达20毫秒,甚至更长,严重影响了中高压电网开关的分合闸时间,导致电网出现故障时切除故障的时间较长,对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传统电磁铁脱扣动作时间慢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采用涡流斥力驱动,能够将脱扣时间从20毫秒压缩到3毫秒以内,极大的提高了中高压电网中开关的分合闸时间,缩短故障时间,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其包括:驱动杆、驱动盘、电驱动模块以及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构造为能够容纳驱动杆的结构;所述驱动杆穿过孔洞伸入装置外壳中;所述驱动杆的下端部与驱动盘固定连接;所述电驱动模块设置在装置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驱动盘的下方。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杆上套接有复位弹簧。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抵接装置外壳,下端抵接驱动盘,且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线圈、晶闸管、储能电容以及二极管。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线圈放置于驱动盘的下方,且固定安装在装置外壳的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能电容与晶闸管串联,且两者串联后与二极管并联。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能电容的正极连接晶闸管的阳极;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能电容的负极连接二极管的阳极。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线圈的其中一端连接晶闸管的阴极;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储能电容的负极。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装置外壳的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块。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块位于驱动盘的上方,且限位块与驱动盘之间的距离与脱扣的行程相同。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本技术的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其通过储能电容向驱动线圈放电产生脉冲电流从而产生涡流斥力驱动,快速脱扣,结构更加简洁;采用复位弹簧,保证装置动作后驱动杆且能够自动返回;采用限位装置,保证装置动作后驱动杆能够正确动作到位。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
驱动杆;
[0023]2‑
复位弹簧;
[0024]3‑
驱动盘;
[0025]4‑
驱动线圈;
[0026]5‑
限位块;
[0027]6‑
晶闸管;
[0028]7‑
储能电容;
[0029]8‑
二极管;
[0030]9‑
装置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32]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主要包括驱动杆1、驱动盘3、电驱动模块以及装置外壳9。
[0033]装置外壳9的顶部设置有孔洞,孔洞构造为能够容纳驱动杆1的结构。
[0034]驱动杆1穿过孔洞伸入装置外壳9中,驱动杆1的下端部与驱动盘3固定连接。驱动杆的作用是在驱动盘的带驱动下向上运动,实现开关弹簧操作机构的脱扣释放。
[0035]电驱动模块设置在装置外壳9的内部,且位于驱动盘3的下方。
[0036]驱动杆1上套接有复位弹簧2,复位弹簧2的上端抵接装置外壳9,下端抵接驱动盘3,且复位弹簧2处于压缩状态。作为优选,装置外壳9顶部的孔洞的直径小于复位弹簧2的直径。复位弹簧的作用是当驱动杆1和驱动盘3向上运动,完成脱扣后自动返回初始位置。
[0037]电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线圈4、晶闸管6、储能电容7以及二极管8。
[0038]驱动线圈4放置于驱动盘3的下方,且固定安装在装置外壳9的内部。驱动线圈4作用是依靠储能电容7对其放电产生的脉冲电流在驱动盘3中产生涡流,从而对驱动盘3产生向上的电磁斥力,推动驱动盘3以及驱动杆1向上运动。
[0039]储能电容7与晶闸管6串联,且两者串联后与二极管8并联。
[0040]储能电容7的正极连接晶闸管6的阳极;储能电容7的负极连接二极管8的阳极。
[0041]驱动线圈4的其中一端连接晶闸管6的阴极;驱动线圈4的另一端连接储能电容7的负极。
[0042]储能电容7的作用是提供驱动线圈4脉冲电流的能量,晶闸管6的作用是接到指令后控制储能电容7向驱动线圈4放电并产生斥力,二极管8作用是在驱动线圈4中产生续流,并防止储能电容7的极性反转。
[0043]装置外壳9的内壁上还设置有限位块5。
[0044]限位块5位于驱动盘3的上方,且限位块5与驱动盘3之间的距离与脱扣的行程相同。限位块5的作用是限制驱动盘3向上运动的距离。
[00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6]本技术的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其采用涡流斥力驱动,快速脱扣,结构更加简洁;采用复位弹簧,保证装置动作后驱动杆且能够自动返回;采用限位装置,保证装置动作后驱动杆能够正确动作到位。
[0047]本技术申请人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示例做了详细的说明与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实施示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详尽的说明只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精神,而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相反,任何基于本技术的技术精神所作的任何改进或修饰都应当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其包括:驱动杆(1)、驱动盘(3)、电驱动模块以及装置外壳(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9)的顶部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构造为能够容纳驱动杆(1)的结构;所述驱动杆(1)穿过孔洞伸入装置外壳(9)中;所述驱动杆(1)的下端部与驱动盘(3)固定连接;所述电驱动模块设置在装置外壳(9)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驱动盘(3)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1)上套接有复位弹簧(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2)的上端抵接装置外壳(9),下端抵接驱动盘(3),且复位弹簧(2)处于压缩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线圈(4)、晶闸管(6)、储能电容(7)以及二极管(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电磁脱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榕汤峻杨晨姜学蕾董晓峰顾韧周敬人周力王清王龙吴佳妮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