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534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2
一种显示设备,其具有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发光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第一电荷输送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以及第二电荷输送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具有第一电荷输送性材料和第一纳米纤维。电荷输送性材料和第一纳米纤维。电荷输送性材料和第一纳米纤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含有微粒状的量子点和使所述量子点分散的分散介质的喷出液、喷出液组、薄膜图案形成方法、薄膜、发光元件、图像显示设备及电子设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0099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通常,由于电荷输送层中所含的电荷输送性材料使发光元件的特性变化,因此选择适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的电荷输送性,同时根据电荷输送性材料也限定溶剂(分散介质)。此外,还可以限定通过喷墨涂布(喷出)的、包含电荷输送性材料和溶剂的胶体溶液的粘度。进而,通过喷墨涂布胶体溶液时,存在涂布后的液滴中产生干燥不均(所谓的咖啡环)的问题。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显示设备是具有多个像素的显示设备,所述像素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发光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第一电荷输送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以及第二电荷输送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具有第一电荷输送性材料和第一纳米纤维。
[0006]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通过喷墨来涂布包含电荷输送性材料及纳米纤维的胶体溶液而形成电荷输送层。有益效果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能够提供形成有厚度没有不均,也没有裂纹的均匀的量子点发光层的显示设备。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无论溶剂的粘度如何,都能够通过喷墨来涂布(喷出)胶体溶液,在涂布后的液滴中不会产生干燥不均(所谓的咖啡环)的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图2A是表示发光元件的形成过程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2B为表示发光元件的形成过程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2C是表示发光元件的形成过程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示意性表示通过喷墨喷出的胶体溶液(液滴)的状态的图。图5为示意地表示涂布(滴下)于基板上的干燥了的胶体溶液,即发光层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涂布(滴下)于基板上并干燥了的胶体溶液,即发光层的状态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图8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在以下的说明中,“上层”是指通过比较对象的层之后的工艺而形成的层。此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011]<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显示设备1例如用于电视机、智能手机等的显示器。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具有设置在阵列基板10上的多个像素2。
[0012]多个像素2包括发出红色光的红色像素2R、发出绿色光的绿色像素2G以及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像素2B。多个像素2分别通过在由设置在阵列基板10上的绝缘性的堤70(像素限制层)划分的区域形成发光元件3(红色像素2R、绿色像素2G以及蓝色像素2B中分别为红色发光元件3R、绿色发光元件3G以及蓝色发光元件3B)而构成。另外,红色光是指在大于600nm且780nm以下的波长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光。此外,绿色光是指在大于500nm且600nm以下的波长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光。此外,蓝色光是指在4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波长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光。
[0013]阵列基板10是设置有用于控制各发光元件3的发光和非发光的、作为薄膜晶体管的TFT(图示省略)的基板。本实施方式的阵列基板10通过在具有柔软性的树脂层上形成TFT而构成。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层通过在树脂膜(例如聚酰亚胺膜)上层叠作为阻挡层的无机绝缘膜(例如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氮氧化硅膜)而构成。但是,阵列基板10也可以通过在玻璃基板等硬质的基板上形成TFT而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阵列基板10的上表面设置有层间绝缘膜20(平坦化膜)。层间绝缘膜20例如由聚酰亚胺、丙烯酸类材料构成。在层间绝缘膜20形成多个接触孔CH。
[0014]本实施方式的红色发光元件3R、绿色发光元件3G以及蓝色发光元件3B分别具有第一电极31、第一电荷输送层41、发光层80(在红色发光元件3R、绿色发光元件3G以及蓝色发光元件3B中分别为红色发光层80R、绿色发光层80G以及蓝色发光层80B)、第二电荷输送层42以及第二电极32。
[0015]第一电极31向第一电荷输送层41注入电荷。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31作为向第一电荷输送层41注入空穴的阳极发挥功能。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31按在层间绝缘膜20上形成各像素2的每个区域设置为岛状。并且,第一电极31经由设置于层间绝缘膜20的接触孔CH与TFT电连接。第一电极31例如具有如下结构:在阵列基板10上依次层叠有包含可见光的反射率高的Al、Cu、Au或Ag等的金属和作为透明材料的ITO、IZO、ZnO、AZO或BZO等。第一电极31例如通过溅射法、蒸镀法等形成。
[0016]堤70以覆盖接触孔CH的方式形成。堤70例如是将聚酰亚胺、丙烯酸等有机材料涂布在阵列基板10上之后,通过光刻进行图案化而形成的。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堤70以覆盖第一电极31的边缘的方式形成。即,本实施方式的堤70也作为第一电极31的边缘罩发挥功能。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在第一电极31的边缘部分产生过度的电场。
[0017]第一电荷输送层41将从第一电极31注入的电荷进一步向发光层80输送。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电荷输送层41作为用于将空穴输送至发光层80的空穴输送层而发挥功能。第一电荷输送层41形成在第一电极31上,与第一电极31电连接。具体而言,第一电荷输送层41在每个规定像素2的区域形成为岛状。另外,第一电荷输送层41也可以具有抑制电子向第一电极31输送的功能(电子块功能)。
[0018]第一电荷输送层41具有第一电荷输送性材料和第一纳米纤维51。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电荷输送性材料由第一纳米粒子61构成。此外,作为构成第一纳米粒子61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NiO、Cr2O3、MgO、LaNiO3、MoO3、WO3等具有空穴输送性的金属氧化物。第一电荷输送层41例如通过喷墨法、旋涂法等涂布法形成。另外,关于第一纳米纤维51的详情将后述。
[0019]发光层80设置于第一电极31及第二电极32之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发光层80设置于第一电荷输送层41及第二电荷输送层42之间。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发光层80包含量子点(半导体纳米粒子)。具体而言,发光层80通过层叠1层以上的量子点而构成。
[0020]量子点具有价电带(valenceband)和导电带(conduction band),是通过价电带的空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多个像素,所述显示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发光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第一电荷输送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以及第二电荷输送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具有第一电荷输送性材料和第一纳米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荷输送性材料是第一纳米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含量子点。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针对每个所述像素具有规定的发光色,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在各所述像素中的膜厚根据所述发光色而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针对每个所述像素具有规定的发光色,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在各所述像素中的材料根据所述发光色而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是共用电极,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遍及所述多个像素连续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中所含的第一纳米粒子的个数多于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中所含的所述第一纳米纤维的个数。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纤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直径,所述第一纳米纤维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一纳米粒子的直径。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纤维的长度为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的厚度的2倍以上且1um以下。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纤维具有绝缘性。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纤维具有透光性。12.根据权利要求1

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纤维为纤维素纳米纤维。13.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纤维是含有硝酰自由基的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14.根据权利要求1

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冈康青森繁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